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洗澡
2011-12-09 18:42:00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枫树)当我旅行了二十几个小时,浑身浸透了汗味,一路风尘地回到家时,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洗个热水澡,然后休息。可被告知,家中无法洗澡,只能擦澡,我仿佛瞬间从现代回到了过去。

有记忆开始,小时候冬天里都是在取暖的炉子旁边,用烧好的热水擦澡。夏天是在家里用洗衣服的大盆洗澡。那个年月兴建的普通住宅楼,很多连厕所都是共用的,更别说会有洗澡的地方了。家家户户都一样,所以根本就不会产生其它的想法。

记忆中最早到洗澡堂洗澡是到棉纺厂学工劳动时,跟着工人师傅到厂里的大澡堂洗澡,当时的感觉真好,水龙头就在头顶上那么哗哗不停地流着,洗的又干净,又痛快,可惜学工劳动的时间通常只有半个月,结束后就不能再去了。

可凡事开了头,就给人了诱惑和念想,于是我和好友们就开始寻找洗澡的地方。我们家属院的西邻是纺织学校,北邻是手术机械厂,他们都有洗澡堂,可都不对外。但毕竟单位比较大,管澡堂的人未必能够认识每一个人,因此我们有了可乘之机,托人买了澡票,在人少时混进去洗澡。由于每次都要提心吊胆,所以通常很久才会去上那么一次。

上了大学后,学校的澡堂可以光明正大的去了,不再怕被人撵了。可学校澡堂开放的时间有限,而人却很多,多的有时可以用下饺子来形容,去洗澡一次至少要花一个多小时,那时学习很紧张,真可谓一寸光阴一寸金,所以每周去一次就很奢侈了。

工作后,厂里有澡堂,但工人是三班倒,通常早班工人四点下班时,澡堂才开放。而上正常班的职工是六点下班,而我们住的厂外的职工,因为下班要赶坐厂里的班车回家,所以根本无法下班后去洗澡,而上班时洗澡被抓着是要扣奖金的,但午休时澡堂又不开。于是只好在纪律抓的不严时,上班偷偷洗澡了事,“做贼”的感觉再次因为洗澡而产生。

结婚后,因为老公的单位也有洗澡堂,离家近,周末和晚上都可以去,这才在洗澡的问题上放松了心情。不过无论如何,在外面洗澡都是费事费时,不那么随意,最多一周一两次就算不错了。

出国探亲到加拿大,来到“新”家,我惊喜地发现,居然在家就可以洗澡,并且冷热水都是那么方便,只要愿意,随时可以享用。从那时起洗澡便不再是问题,渐渐地淡出了我日常生活的话题。

没想到,回家的第一天又要面对这样的现实。家里的房子不算太旧,是八十年代底的产物,建好时厕所就带洗澡的盆池,只是没有热水,每次洗澡需要自己烧开水去兑,虽然麻烦,但对老人来说还是算方便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科技水平的发展,后来为了更省事,家里安装了电淋浴器,基本满足了日常需要。

父亲走后,母亲大部分时间来这里和我居住,而家就请表弟一家居住代管。表弟媳妇早就下了岗,表弟一人工作管全家,生活就不太宽裕,电淋浴器的用电量所产生的电费对他们来说也是不小的负担,长久不用,电器也很快就坏了。而盆池的用水量也不小,同样的原因,也不再使用,洗澡池就变成了储水的地方,而洗澡就又变成了生活中很不方便的问题之一。

这样,我再次到老公原来的单位澡堂洗澡,收费五元,算是很便宜了,不同的是里面再也没有往昔熙熙攘攘的热闹劲了,而是空空荡荡,冷冷清清的。看来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在家里就有了洗澡的地方,而公共澡堂自然就会被冷落了。

我把经历说给女儿听,女儿用一个非常夸张的表情和大大惊叹地回了句:“什么?”紧跟着是“恶心死了”。我们都笑了。我说,你从小就有这么优越的生活条件,洗澡就像梳头,洗脸一样是最基本,最普通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过去很多落后贫穷的地方,人一辈子只洗三次澡,出生,结婚,去世。而你一天洗三次的记录都有。

这厢奶奶说话了,现在老家虽然水管安进了厨房,可供水还是定时的,需要接了存入水缸备用,家里仍然没有洗澡的条件,如果想洗澡,还要到县城的公共澡堂去洗,即使坐车,来回加上洗澡也要两个多小时呢,怎么能够你们现在比。但比起过去,一年也洗不了一次澡,那已经是强多了。

是呀,相比六,七十年代,现在国内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多有了天壤之别,特别是绝大多数人们不再愁吃愁穿了,无论贵贱,基本都能吃饱,穿暖了。可是卫生条件在相同的城市,不同的人群之间却依然有着天壤之别。

在我走访的亲朋好友中,有些人家依然没有室内厕所,更别说洗澡的地方了,好像过去的生活还在延续,外界天翻地覆的变化带给他们的变化是微乎其微。而有些已经住小洋楼的人家,厕所,洗浴的地方就有两三个,早已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同年代成长的人,因为生活经历的不同,工作单位的不同,最后导致生活质量的巨大不同。

离开祖国十几年了,一点也不夸张地说,祖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只是期望这面貌上巨大改变的同时,能够让普通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共同的改变,最起码的卫生条件应当具备,让人们不再为上厕所,洗澡这种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犯难,特别是生活在西安这种号称国际大都市的现代化城市里的人们。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