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艺和生活的艺术
2012-05-03 19:48:03
来源:星星生活

–介绍滑铁卢地区一年一度的“拼花被及纺织品纤维”艺术节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爱平)父母上次来访加拿大,我们带他们去附近的公园玩,车停下,父母来来回回走了几步问我们:“公园在哪里?” 原来在他们眼里,这种无人售票、只有一片树林和一条歪歪扭扭的木桥和一股溪流的地方完全够不上“公园”的资格。

难怪他们,试想颐和园无穷尽的荷花和泛舟湖上的热闹;八大处香雾缭绕不绝的佛塔庙宇和穿梭不绝的香客;就连我们家乡的五泉公园,也是楼塔遍布、雕梁画栋、山高水低,一片花香鸟语……对于习惯了中国人工园林的中国人来说,加拿大的公园实在是更接近于“荒郊野林”。

好在我天生不是个爱逛公园的人,在中国就不大逛,所以加拿大的园子如何,也不大能影响到我的情绪。自然景观,在我的眼里,不过是几声惊喜、感叹、最后以照片结尾,也就到头了。

而人文景观,每次观后,都会有更多的余波在震荡、更多的余味可以回顾,所以是我更喜欢的旅游方式。 比如说去多伦多,我更喜欢在食品节、文化节、爵士乐节,和CNE开展的时节去游,去感受由人潮、产品和文化带来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冲击和享受。

每年春夏季,多伦多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文化活动中心”,各种节日、展览和演出轮番上场、带活了整个城市。习惯了多伦多的人,很容易就以为“这就是一切了”。

离开多伦多的那一年,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在滑铁卢地区的头几年,也许是因为多伦多这个“曾经沧海”的缘故吧,对自己周围的风景全没有放在心上。直到若干年后, 邻居斯坦福市的“莎士比亚戏剧节”(就在离我们40分钟车程的Stratford)、K-W两市颇具盛名的“Octoberfest 和滑铁卢市最具特色的圣杰克埠(St. Jacob)的农贸市场和米诺人(Mennonite)人另类的生活方式,才渐渐开始入耳了。

又住了若干年后,尤其是当笔者自己爱上了纺织品和缝纫后,“Quilt Festival”这样的字眼才开始变得具体起来。再多一些深入了解,才惊奇地发现:滑铁卢原来还是加拿大拼花被的首府呢――“Quilt Capital of Canada” 。这一惊非同小可:原来真是“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啊,白白浪费了若干年的好时光。

滑铁卢及周边地区一年一度的“拼花被和纺织纤维艺术节”(Quilt and Fibre Art Festival),是任何一个爱好纺织品、缝纫、拼花被和艺术活动的人不容错过的。它是加拿大同类活动中最大最具规模的一个,至今已经举办了17届。

每年五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今年是5月22日至26日),Waterloo, Kitchener, Cambridge三个紧邻及周边的其他四个城镇:Stratford, New Hamburg, St. Jacobs, 和 Shakespeare, 同时举办以拼花被及纺织纤维为主题的各类活动。

比如说,今年的活动就包括:参观、讲座、学习、售卖、展览、鉴赏、交流等16项活动,有个人作品展,也有团体作品展,展品来自当地和其他地区的群众和艺术家。

而此项艺术节的重头戏,还是在滑铁卢市的St. Jacobs。在今年包括七市十六个活动的艺术节活动中,St. Jacobs一市就占了九项。很多人可能都已经听说过St. Jacobs的农贸市场、古董市场、跳蚤市场和outlet,却很少有人去过Village of St. Jacobs。连我这个本地人,都只是在去年才光顾过这个地方。

从滑铁卢开车,不到二十分钟,就到了St. Jacobs。停好车,朝着人多的地方、或者顺着烤面包和咖啡的香味一路走下去,道路豁然开朗、鳞次栉比的店铺一一呈现在眼前。沐浴在和煦的春风和阳光中、顺着一家家明亮绚丽又精致独特的橱窗走下去,你忽然间会疑惑自己是走在微型的香榭丽舍大道上。

光听听这些名字:A touch of Scotland, Head to Toe, Traces of Heaven, and La Creme……异国风情的时装店若不能打动你的话,各类one-of-a-kind (独一无二) 不去看看真是会后悔莫及:在Angel Treasures店里你可以找到任何一种以天使为主题的装饰、挂饰、首饰和礼品;Conestoga River Pottery出售本地产的陶瓷制品,杯盏壶罐,粗粗糙糙厚厚实实,盛满了生活的原生质;Turtle Dove Native Gifts 里面你可以找到任何一种印第安人的艺术:dream catcher, 首饰、木刻、绘画、壁挂、皮鼓和印第安人的衣服;最意想不到的是在一家叫作Arts Hamel Brooms的店里,你可以买到手工制的以玉米秆为原材料的扫帚,够乡土的吧?

这,就是日常的St. Jacob村,哪怕你是一个不大懂得纺织品和缝纫的新手到此一游也会觉得不虚此行;更何况如果你是一个缝纫和纺织品艺术的爱好者,那你是真正到了其首府。

除了像Silo Weavers (各种手工纺织的挂毯、桌布、椅垫、背包、围巾等) 和 Grey Ford Quilts (各种手工拼花的被子、小毯子、座垫、靠枕、装饰等)这样日常开张的特色店以外,在活动期间,米诺人的教堂、戏院、展馆、社区活动中心等地方,都变成了颜色、式样、设计、主题各异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拼花被的海洋,有些只是作为展出、鉴赏和交流;有些可以出售,一条精品拼花被价值可达好几百加元。

据说加拿大现任总督给威廉姆王子和凯特王妃访加的礼物中,就包括一条手工拼花被,可见加拿大的拼花被已经变成了一种被世界认可的特色。

说到拼花被,很多人对此并不了解。对于享受惯了中国丰富多彩的手工艺术和精湛的传统工艺的中国人来说,拼花被算不上什么;而对于一般的外国人来说,拼花被也算不上什么,因为外国人喜欢效率,很少会做这种切割了再缝合的费事的工作,就好像中国人做饺子:所有的材料切碎了再搅和了、包起来再切开,遇到个不识货的外国人,非要一个个切开了吃,皮是皮陷儿是陷儿……包饺子完全成了不必要的程序,外国人可没这么没事干。但拼花被是个例外。

西方的拼花被和中国人的饺子有异曲同工之感:都是在材料被分割后的重新组合、搭配中求创造、求新鲜的味道、感觉和美。而且二者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是由“闲人”来完成的。你一定想象不出“ I don’t know how she does it”里面忙得四脚朝天的Jessica Parker会有多余的时间四平八稳地坐下来缝一床花花绿绿的拼花被……所以说拼花被和饺子,都是由“闲人”在家里完成的,家居、乡土的味道多于其他。

但是拼花被所体现的,不仅仅是家居休闲的味道。拼花被的起源,据说是十九世纪最早期的移民,被意想不到的寒冷所迫、在材料不足的情况下,用各种可能找到的布料,拼凑成衣服披肩被子等来御寒的。那时候的拼花被,可能根本就没有顾及到美不美的问题,能御寒就好。就像许多其他事物一样,实用的功能一解决,接下来就有了审美的需求。因为人们的经验越来越多、而且可用的材料也越来越丰富,于是拼花被渐渐地变成了一种艺术品。但是拼花被最最吸引我的,却是它的“传家宝”的功能。

一条好的拼花被,往往需要许多人花费若干个月才能完成,在制做的过程中,心灵手巧的“姐妹”们围坐在一起、在一条共同的被子上飞针走线。在做针线的同时,她们相互交流一天的生活、家常闲话甚至小道消息……这种活动给他们原本单调的家庭生活增添了许多社交的机会和生活的乐趣。所以说拼花被所代表的,绝不仅是一件作品,而是一个时代、一群勤劳的妇女和他们的喜怒哀乐的生活图画。

这样的一件作品完成后,往往有着很特殊的族群或者团体的味道。如果一条被子是由一个人来完成的,那么这条被子所包含的,就是关于那个人、那个家、甚至那个家族的信息,以至于最终,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就变成了那个家族的传统和历史。这样的一条拼花被,就变成了“传家宝”。也许是因为历史短浅的缘故吧,加拿大人对于任何能保持“传统”和“历史”意义的物什,都分外珍惜,也正因为此,拼花被的艺术,正长盛不衰。

忘记加拿大的“荒郊野岭”吧,珍惜这机会难得的体会“异国文化”的机会;更有甚者,如果你是一个缝纫、纺织品、设计或者艺术的爱好者,滑铁卢地区一年一度的“拼花被和纺织纤维”艺术节绝对是个不容错过的去处。只需要一次,我确信拼花被及其相关的艺术很快就会成为你的“最爱”。记得在你的日历上标记五月22日至26日噢,民俗民风十足的“quilt and fibre art festival”就在眼前。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