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博客:人造的忌讳
2012-02-09 23:22:28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栏作者姚P)生活中有各种因地而异,因时而异,因民族而异的忌讳在束缚着人们的手脚。西方人把每月的13日遇上周五视作不吉的“黑色星期五”,可能源自宗教传说;东方人把自己属相的那年称作“本命年”,害怕冲撞太岁,处事格外谨慎……

其实,有不少“忌讳”全是凭着人们的主观臆想生造出来的。

在我出生的江浙一带有个习俗:在祭奠死者的供品中不能有面条和馄饨,因为面条像链条,馄饨像铁锁,亡灵吃了之后会在阎王殿里戴上铁索锒铛遭受刑罚。寿宴上的菜肴绝对不能用豆制品,因为只有办丧事时才会招待宾客吃“豆腐饭”。且不说对面条和馄饨的形象联想如何牵强,就是那“豆腐饭”三字的来源恐怕也很少有人知道。

早年,哪家举办丧事,往往前后要花许多时日。而住在远处村镇的亲友们要徒步走来吊唁,费时又费力。为了避免他们多次来回,有条件的丧家便会留他们住宿,供他们膳食。举丧之期自然不宜用珍馐待客,就备了大量豆腐制成各种菜肴供来者果腹,称之曰“豆腐饭”。

如今,在追悼会后好像必须定下价格昂贵的豪宴来招待宾客,其中掺入一道豆制品应景,和当时的初衷其实已经南辕北辙了。有一份特别讲究忌讳的人家请吃豆腐饭时选的酒店是“年年有余”, 不知他们是否一时疏忽,误应了不祥之兆,令人失笑。

关于寿宴,也有不少讲究。有些人家认为“四十不做,五十不发”,有些人家则认为四十岁是不能做的。有些人家喜欢“做九不做十”,有些人家则既做九,又做十。多数人家在寿宴上派发刻有姓名年龄的特制“寿碗”,以示寿比南山。而近年来又出现一种新的规矩:亡者若是高寿,在死后须发寿碗,据说用这种碗进食也能长寿。

生死均发碗,给事主增加了消费,给瓷业拉来了生意,不知到底那个“寿”字该属生者还是死者。记得以前,做大寿的日期只能延后不能提前,因为延后算是“添福添寿”而提前则被视作缩短阳寿。近年来,大概是受了香港习俗的影响,强调做寿只能提前不能延后,如何解释大惑不解。

再早,还有更琐细的规定:无论“红白喜事”,凡与当事人的生肖相克者一概不能参与典礼。取名时沿用父母名中的任何一个字会被视作“犯上”,大年初一如果打扫门庭,恐会扫去家财。补送喜礼预示着新人将有第二次婚姻;退还丧礼则是把晦气传递到他人家里……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随着时代的变化,有些规定被淡化,甚至取消了,有些做法却被西化了。以前守孝须披粗麻,再加白衣白鞋白束腰,如今效学国外的习俗,把白衣留给了新娘,而孝子则改穿黑衣了。

按照地域的不同,规矩也有差异。南方人爱当“大爷”,北方人则兴“二郎”。农村生了个孩子常用“狗”字做小名,认为那样容易养活,若把这字用在城市人家里,必有“狗崽子”之嫌而招人厌恶。中国人买房子最怕“冲路口”,外国的好房子却有很多就是造在路口。

那么多的忌讳使人活得很累。试着把它们都丢在脑后,看看会不会遭受天谴?省点力吧,我相信你仍将活得很安定,很舒泰,很滋润的。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