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咋被整成这形象?
2010-08-04 21:02:25
来源:星星生活

电影《A面B面》自公映以来,一直受到关注。《A面B面》中,编导为了凸现众多角色的不同性格特征,让主要角色操着各种不同地区的方言进行表演。其中,王洛勇饰演的精神病专家陈聪明就说着一口流利的东北话。这位精神病专家为了进行医学实践,潜入精神病院,假扮精神病患者,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由影片《A面B面》,引出了关于东北人在影视剧中的形象讨论。不过,东北人在影视剧中的形象被片面化、脸谱化的问题由来已久。专家认为,某些影视作品所表现的东北人和东北生活,要么是抽取元素,想象提炼的;要么是脱离实际,主观臆造的。

为何被片面化

专家认为,过度喜剧化掩盖了东北人的本质特征,泛娱乐化倾向促使东北人形象被片面化。同时,脱离时空背景,割裂人文历史脉胳,没能深入了解东北人乃至东北文化,是影视剧将东北人形象片面化的主要原因。一些影视剧中塑造的东北人,并不代表全部东北人,也不代表东北人的全部性格特征。朴实不等于庸俗,幽默风趣不等于嬉皮笑脸、满嘴疙瘩话。

在很多东北题材影视剧中,东北人通常被塑造成有小智慧、小幽默,甚至有点儿俗的形象。其实这种类型的小人物,其他地域也有,当然也不是全部。坚韧、勇敢、质朴、爽朗、豪迈、重情义……这些才是东北人的典型特征。大连艺术研究所所长杨锦峰认为,《雪野》、《雪城》、《老道口》、《闯关东》这些电视剧,较为准确地揭示了东北人的性格本质。这些电视剧把东北人的坚忍以及内心的丰富性刻画得淋漓尽致。《刘老根》、《老大的幸福》等电视剧展现了东北农村、城市中一部分小人物的生活,展现了他们的趣味以及理想与追求,这些都是真实的,并且把人物刻画得生动传神,但这些电视剧中的主人公只是东北人中的某几种类型,并非全部,确切地说,不是东北人的整体写照。

正如东北人形象被脸谱化、片面化,其他地方的地域人也都面临着符号化和标签化的现状和危机,诸如“上海人小气”,“河南人不可信”等。在信息社会,生活越来越快捷,也让人越来越懒惰,懒于去独立地思考合理性地判断,往往乐于接受外界的信息,人云亦云,产生沉默的螺旋。导致盲目的从中和集体无意识现象,对于媒体传播的信息更是毫无抵御力。

有些作品中没能反映出东北人的豪爽和文化心理的形成,没能反映出东北人的大气、真实和宽容的个性以及东北人的创业精神。只有深入了解东北文化的创作者才能够创作出真实的东北人形象。泛娱乐化倾向促使东北人形象被片面化。专家认为,东北人是和东北这个独特的空间互动生成的,脱离了东北这个具体的地理和历史时空,割裂人文历史脉络,东北人形象必然缺乏生命力。割裂人文历史脉络,东北人形象难以立体化,塑造东北人不应去历史化、去生活化。

如何重塑影视剧中东北人形象

从 “误解”到 “误读”,再到“误判”,是一个递进式的过程,它反映了人们对于东北人的认知偏差、态度偏差乃至观念偏差。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去“神化”、去“丑化”、去“异化”、去“物化”、去“噱头化”。重塑形象关键在于真实全面地了解东北人,尊重文化差异。

人们对东北人的认识与电视密切相关,影视编导应当多挖掘东北的现代生活,将东北的现代化和时尚感展示给全国观众。也就是说,让观众看到多元化的东北。文化名人要起到带头作用,他们有着很强的引导作用,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受众关注的焦点,大家都应该对提升东北文化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