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朝佛记(下)
2010-11-22 21:32:57
来源:星星生活

(文接上期)和佛手并排有一尊铜弥勒佛,这幅铜雕塑叫作童子戏弥勒。只见笑口佛半卧在地上,有一百个小童爬在他身上,有的在他手上翻跟斗,有的抓他的耳朵,有的在胳肢窝挠痒痒,更有一小童在佛的身上撒尿。弥勒一点也不恼,只见他裂开了嘴,笑容灿烂,任由童子在他身上嬉戏。真是个气度大量的佛。

http://newstarnet.com/news_pictures/71/89271/1.jpg
(图6:童子戏弥勒)

**四、灵山大佛

告别了可爱的笑口佛,我们就直奔大佛,连佛前的祥符寺也无心观看了。

大佛是坐落在小灵山的半山腰,我们爬了几十级台阶才来到佛座的基底。佛的基底是一栋大楼,几层楼都是佛教文化的展览,里面陈列了佛祖修道成佛的故事。还有反映佛教教义,佛教传播的故事,以及一些经文。

内容太多,没时间细看,直奔电梯间升上了五楼。从五楼又转入后面的小楼梯,又爬了几层,终于我们来到了佛的脚下了。

那佛真大啊!他的脚趾就有我们半人高。我们只能摸摸他的脚来亲近他,他慈祥的面容还是在下面远处眺望清晰。不过摸他的脚据说能带给人福气,所有的游人爬上来都是要抱一下佛脚的。

我们爬了那么久不就是想和佛近距离接触吗?我们也就学着临时抱抱佛脚、叫做不枉此行。又围绕着大佛转了一圈后,和佛脚并排站在一起,向下远望,刚才一路来的景观尽收眼底,只见绿树中有红色,红色中又有金色,真是心旷神怡。和大佛近距离的接触了一番,我们才高高兴兴下山去。

下了阶梯,再回头凝望大佛,只见他宝相庄严、面如满月,乌黑螺发;身披黄色袈裟,袒露胸脯,高大挺立。他的右手向上张开,施无畏印。左手舒指仰掌,象征向下流注甘露水,施与愿印,满足众生一切诸乐、皆令满意。他的眼睛微微向下,看着众生,发着慈悲心,象征为芸芸众生消灾祈福。

在当地照相馆照的照片栏上,我们看到了很有水平的摄影,利用人的视觉差拍出了和大佛左手握手的照片,还有的照片大佛用左手亲切的抚摸着人的头顶,真令人向往,我们也希望能领受佛的甘露,图个万事如愿。

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试着拍照,原以为站在台阶上,离佛近一点效果会好一点。试了半天发现站在台阶上拍的照片,真不如在台阶下的广场上拍的照片效果好。我们终于找到了好的角度,拍到和佛握手的照片,佛也亲切的“抚摸”了我们的头,我们很开心,这次拜佛还真没白来。

http://newstarnet.com/news_pictures/71/89271/2.jpg
(图7:和大佛握手)

http://newstarnet.com/news_pictures/71/89271/3.jpg
(图8:灵山梵宫外景)

**五、灵山梵宫

灵山梵宫是灵山景区最新完工的一个景点,它是为了迎接2009年3月28日在无锡举行的世界第二届佛教大会而投资16亿元建成的佛教论坛会场。该大会以“和谐世界、众缘和合”为主题,是海峡两岸首度合作举办的。大约有1200名全世界著名的佛教领袖和学者参加了这次大会。真可以和2000年前释迦牟尼佛会比美。

梵宫初建时,据说建设者原来想在佛教的发源地找到能参照的样板,由于佛教在印度已经衰败,千年以前承载佛教的建筑物已荡然无遗,已找不到他们可以借鉴的对象。后来他们在法国卢浮宫找到了灵感,因此仿卢浮宫,并揉合了中国传统的佛教建筑风格建起了这座中西合璧的大宫殿。

http://newstarnet.com/news_pictures/71/89271/4.jpg
(图9:流光溢彩的梵宫)

梵宫宽150米,进深180米,总面积7万平方米。主体建筑分南区和北区二部分。其外部的上座塔按中国佛教地敦煌“华塔”原型设计、装饰。中心最大的佛塔,塔顶标高61米。

我们来到梵宫门前的广场上,首先看到的就是屋顶的五座佛塔。中间最大的佛塔代表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另四座小塔从东到西为发菩提心之德的东方药师佛;具修行之德的南方宝生佛;成菩提之德的西方阿弥陀佛;入涅磐之德的北方空成就佛。那塔的造型就像金色的菠萝蜜。

在大门的正面上方有“灵山盛会”四个金色大字。源于佛陀当年在灵山说法,圣众如云的典故。正面二边自东到西对称布置了四个小门,门楣上分别题有“大悲、大智、大行、大愿”。提炼出了观音、文殊、普贤、地藏四大菩萨精神。彰显着中国佛教信仰中智慧双修,行愿会的精神特色。这正是梵宫佛教文化的底蕴所在。

在大门口有十几个游人在排队,等着进宫参观。我们随着游人队伍进了宫。梵宫由门厅、廊厅、塔厅、圣坛、会议厅(汉传会议厅、藏传会议厅、南传会议厅)、千人宴会厅等组成。当我们进了门厅就到了一个大厅,楼上有回廊。厅中间有用汉白玉做成的台阶,台阶用红地毯铺着一直铺到大门边。

台阶前站着二尊汉白玉的大象。还有木雕的大花瓶,做工精细。老伴说这里的东西都是宝贝。大象在佛教里还是很有寓意的,好象普贤菩萨就是骑着一大白象,象征为众生挑起了众多苦难。多么可敬的白象,我赶忙把它照了下来。

我们顺着走廊走到了一扇大门前,白色的门柱门楣,“灵山梵宫”四个金色大字鲜明的刻在门楣的正中间。在它下方的左右两边分别刻着“清净”和“庄严”四个字。一进大门就觉眼前一亮,好象是会议厅,中间屋顶是圆形中空的,且有很多层,每一层都画了一些画和装饰品,有菩萨,有鸟,有花,当然少不了很多灯饰,把这些画和饰物都烘托出来。

墙壁上也有画和雕刻,整个灵山梵宫的壁画和雕刻是从敦煌壁画等中国古代佛寺中吸取了营养而作成。这些画和雕刻都寓意佛教的道理。比如一幅题有“净”的巨型木雕,“净”特指内心清静、纯正。佛经说“随其心净,则国土净;若菩萨欲得静土,当净其心。”另一幅“童子牧牛图”也表现了佛教中的一个故事,“牧牛”比喻“牧心”,警示我们要善驭“牧心”。

类似这样的寓意的图画在梵宫比比皆是,很难一一列出。梵宫在这些图画上用了灯光、激光等现代高科技技术,显得到处都是流光溢彩,很能刺激观感。参观完了我们就在藏传佛教厅吃斋,每人人民币30元。在那样高级的地方用餐30元还是值得的,感觉也不错。

http://newstarnet.com/news_pictures/71/89271/5.jpg
(图10:仰望穹苍)

佛教自汉朝传入中国,就和华夏传统文化不断的融合,在西藏,佛教和藏族原有的文化相结合,发展成为藏传佛教。在中国其它地方就发展成为汉传佛教,并传播到东南亚和东北亚。到了禅宗,佛教在中国已经完全本土化,世俗化了。

有人说禅宗是披着袈裟的老庄,我还有点赞同。儒、释、道三者共同组成了中华文化的基本层面。佛教还成了一千多年来不少中下层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如果说儒学给了中国二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架构和道德标准;那么老庄的道学给了中国人智慧和幽默;佛学则教会了中国人的慈悲和爱心。所以,无锡灵山大佛的建成,无疑对弘扬中华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此次参观灵山风景区可谓不虚此行,有游览、有学习、还有细细的品味,进一步加深了对佛教的了解。有对佛教感兴趣的游客,不妨可以去无锡灵山去感受一下佛的大气和胸怀。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