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过节日
2010-12-23 20:51:35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卓子)临近12月中旬,加拿大国家广播公司(CBC)晚间的全国新闻联播(The National)就请来记者,开始做2010年记者们自己亲历的年度新闻大事回顾,也提醒电视新闻的受众,又到年关了。

加拿大和美国这两个独立国家的存在,事关和老东家大英帝国关系的政治理念。早年独立派和保皇派水火不相容,兵戎相见,动枪动刀,美国是一场对英国殖民者的美国独立战争打出来的崭新国家,加拿大是效忠英国皇室的保皇党们挥泪北上,合并组建的大英帝国在北美的殖民地自治领。

不过,两个国家和国民却是共享许多文化上传统上习俗上的同质性,比如法定节日。源于宗教,纪念耶稣诞辰和复活的圣诞节和复活节,不用说,两国的信徒,用的是同一部《圣经》,继承的牵强附会节日传说的文化遗产,圣诞老人赶着驯鹿马车叮叮当当来访,却又悄不声息地钻进烟囱,溜进家门,给做了一年乖乖小孩的孩子们,发送放在袜子当中的节日礼物,也都是同一来源。自然这些节日,在加美国境线两边,也都是同一个名称,同一个日期,民俗意义上的含义,也大同小异。

多伦多一年一度的圣诞老人大游行,更是令人惊叹地,从1905年开始,连续举办了一百多年!

更广义的讲,甚至可以将这份文化同质性,上溯到加拿大和美国的欧洲渊源,毕竟,如今我们使用的英语法语,还有国际通行的公元西元基督纪年的日历,这些和宗教相关的节日,都有它们的“欧洲血统”。

还有一个更加民间的节日“万圣节”,倒是体现了北美文化和其老东家欧洲本源文化的些许异质性。在欧洲老家,民众们过的是正宗古老的所有圣灵节(All Saints),宗教意义依旧十分强烈,回到欧洲的民间,则有中国文化习俗中“鬼节”的意味。

我在欧洲上学的时候,看上去貌似前卫先锋的本地同学,万圣节也是要规规矩矩地跟着父母家人一起,去教堂点蜡烛,去墓园送花,去祭奠自己的故去亲人,去怀念那些逝去的往日好时光。

所以,祖先崇拜,或多或少,东方西方,其实都隐隐约约存在于我们人类这个地球生物的文化当中,“世界上的水,都是相通的。”

移民到了加拿大,一提到万圣节,就不是欧洲传统的All Saints,而是极具北美风情的Halloween!大街小巷到处都是蜘蛛网墓碑坟墓吊死鬼的装饰,满大街装神弄鬼的小孩,和好像是永远都长不大的加拿大成人,一年到头,循规蹈矩的乖乖孩子做腻了,要做一晚的捣蛋鬼,更有家家户户家门口各显神通的自制南瓜灯,或鬼脸,或笑脸,这样的万圣节,已经和传统宗教意义上的所有圣灵,大异其趣了。初访加拿大的欧洲人,恐怕也会有文化休克之感吧!

最近几年,多伦多的万圣节庆典活动,除了远近闻名同性恋村教堂街(Church St)传统上的异装易容彻夜狂欢,甚至多出来一个新的万圣节习俗,那就是规模越来越大的僵尸(Zombie)大游行,一群大活人扮演血淋淋的死人,占据多伦多的一个公园几条街道,还好,游行都是在光天化日之下,旁边还有警察开道。

还有一个节日,跟宗教没有关系,却显示出所谓加拿大和美国共享的北美文化,其实真的是西方文化的一部分,那就是加拿大美国欧洲都过的11月11日。同一个日子,加拿大和英国叫Remembrance Day(纪念日),法国和新西兰叫Armistice Day(停战日),美国叫Veterans Day(老兵日)。因为民间习俗上,都有佩戴红罂粟花的传统,也一般俗称为罂粟日(Poppy Day)。

西方国家在这个节日上的名称细微差异,反而衬托出这个节日同一个来源,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正式停战时刻,1918年11月11日上午11点。西方国家共享的核心价值观,一目了然。

加拿大美国和欧洲文化的少许异质性,还体现在感恩节(Thanksgiving)上。这个节日如今已经脱离原先的宗教含义(谢上帝),原先的欧洲渊源(庆丰收),跟北美大陆原住民的习俗融合,而演化成独具北美文化内涵的民间节日。

按照美国的民间风俗,感恩节是十一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一直到元旦过完,回去上班上学,算是一个完整的节日季节(Holiday Season)。加拿大在美国北边,收获季节也比美国来得早,感恩节是十月的第二个星期一。

节日话题其实是很微妙也深奥,因为和文化传统尤其是宗教相关,很容易就冒犯加拿大国民中神圣不可侵犯的情怀,好些公立机构的圣诞树,已经改名叫节日树,以顾忌不信基督的民众。

如今加拿大基本国策多元文化叫得震天价响,涉及到宗教的话题,总是令人“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反倒是加拿大的中文媒体,特别是网友自发的汉语帖子,可能没有历史包袱,很有点童言无忌的味道。也算是加拿大多元文化的一景吧,耐人寻味。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