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朝佛记(上)
2010-11-16 21:46:19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心地)“你到过中国的卢浮宫吗?”老同学一句话,让我如堕云里雾中。法国的卢浮宫在世界上闻名遐迩,难道中国也有这样辉煌的宫殿?我在中国走过不少地方,自认熟悉中国地理,却从未听说过有可以与卢浮宫相提并论的地方,难道出国才几年,就不认得中国,两眼一抹黑了?

http://newstarnet.com/news_pictures/70/89270/1.jpg
(图1:灵山胜境)

2009年我回中国探亲,才知道原来中国的卢浮宫是指江苏无锡灵山胜境里的梵宫,它是灵山景区最新完工的一个景点。梵宫模仿卢浮宫,并揉合了中国传统的佛教建筑风格建成,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大宫殿。整座建筑物宏伟壮丽、金碧辉煌,总投资达16亿元。梵宫所在的灵山胜境是现代中国的一处宏大的佛教圣地,2009年3月28日世界第二届佛教大会就在这里举行。

我的老家就在江苏,到无锡只有100公里,探亲兼旅游,自然不会错过游灵山的机会。真是“踏破铁鞋无处寻,得来全不费功夫”。

我们是坐汽车去无锡的,一到无锡汽车站门口就看到有188路公交车可直达灵山景区。正在我们候车之际,有一男青年上前询问我们:“你们是不是要去灵山游玩?”在得到我们确切的答复后,那青年说188路公交车要坐2小时才到,建议我们坐他们的旅游中巴,每人只需5元车费,可大大节省时间,而且他们帮买门票会有折扣。

看到他穿了一件旅游公司的背心,还出示了他在旅游公司工作的工作证。于是我们接受了他的建议,跟着他上了一部旅游中巴。车上已坐了几个人,我们上车后中巴就直奔灵山而去。中巴先在城区穿行,到梅园后就开始进入郊区,开过了几条马路后,汽车就转入一条叫做18湾的湖边大道。

在汽车行驶的左边,就是太湖,可以欣赏无际的太湖景色,只见湖中停泊了几只小船,以前浩淼蔚蓝的湖水已成为黄色的泥水,不过见不到绿藻,也不发臭了。车子开了50分钟就到了马山灵山风景区。

一路上,车上的女导游还给我们简单了介绍风景区,以及如何烧香拜佛的规矩。那香贵得惊人,就算是女导游带我们到有折扣的地方买,一支大香也要近200元人民币。真不知佛祖如果有灵,对这些靠他敛财的不肖门徒会作何感想?

http://newstarnet.com/news_pictures/70/89270/2.jpg
(图2:灵山大佛)

灵山大佛坐落于无锡马山秦履峰西侧的小灵山。相传唐玄奘来到无锡祥符禅寺,看见寺后主峰与他西天取经的灵鹫山十分相似,就赐名此山为小灵山。建于唐代的祥符寺在上世纪30年代抗战期间已毁。现在国家富强、国泰民安,为弘扬佛法,重修了祥符寺。

2000多年前佛陀在印度的灵山讲解佛经,开创了佛教。无锡灵山大佛就是取这层意思,在寺后的山上建起了这尊象小山一样的立佛。象征佛祖在向我们讲解佛经道理。

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赵朴初先生说东方灵山大佛、南方天坛大佛、西方乐山大佛、北方云冈大佛、中原龙门大佛,五方五佛。灵山大佛凑齐了五方五佛,看来灵山大佛对中国佛教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的中巴到灵山景区停车后,车上的导游就带着我们来到景区大门口,我们的门票是她帮买的。每人150元,60岁以上老人120元。拿到票我们就自己进去了。
灵山景区共分4部分,那就是文化区、九龙罐浴、梵宫和大佛。景区面积很大,不想步行可坐景区的观光车,当然那是要付费的。我们看时间还早,选择了步行,可以更深入的游览。

**一、文化区

在文化区我们看到了由赵朴初先生题词的大照壁和五智桥、门楼。那照壁就有40米长,8.5米高,气势宏伟、庄重大气。照壁的正面提有“湖光山色尽琉璃”八个大字,据说是赵朴初先生所书,寓意灵山胜境如琉璃一般清静美好。照壁顶盖着枣红色金字屋顶,照壁的背面书写着赵朴初先生的一首诗。

诗的大意是说朴老曾去印度灵鹫山拜会佛祖,但见昔日一派盛况的景象已是一片荒芜,朴老不胜唏嘘。再看眼前小灵山香火鼎盛,香客云集,朴老疑是灵鹫山飞来了此地。

老伴看到气势不凡的牌楼,再看它身后巍然挺立着的大佛,不胜感叹地说:“佛教在他的印度发源地已经没有了家园,佛祖也就移民来中国了。灵山圣地这么大的地方,这么宏伟的气势,真要让多伦多的佛教徒们羡慕死了。”

和照壁遥遥相对的就是五智门,五智门造型宏伟而精美,照壁和五智门中间用几座像金水桥那样的石桥连接。五智,旅游区没有告示牌作任何解释,我想大概是密宗《金刚顶经》所说的,所谓五智,就是中央大日如来代表的法界体性智;东方的阿闳如来代表的大圆镜智;南方宝生如来的平等性智;西方无量寿如来的妙观察智;北方不空成就如来代表的成所作智。这就是“五方显五智”说。这五种智慧分别以五佛来代表。

在五智门的正门上方写着“灵山胜境”四个大字。在五智门的后边有一个很大的牌坊。牌坊上刻有佛教六度,即:持戒、忍辱、布施、精进、禅定、般若。这是学佛之人从烦恼、愚痴的此岸到安乐、智慧的彼岸所遵循的行为准则。

这些建筑物都含有佛教文化的内涵,是要花时间慢慢欣赏和品味的,我们时间有限,抓紧时间在牌楼和门楼前留影。希望在我们的脑子里留点佛教的智慧,也希望能度到安乐智慧的彼岸。

过了五智门和大牌楼,走在了菩提大道上。菩提大道两旁种了排立整齐的银杏树。相传佛祖是在菩提树下坐禅悟道成佛的,因此菩提在佛教中就代表了觉悟的境界,菩提树就成了佛门圣树。由于菩提树是在热带地方生长的,佛教传到中国,中国人就用了珍稀名贵的银杏树来代替菩提树了。

走过了菩提大道,我们就来到了九龙灌浴景区。

**二、九龙灌浴

九龙灌浴的中心就是一朵铜铸成的莲花,在莲花座的下部塑着四大天王的造型。环莲花座周围是一圈喷水池,喷水池边站着八个供奉的铜塑造型,神态各异。围绕四周有九条铜铸的龙,外圈还有铜铸的凤凰,再外面是一个园的广场,观众就站在广场上观看。佛

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原是印度的邦国迦比罗卫国的王子,据佛教典籍记载:小王子降生时,出现吉祥瑞兆。无忧树下开出七宝莲花。小王子一出生就堕入莲花上,他自行走七步,右手举起作狮子吼“天上地下,唯我独尊”,时四天王即以天蚪颖几,帝释执宝盖,梵王执佛尘持立左右。这时天空中出现龙,口中吐出水来洗灌小王子,一时间,天空中大放光明,百鸟朝贺,天地间一派欢乐和谐的气氛。

九龙灌浴就是要表演这段佛经记载的佛诞生的故事。该表演一天有四场,上下午各两场。我们到的时间不是表演时间,我们就先去梵宫参观并在那里用斋。下午两点表演准时开始,广场上先是响起了音乐,游客从景区的四面八方赶来。在祥和而美妙的梵音中,喷水池开始喷水,并喷出几个花样来。接着莲花徐徐开放,右手高举在头上的小王子逐点逐点亮相。

广场上的游客赶忙拿相机拍照,有的还录像。这时我站在小王子的右侧面,想找个正面的位子可以对着小王子。我把眼睛向旁边看了一眼,看是否有空位。就只瞧一眼的功夫,再回眼时,只见满面笑容的小王子正看着我,我不由得心颤了一下,原来小王子正行走在莲花上,正转着360度圈。看着他看着我又慢慢转过去的背影,我满心欢喜,今天我真的和佛进行情感交流了。

http://newstarnet.com/news_pictures/70/89270/3.jpg
(图3:九龙灌浴)

这时下面的九条龙开始喷水给小王子洗澡,同时凤凰的嘴里也流出了“圣水”。这时这场动感音乐节目也到了高潮,游客们纷纷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塑料瓶去装圣水,凤凰嘴里流出的水是纯净水,是可以喝的。我也拿了瓶去装水,每一个凤凰周围都拥了不少人,但大家很守秩序,还互相帮忙。

刚装了半瓶想走,我傍边一个女青年一把把我的瓶拿去,帮我继续装水,还说:“圣水要多装一点,带回家给家人也喝点。”我接过了满满一瓶圣水,谢了她的一番好意。心想来到灵山,人也沾上了灵气,有了佛性。

**三、灵山大佛前区

看完了九龙灌浴我们就顺着园区道路向大佛朝拜而去,由于大佛是站在半山腰,而且他的自身高度连站着的佛坛算起有101.5米,比“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的乐山大佛还要高出17米。所以大佛看似就在眼前,走起来可挺远的。一路上还有不少佛迹。

我们经过了阿育王柱,在阿育王统治的孔雀时代,由于阿育王的提倡,佛教得到空前的发展。所以灵山佛教风景区立了一条高大的园柱来纪念阿育王。

http://newstarnet.com/news_pictures/70/89270/4.jpg
(图4:降魔成道铜雕塑)

过了阿育王柱,我们来到了一幅大浮雕前。浮雕表现的是佛在修行时,抵御了来自外界和内心的各种干扰和引诱而成佛的故事。用佛家用语来说释迦牟尼为了追求觉悟之道,在无边的黑夜里,历经重重阻难和考验,降伏一切魔障坐禅成道。

相传释迦牟尼端坐菩提树下,立下誓言:“我不成道,不起此座。”此时内心魔和心外魔等群魔都来袭。释迦牟尼静思、巍然不动,经过七天七夜的禅思静虑,终于战胜了金钱、权力、美色、恐惧、诽谤等种种烦恼,大彻大悟、悟道成佛。

这幅浮雕的名字叫做降魔成道,它是铜锻造而成。浮雕的中间释迦牟尼端坐,在他的对面和左下方各有一美女手捧美酒敬献给他,在他的正右边有一群夜叉手拿刀戟并喷着火杀向他,在他右下方有几个美女在引诱他。正左方还有鬼怪拿着j作砸的动作。整幅壁画画面精美,人物栩栩如生,这是一幅珍贵的艺术品。

http://newstarnet.com/news_pictures/70/89270/5.jpg
(图5:施无畏印的佛手)

我们领略了成佛的艰难过程后,就来到了佛手处。那个铜佛手和灵山大佛的手一样大小,只是为了拜佛的方便,就在地面上种了这个大佛手。佛手高11.7米、宽5.5米,手指的直径就有一米。手掌中间刻有一个转法轮。佛的右手代表施无畏印,施一切众生安乐无畏之印。

我们来到佛手处时,很多游客在佛手周围,有的照像、有的用手抚摸佛手、沾一下仙气。我们也学着大家抚摸佛手,希望能带来福气。(待续)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