重新定位再出发
2010-06-28 19:33:01
来源:星星生活

【小故事】

张先生,40岁,已婚,育有两子,五年前从北京移民至多伦多。张先生在北京从事的是国际贸易工作。但是,移民至加拿大后,由于他的英文不是很流利,所以找工作相当不容易,曾经尝试过股票投资,但是投资的结果都不尽如人意。在种种挫败之下,张先生情绪越来越不稳定,常常跟家人起冲突。他认为移民至加拿大真是个错误的决定,一想起自己竟然放下在北京小有所成的事业来到异地,就感到非常后悔,常常藉酒浇愁、愁更愁,藉烟解闷、闷上闷。张太太倒是顺利谋得一份会计的工作,尚且能养活一家人,只是工作相当忙碌,很希望张先生多多协助分担家务、指导孩子们的功课,并且可以负责照顾婆婆的生活起居。但是,张先生老感觉在家里当个“家庭主夫”不适合他,有损男人的尊严,彷纷约阂晃奘谴Π悖但这一切又莫可奈何!日积月累下来,他的情绪渐渐变得消沉又忧郁,家里一点儿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能惹得他大发雷霆,搞得全家乌烟瘴气!

【心理诊断】

重郁症、适应性不良症候群。

【治疗过程】

张先生很需要心理治疗师的个别咨询,以及家庭与婚姻咨询。从张先生的成长经验看来,“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根深蒂固,要兼任双性的角色,对他而言真的很不容易──这可能也是许多华人难以适应的。因为,就我们传统的家庭概念而言,男女所扮演的角色是很刻板、很僵化的──男人堂堂身为一家之主,怎能兼任家务?然而,在西方社会,对于家庭中男女两性的任务,并没有那么强烈的刻板印象。大部分的孩子从小就被训练兼备工具性的角色(如处理事务、解决问题或发展事业…等)和情感性的角色(如安慰、照顾、情感维系…等),这才是比较健康、有弹性的思维,很值得我们学习。

张先生虽然去看了精神科医生,但是药物治疗的效果不大。他的忧郁症状是自我角色混淆、环境适应不良所致,服药并不能帮助他改变僵化及负面的想法。经过长期的个人和家庭与婚姻治疗,张先生愿意回到学校,培养一技之长。他立定目标,期许自己好好研习电脑科技,未来要考取机师证照,以谋得一份稳定的工作。而这段时间,需要其他家人的接纳与支持,共同分担家务及经济上的需求。另治疗师也鼓励张先生一边准备考试,一边在太太上班期间,陪孩子一起学习,亲子相伴,共同为未来努力。

此后,张先生纵然没有继续使用药物,但是却已经不再感到忧郁,也不再酗酒和抽烟了。回到学校进修,他感到自己停滞已久的生命,又开始成长,甚至可以运用所学,用电脑帮助太太处理许多会计事务。在取得一年的短期证照后,张先生也找到实习的工作。现在的他,生活俭约,能够接受自己收入并不丰厚的事实,并且也晓得“万丈高楼平地起”,不再好高骛远。未来累积实习经验后,他打算再继续深造。

作者:王金石,心理博士/朱翠瑾,家庭教育专家,如您有相关问题,请致电亚迦贝心理教育中心647-965-6518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