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大牌驾到 中国时尚准备好了吗?
2011-05-19 19:54:04
来源:星星生活

川久保玲来了!这位被时尚圈众人尊称为“玲姐”的设计师,在 Comme des Garcons新店开幕之际,来到了北京。和传闻中的一样,一头乱发、冷酷、寡言少语。在采访时,“玲姐”端坐在高台之上,像居于神坛,冷漠地甚至有些心不在焉地俯瞰着来访的中国时尚媒体。

现场人很多,但几乎来访的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她身上所散发出的强大气场。几乎每个媒体都在热衷于讨论“在Comme des Garcons中艺术性与实穿性的关系”,以及“Play系列缘何能够红遍亚洲”这样的问题同时,却很少有人关注“她为什么来?”以及“我们已经足够好了吗?”

事实上,不光是传说中的“玲姐”,只要是有心人便会发现,近半年,各路欧美时尚大牌相继到访中国,看到这一List甚至让人恍惚认为身处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从美国版《Vogue》主编Anna Wintour开始,Dolce&Gabbana设计双子星也来到北京讲座,此后相继到访的重量级人物还有摄影师Peter Lindbergh、设计师Diane von Furstenberg、Karl Lagerfeld、Miuccia Prada、Christopher Bailey……接下来会来到中国的还有Dsquared2的设计师、炙手可热的Alexander Wang……常规的戏码见多了,甚至有人开始畅想挑战高难度,把坚持数十年从不露面的设计师Martin Margiela请来集体围观拍照。这些金光熠熠的名字,让中国这片曾经的时尚荒漠,迅速绽放出了朵朵绚烂的盛世之花。

中国时尚变好了吗?

中国的时尚真的在变好吗?从表面上看来的确是,面对如此盛世,许多人都会得出如下结论,“大师来了,中国的时尚刊物国际化了,中国的设计师火了。”在这种强大逻辑的支撑之下,以至于有人认为应该把中国的时装周变为世界第五大时装周。此外,这一论点也并不乏有力人士的支持,Anna Wintour去年访问中国结束后,立刻在其文章里高喊CFDA的设计师大奖里,应该出现中国设计师的名字。对中国的时尚圈来说,这无疑于一针强心剂。

但《纽约时报》的Cathy Horyn可不这么认为。早在去年底,她便来到中国采访设计师郭培,Cathy Horyn认为,中国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开始好大喜功,而作为中国时尚标志性人物的设计师郭培,“她设计这些裙子也不过数年时间,正处于巨大的转折时刻。她甚至还没有开始打磨自己的观念。”不光设计师如此,对于时尚刊物来说,我们实在无法接受它变得更好的这一说法。即便是与再大牌的国际团队合作,但版权内容与本地内容的差距依然清晰可见。

大师讲座 看偶像多过学习

那么这些大师的到来改变了什么吗?在Anna Wintour的讲座上,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一名未毕业的学生在提问时间内,由于心情太过激动,在结结巴巴地进行了1分钟的自我介绍之后,被Anna无情地打断。而这几乎可以成为这场讲座的缩影,无关内容和主题,只为见到偶像本尊。

在这种追星心态的驱使下,台下的人,大多数都抱着朝圣的心态,身着Anna标志性的着装像她致敬,短袖、真假皮草、黑色墨镜。至于讲座的营养,完全可以用鸡肋来形容。当然,这并不是在场大多数人关心的重点,在Anna转身即将离开之时,不少人因为偶像的离去而抽泣了起来。

如果说Anna Wintour的讲座成为了答谢粉丝见面会,那么Dolce&Gabbana在讲座上分享的内容,则可以写成另一部《奋斗》。两名设计师不厌其烦地分享了自己在创业中的各种小故事,以至于不少抱着虚心学习态度而来的媒体从业者,感觉更像是参加了“艺术人生”的现场录影,“而在内心之中,除了‘哇噻,见到真人了’的欢呼声之外,再无他物。”

取经之路 谁才是受益者

评论家Roger Tredre曾说过,“中国作为一个国家品牌其本身就是世界第一的奢华品品牌。”不得不承认,这块消费潜力巨大的金字招牌,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但这并不代表,仅仅靠着国际大牌每年抽空来中国看看,我们的时尚就“嗖”的一下提高了。
在最初记载古代炼金术的《赫尔墨斯文书》中,明确提到了“等价交换”的概念。而几乎所有前人的经验都会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努力和付出,是无法得到回报的。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几乎被定义为儿童读物的《西游记》,揭示的道理也是,“想要取得真经,必须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缺一不可。”

事实上,中国时尚曾走过艰难的取经之路,作为最早走出去的Jefen设计总监谢峰,曾经在采访中认为,“我决定参加巴黎时装周的时候,是把这看成历史赋予他的使命,要把中国设计师推向国际。至于最后我自己是不是能做下去,反而不那么重要。”

相比之下,Anna Wintour更像是一个虚心的取经之人。她在演讲中说到,“中国正在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市场,无论你到哪儿去总能听到人们在谈论‘你觉得中国怎么样’,从5年前开始这个话题就像巨大的鼓声一样在人们耳边萦绕。所以我们决定是时候自己来中国看一看,建立自己的观点了。如果我自己没有来这里亲眼看过,我就很难给美国设计师们提出建议。”

清乾隆时期,英国遣使商谈开放贸易。乾隆认为“中国乃泱泱大国,泽及天下,虽有华夷之辨,却无疆域之别。所以,英使远道而来,是番邦朝贡,而非两国交往”。而在20多年前儿童读物的科幻小说之中,总是能看到21世纪,我们完全进入了人工智能时代的美好畅想。但中国的时尚产业何时才能“踏平坎坷成大道, 斗罢艰险又出发”,在泱泱大国的理念之下,这是个问题。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