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情怀
2012-05-09 21:16:17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秦琴)三月七日是我的七十岁生日。古人云:“人活七十古来稀”。恰逢我正在国内,所以这个生日,自然要比以往在加拿大过得隆重些。

宴席上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美酒佳肴、贺寿的话语自不会少。宴会后我们又去唱卡拉OK。寿星老的我,多年没进过歌厅,不顾五音是否中听,引吭高歌,唱了几首自己喜爱的曲儿,也欣赏了别人优美的歌,顿觉心情无比愉悦,人也像年轻了许多。

最让我惊喜和感动的,还是我女儿从加拿大给我寄来的生日礼物。女儿把我学习绘画的习作拍摄下来,发给国内外的亲朋好友,并请他们给每幅画做评语,由她编纂成册,在美国印制成一本精美的画册。封面上写着:《艺术之花长青》――为母亲七十岁生日,特此出版。这一切都是她瞒着我做的。所以当我看到自己的画印在画册上,无比惊奇和喜悦!

画册虽不厚,可内容丰富:有我学画的素描,水彩画,丙烯画,还有大家的画评、祝福词等。让我这外行看来还真像那么回事,颇有点成就感,自信心大增,又想拿起已搁置两年多的画笔。这个礼物太珍贵了!

画册里“给妈妈的话”中,女儿说“我的妈妈她善良,正直,勤劳,贤惠;她聪明,宽容,质朴。”说“妈妈您是我的榜样,我会向你学习的” 。我自知没有女儿说得那么好。但还是令我很感动,更感到为人母亲责任重大。我的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我想,如果我有一些好的品质,大部分不也是从我母亲那里传承下来的吗?

再过几天就是母亲节了,我对我母亲的怀念油然而生。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妇女,生在农村,自幼失去父母,家境贫穷。十一、二岁就砍柴做饭,承担起全部家务,养育弟妹长大成人。结婚后一辈子相夫教子,操持家务。没有上过学,她仅有的一点文化还是扫盲时学来的。可她是我们兄弟姊妹的第一任教师,培育了我们6个子女,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岗位表现都还不错。

现在我回想起来,母亲教育我们的方法主要是身体力行。再就是讲一些朴素的道理或故事,让我们明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

记得我小时候在外面捡了一个玩具,是一根红绳栓着两个铜镲镲,阳光下金光闪亮,我十分喜爱,高兴的拿回家里。妈妈说,“你在哪里捡的快放回到哪里去。”我说“就不,这是我拾的,又不是偷的。”“拾的也不能要!人家娃娃丢了d镲该多着急!快送回去!”

我极不情愿地把这个心爱的玩具送回原地。回来后妈妈看我还撅着嘴,就耐心地给我说,不要爱别人的东西,更不能拿人家的东西。还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小孩经常把别人的东西往家里拿,他妈妈不但不说他,还夸他有本事。这孩子长大后偷了大量钱财被判死刑。临刑前,他要见他妈一面。见他妈时说要再吃一口奶,结果一口把他妈的奶头咬掉了。他哭着说,小时候我不懂事你不教我好,现在让我犯下这死罪,我要叫你后悔一辈子。”

我母亲说:“小时偷针,大了偷金” 。这句话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 。

母亲一辈子勤俭节约,特别珍惜粮食,剩饭剩菜从不倒掉。我们撒到桌子上的米粒,总是让我们捡起来吃掉。她常说:“糟蹋粮食有罪哩!”“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每粒粮食都来的不易!

她还把从老一辈人那里听来的故事说给我们:很久很久以前,天上下的不是雪而是白面;地上的麦子是一片叶子长一个穗。所以粮食很充足。

有一天,玉皇大帝命一位大臣下凡了解民情。大臣下地后走进一户人家,看到一个农妇正在烙饼,擀好的饼摆了一案板。这时坐在炕上的小孩拉了屎巴巴,她顺手拿起一张饼就去擦她孩子的屁股,并用其它饼把炕上的巴巴收拾干净扔在地上。

大臣十分气愤,立马上天禀告。玉皇一听勃然大怒,即刻下令:以后不下白面,下雪!!把那小麦的穗都捋了!看他们还敢这样糟践粮食!大臣下地正要从下往上捋麦穗时,一个小狗急忙跪在地上连连央求:给我留下一穗穗,给我留下一穗穗。大臣怜悯小狗,就留下上面的一个穗。所以现在小麦只有一个穗。

母亲说,人惹恼了天意,犯下了罪,上天惩罚我们。如果不是小狗求情,我们今天就不会有面吃。这虽然是个传说,但“糟蹋粮食有罪”我至今不忘。

母亲心地特别善良。我四五岁时住在一个农村大院。那时白面很少,平日吃的多是杂粮面,母亲只能在中午给我做一碗白面拌汤(面疙瘩)。院里有个老奶奶,每天我母亲刚做好拌汤她就来了,坐在门槛上,母亲就给她舀半碗。而她自己从舍不得吃一口。

我生气地说这个老婆婆真讨厌,我一吃拌汤她就来了。母亲说,人有大小,口没大小。人老了和小孩一样,看见好吃的也想吃。她没有孩子没人管,很可怜。咱不给她吃口她就要饿肚子。人人都会有老的一天。孝顺老人有好报,苛鞑老人要遭报应。以后老奶奶来了,我就给她搬个小板凳,和她共分一碗拌汤。

母亲一辈子诚恳待人,处处为别人着想。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和谁为邻,从未和别人红过脸。七十年代粮食实行定量供应。我弟妹多不够吃,每到月底总要向邻居借。我家一买回粮,她立即给人家还。每次都是借人家平平一碗面,还人家高高的一碗。说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我家和对门年轻夫妇共用一个厨房。中午母亲总是提前把饭做好,并帮他们打开炉门,邻居下班回来即刻做饭,每天还可睡个午觉。遇到有事他们就把孩子托付给我母亲。我们住五楼,他们也经常帮我母亲扛面搬煤。母亲总是说: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母亲宽厚仁慈明事理。我大哥和我们是同父异母,母亲对他的关爱多于我们。50年代我父亲一人工作,养活一大家子人,生活条件不好。母亲总是给我大哥买布做衣服,而我们的衣服是用自己染得面口袋做的。大哥的鞋是买的,我们的鞋是粗布做的。我就说母亲是偏心眼。母亲说:你们是我生的,穿得不好没人说我亏待你们。你大哥不一样。人的心要放正,什么时候都不能做让人戳脊梁骨的事。

母亲还是个心灵手巧的聪明人。看到别人的孩子戴个老虎帽,她也用一条毛巾给我小弟做一个。她没有学过一天裁剪和缝纫,八十年代初我家买了缝纫机后,竟然自裁自缝,给我父亲做中山服,合身的和买的一模一样。,她用一条白底大黑圆点的绸围巾,给我改成一件无袖上衣,当时算是很时髦的。着实让同事们羡慕了一阵儿。

她不仅面食做得好,还会用面做各种小动物。一块面团在她手里捏一捏,搓一搓,拿剪子绞一绞,就成了嘴、角和耳朵。拿梳子压上花纹就成了毛。再用剪子尖扎两个鼻孔,粘上两粒花椒籽当眼睛,小动物们个个栩栩如生!再看那老燕子背上的一窝小燕子,憨态可掬;小牛侧仰着头,卧在那里腿还搭在一起,优哉游哉;小猪撅着嘴,似乎能听到它的哼哼声。哇!真是惟妙惟肖,活灵活现。上笼蒸时我们总是不停地问“熟了没有?熟了没有?”蒸好后爱不释手,舍不得吃。直等到放干裂纹了才吃。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母亲天天黎明即起,收拾打扫,缝补浆洗,日日围着锅台转。遇到节假日儿女孙辈回来,更是忙碌。每到她最后一个上床休息时,就说骑马坐轿不如睡觉。

母亲的一生,普普通通,平淡的如小溪流水。她像一根蜡烛默默地燃烧着自己,却把勤劳的光和炽热的爱,以至整个的生命都给了我们。她和千千万万的母亲一样,心里装的只有别人唯独没有自己。

母亲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她是我们的好榜样,是我们永远怀念的好妈妈!

爱母亲,做个好母亲,是每个女性的天职。

愿天下的母亲,母亲节快乐!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