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文化之一瞥
2011-05-26 18:42:49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姚P)对于“现代中国文化”这个题目,无论广度还是深度均非笔者的能力所能议及,只作一瞥而已。

影视作品是面对芸芸众生的通俗文学,但是它同样具有文化素质,理该经得起最起码的文化检验。

看了一出不算太差的电视连续剧《血溅大浴堂》,仅美工设计一项就让我惊呼:主创人员的历史知识怎么竟会贫乏到如此境地!

至少到五十年代为止,灵堂里的花圈都是像甜圈饼那样,四周缀有鲜花,中间留一空穴。近年来才做成匹萨饼模样的圆盘,说它是花圈,还不如说是花盘更为确切。而剧中描写的是民国初期,抗战之前的年代,花圈一律成了花盘,岂不是张冠李戴,有违历史真实?

最令人无法容忍的是:多次出现的特写镜头把“松鹤堂国医馆”写成“鹤堂国医馆”!以前看到把简化汉字还原成繁体字时出现谬误,总会听到一种解释:那是电脑操作产生的问题。那么这块匾额上分明是人工手写的,也能把错误推到电脑身上去吗?

在汉字简化过程中把“”和“松”合并成了一个字,像汉字中许多“一字多音”、“一字多义”同样,依然保持着它们在不同场合,不同用法中的不同意义。把“松树”的“松”混同于“轻松”的“松”,真让人笑掉大牙。

以上两例都不需要经过严格的历史考证,稍有些近代生活经历的人都很清楚。为什么我们的文化人就如此不讲究文化常识呢?

也许,这和当前的文化人热衷于把中华文化全盘西化有关。今年,上海推出的一台节目取其名曰《达人秀》,乍一看,不解其意,直到广告上出现了英文单词Talent(天才)才恍然大悟:原来那是“天才表演”的外语音译。真担心:以后向人表明自己是中国人的时候,要不要说“我是擦泥师”?

一瞥惊鸿,作为炎黄子孙,我对中华文化的沦落趋向深为担忧。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