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点评83届奥斯卡奖
2011-03-03 15:42:49
来源:星星生活

最佳影片、导演、男主角、原创剧本:《国王的演讲》
关键词:皇室

奥斯卡素来保护艺术性的题材。即便在电脑技术垄断一切的今天,《拆弹部队》、《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老无所依》仍旧能成为得奖大户,而在硝烟弥漫中,玩弄技术、兜售创意的《阿凡达》、《本杰明・巴顿奇事》、《盗梦空间》却最终败下阵来。当然,这一方面导致了影片基调的沉闷,另一方面,却也保证了好莱坞不至于一步步沦为电影院里的“任天堂”。

艺术性只是前提,更重要的是符合学院派评审们的口味。这也许才是《国王的演讲》最终击败《社交网络》的原因。

一直以来,都有“奥斯卡是皇室近亲”的说法,只要沾了英国皇室人物传记的边儿,就不可能不受到奥斯卡的特殊照顾。远的,有劳伦斯・奥利弗的《亨利五世》、《哈姆雷特》;近的,有海伦・米伦的《女王》。

相比较于美国本土的影片,英国电影总给人一种艺术有余而激情不足的感觉。但这,往往也成了评委们眼中的优势:远离戏剧化的激情,秉承含蓄内敛的欧洲气质,才使影片中的皇室人物更为逼真可信,也更接近于大众和皇室本身的口味和要求。

作为一部人物传记片,从时代背景到人物的还原,这一切都被汤姆・霍珀做得滴水不漏,而英王乔治六世克服心理障碍,战胜口吃,发表那段著名的圣诞演说,鼓舞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军民的故事,更是完全来自历史,题材浑然天成,对当下经济低靡的欧美观众更具缅怀,励志的讨巧之功。

另外巧妙植入的平民和贵族的友谊,也使故事跟普通观众之间,多了一层亲近之意。影片画质极为华丽,带有巴洛克油画风格的浅绿底色,加上些雾气蒙蒙,氤氲湿润的伦敦气息,不仅妥帖照顾了观众的眼睛,也使片子一看上去,就具有高雅的冠军之相。

虽然曾凭借《一个人》从威尼斯影帝一路杀到奥斯卡舞台,但科林・费斯给人的感觉,却总是少了一丝霸气。这位横跨影视两界的英国绅士,似乎总难以低下高贵的头颅,为了争夺影帝的桂冠,去跟人尽力拼杀。

而今年,高翔云端的费斯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很明显,那个高高在上的乔治六世的角色非他莫属,气质、举止简直达到了灵魂附体的吻合程度。与之相比,艾森伯格只能是“非死不可”,布里奇斯也自然被滚滚黄沙淹没。

最佳女主角:娜塔莉・波特曼《黑天鹅》  
关键词:挣扎

不论奥斯卡,还是柏林、戛纳、威尼斯,心理有障碍或干脆人格分裂的高难度角色总是能给演员带来好运。这样具有挑战性的剧本往往能打开一名优秀演员强大的潜在宇宙,爆发出惊人的激情和感染力。

数着牙签的达斯汀・霍夫曼(《雨人》)、剥皮食髓的安东尼・霍普金斯(《沉默的羔羊》),和那个迟钝执拗的汤姆・汉克斯(《阿甘正传》)……无一例外都披上了影帝的蟒袍。而如今,这样的好机会轮到了娜塔莉・波特曼,一只挣扎在黑白善恶双重世界中的美丽天鹅身上。

波特曼年少成名,13岁出演《这个杀手不太冷》一炮而红,但很快波特曼就陷入了文艺和商业的挣扎之中:《火星人玩转地球》、《星战前传》系列以及《V字仇杀队》,都没能让她挣脱摆酷耍帅的花瓶命运。意识到演艺生涯危机的她,聪明理智地让自己沉淀下来,与好莱坞保持合作的同时,努力完成了自己在哈佛的学业,相信那些年在心理学方面的专研,对她在《黑天鹅》中厚积薄发,大放异彩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在塑造了《冷山》、《偷心》、《波琳家的女孩》等叫好叫座的角色,却一次又一次与奖项失之交臂后,万事俱备,只欠机会的波特曼终于等到了这个完美的角色。也许,正是这些年在演艺圈彷徨,挣扎和成长的经历,让她找到了灵感,在波特曼的演绎下,一个追求完美,自我挣扎的懦弱女孩被细腻地呈现出来。

面对母亲的过度掌控、教练的压力和各式各样竞争对手的折磨,黑白天鹅的心理冲突,在影片结尾得到了最大释放,随着白天鹅一腔热血的喷涌而出,她与自己扮演的角色一起,实至名归地登上了演艺生涯的巅峰!

为光芒四射,充满激情的波特曼再次叫好!

最佳男女配角:克里斯蒂安・贝尔 & 梅丽莎・里奥《斗士》  
关键词:张艺谋

作为奥斯卡的重要奖项,一直以来,最佳男女配角却常常被人们所忽略。可今年,在国内影迷看来,奥斯卡的最佳男配角奖却多多少少有了一些参与感。这都是因为张艺谋那部轰轰烈烈的《金陵十三钗》和他千挑万选、省吃俭用才请来的男主角克里斯蒂安・贝尔。

从此以后,至少在张艺谋的广告里面,贝尔的头衔将不再只是“蝙蝠侠”,而添上了奥斯卡奖得主的彩头。眼下张伟平口风都变了:“这么多年来,并没有真正的好莱坞一线明星加盟过任何一部中国电影,而贝尔是奥斯卡奖获得者,又是我们片子的绝对男一号,这在中国电影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

显然,张艺谋和张伟平是押对了赌注。张伟平更是将其与张艺谋的组合,比作了NBA加姚明,“没有姚明,NBA将会缺少很多华人的关注;没有贝尔,《金陵十三钗》将失去很多国外市场。” 我们只希望贝尔不要迷失在老谋子《金陵十三钗》的肉馒头之中才好。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最佳女配角获得者梅丽莎.李奥。她在片中出神入化地塑造了一位自私偏袒,市侩粗俗,却又闪现出深厚母爱的角色。连同一起提名女配角奖的艾米.亚当斯,《斗士》一片竟然培养出三位奥斯卡奖入围者,电影质量之高,也的确不容小觑.

最佳音效剪辑、音响效果、视觉效果、摄影:《盗梦空间》  
关键词:创意

即便《指环王3》和《泰坦尼克号》曾经拿下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殊荣,但整体看来,奥斯卡舞台从来都不是那些高科技表演者的乐园。不过,象《阿凡达》和《盗梦空间》这样挣得盘满钵满的商业大片,在艺术片的竞赛中失去宠爱,似乎也是电影界的一种生态平衡。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在观众中的人气一直是无容置疑的。早期的《记忆碎片》让人们记住了他的创新和开拓精神,而此后的《蝙蝠侠前传》又让人们对他创造的超人类英雄有了新的认识。

可奥斯卡尚未真正开战,《盗梦空间》就在前哨金球之战中,被《国王的演讲》和《社交网络》撕成了碎片,甚至连一贯奖运不佳的迪卡普里奥也受其拖累,再次陷入叫座不叫好的悲剧。

虽然在关键奖项上不被认可,但不代表人们会忽视诺兰和《盗梦空间》所做出的贡献。《盗梦空间》中讲述的多层梦境,在电影剧本史上尚属首次,可以想象,它定会为将来的电影在故事结构上更加新奇复杂,错综有趣而提供基础。只此一点,这部电影和它的创造者们就有理由为观众所铭记。

最佳配乐、改编剧本、剪辑:《社交网络》  
关键词:刺激

在颁奖季到来之初,人们一直将《社交网络》视作金球和奥斯卡的最大热门,原因是在金融海啸大潮下,26岁平民马克一夜暴富的故事,极大地重建了美国人对华尔街所代表的财富和创造力,分崩离析的信仰,对美国社会的鼓励意义远远大于影片本身的艺术创造。

但面对奥斯卡,大卫・芬奇却受到了学院派评委的冷淡待遇。其实,这样的结果也很容易理解:金球奖是外国记者联盟评选的结果,口味取舍自然更贴近大众;而奥斯卡的评委,则是那些足不出户,埋首著作的学院派专家,再有力的强心剂也无法刺激他们冷静淡泊的灵魂。

与此相比,那代表着他们光荣岁月的英国王室却触动了各自怀旧的神经。《社交网络》最终被《国王的演讲》击败,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在观看《社交网络》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整部电影那暴风骤雨一般的节奏。无论是飞奔如快车的对白,还是机锋紧密的思路结构,这部取材于一群哈佛高材生的电影,都是对观众智商和自信心的极大挑战。但无论如何,那种类似摇滚乐和赛车的奔驰感觉,的确是奥斯卡豪华盛宴上,一杯形象鲜明的啤酒,虽然风格与众不合,却充满了青春洋溢的、清凉的刺激。

(信息参考:北方网/星星生活记者 周游 编辑整理)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