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就是我的
2010-11-22 21:46:34
来源:星星生活

【小故事】

刘伟的爸爸在加拿大买了一户两房的公寓,将刘伟和另两个朋友的儿子一起送到加拿大来念书。三个男孩原本互不相识,但为了能在加拿大奋斗求学,也就开始互动、闲聊起来。及至至加拿大,大伙儿得住在一起,慢慢了解对方后,两个朋友的儿子开始发出对刘伟的抱怨声。最近甚至因为掉钱的事,朋友的儿子和刘伟大打出手,三方父母都急得跳脚,却是鞭长莫及,对三个人的问题无能为力,只能听三方各说各话,静观其变了。

一个月后,两个朋友的儿子一起坚持要搬离开刘伟的家。朋友紧急找到一位外国朋友帮忙,就这样三个男生被带来做心理辅导咨询。经过个别和集体长谈后,方知刘伟的行为问题。

首先令室友受不了的事情是刘伟不告而取的行为。譬如他的电脑当机,室友还没回家,他便迳自进入人家房间将电脑搬到自己房内使用。当室友回来大发脾气要求立即归还时,他还说游戏还没破关,再半个小时还。室友放在冰箱的可乐和餐桌上的洋芋片不翼而飞,刘伟却推说不知情。后来却在他的垃圾桶发现可乐瓶和洋芋片的塑胶袋。不久前,室友洗澡,将口袋中隔日要缴费的50元大钞放在洗手台上,一个小时后想起,冲到浴室一看,却不见踪影!跑去问紧接在后洗澡的刘伟时,他竟甩头说没看见。室友不信,继续逼问他,刘伟便翻脸大发脾气,直说拿出证据来,更过份的是不但踢坏室友的房门,还大叫:“这是我家,滚出去!”

【心理诊断】

(1)第一轴:浮躁性忧郁、适应性疾患
(2)第二轴:自恋性人格和品性疾患
(3)第三轴:无生理疾患
(5)第四轴:人际严重冲突、人际界线不清、家庭教育不足
(4)第五轴:40分(正常70~100分)

【治疗重点】

个案刘伟明显有品性方面的问题,在诊断的症状叙述上为“一种重覆而持续的行为模式,侵犯他人基本权益……经常说谎以获取财物或利益或逃避义务(亦即欺诈他人)”等。另其自恋性的人格诊断叙述为“对自体重要性的感受夸大……人际关系上诈取别人,占别人便宜以达到自己的目的……”等。

治疗师先让个案刘伟畅所欲言,不禁止他漫骂室友没义气、吝啬小气、含血喷人、忘恩负义等,甚至以“蘼斗ā笨浯笏的情绪,一起批评室友没良心、没爱心、简直是狼心狗肺,不是人!个案厅到治疗师骂得凶狠,为他打抱不平和义愤填膺的模样,原本高涨的情绪渐渐缓和下来,而当治疗师进一步建议他“不合则分”,将室友赶出去时,他反而说:“别太绝情啦,我多少也有错哪!”当他回归理性后,才有办法做认知或其他的治疗。

而就三人仍需同住的前提下,治疗师分别了解每个人的安全范围和容忍范围之后,帮助他们订定生活界限。譬如房门加琐,个自管理,保护自己的私人领域。个人物品尽量放回自己房内,而不得不放公用空间者,请标示所有人姓名,以免导致他人误拿引误会。

另外个案内在压力导致情绪的躁动问题。此涉及其与父母的亲密感不足、安全感也欠缺,故无法信任或同理他人,以致于占有欲强,以自我为本位,而形成掠夺的侵犯行为。这部份,治疗师透过远距咨商的方式,以电话和Skype与刘伟的父母谈,并提供经营亲子关系的建议和日后远距教养的方针,最后取得共识,让治疗师介入参与其亲职教养过程,以补父母亲无法同住教养的缺憾。

注:王金石博士和朱翠瑾主任主攻心理学和家庭教育,长期在加拿大、台湾和大陆以实地和远距咨商的方式接受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个案。若有咨商的需要,欢迎赐电:1-519-573-3919或者1-647-965-6518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