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导多伦多市场的仍是刚性购买力
2012-08-11 17:09:30
来源:星星生活

最近一个长周末,我前后2天和好几个中国朋友顺便谈论起了多伦多的房市,我觉得很有些参考意义,特地写出来跟大家分享,管中窥豹。

周日下午,我和太太带两个孩子应一家朋友的邀请到他们家去作客,他们夫妇是去年末由我太太代理帮买的现在的这个房子,他们搬了新家安顿下来就请了一些朋友包括我们过去烧烤,那天一起到他家去的大概有五六家人的样子,大家吃得正欢之际,不免又聊起了多伦多的中国人目前最关心的话题之一 — 房子。

其中有一家人,夫妻俩都是白领高薪专业人士,来了将近10年仍然住着一个TOWNHOUSE,一直想换一个大一点的房子,但是总是觉得房价太高了,总想等房价跌了再买。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像买股票一样,他们总是买在了高点,所以害怕现在入市买房,也买在了高点。而且他分析说,如果我们这么多人围在一起都看好多伦多房市的话,那多伦多房价就该跌了。

我回头一想,这位朋友的分析未免有些片面。多伦多房市的泡沫未必有多少,应该说目前主要还是刚性需求在起主导作用,尤其是华人炒热的一些区域,我们华人对于房子的热衷沉迷和执着程度岂是那些照本宣科的专家能理解的?而同时,华人传统上都不愿意借钱,绝大部分华人买房都是非常的保守,量“力”而行。就拿请我们去烧烤的主人家为例,夫妻俩干的都是计算机的高薪工作,一个在本地的大银行上班,一个在知名大企业做IT,来加已经十年了,之前没结婚时分别都买了一个小房子,去年把一个增值了差不多10万的小房子卖了,年末才狠狠心买了一个将近七十万的独立HOUSE。

主人家在接受大家祝贺乔迁之喜的同时,我能感觉到其实他们还是后悔房子买小买保守了,应该再多贷个10万20万款,买个更大的房子,这样如今升值的幅度就更高了。反过来说就是,当时本可以“买得起”的更好更大的房子现在涨的更高了,现在更买不起了,“距离”更远了。依我来看,以他们的收入水平和资产情况当时才买个七十万不到的房子,确实不太符合经济效益原则,远远没有达到他们的负债承受能力,没有把杠杆利益最大化。

再看其他那几家朋友,也普遍比较保守,既想换大房子,又不想多贷钱,还总怕房价跌。刚才那位看跌的朋友,有一方的父母已经移民过来住在一起几年了,另外一方的父母几个月后也要移民登陆过来,所以还要每月花一千多块钱租一个公寓给他们住,住房的刚性需求其实是摆在那里的。只是因为他们是华人之中比较典型的一直担心房市下跌的一类,而且还不愿借钱,所以迟迟没有入市换大些的房子。

另外的三家朋友,印象中都是结婚时间不是很长,结婚后在刚需情况下才量力而为买的经济适用房,贷款远未超过负担能力。像我这种超级大胆敢持续借钱买房的实在是非常非常极端的例子,当然,不客气地说,我对房市风险的承受能力、管理能力、控制能力和应变能力远非普通人能做到的。

第二天下午我出门时,在家门口碰巧见到了另外一个朋友,十几年前在新加坡就见过面,没想到他太太的姐姐家就是我新搬的家的邻居,真是太巧了。他几年前还是个单身,三年前通过交友俱乐部认识了现在的老婆,两人结了婚,然后很快就买了房子。

马上我们的话题又围绕到了房子上,没想到他还挺同意我的观点的,认为有钱就是应该投资到房产上去,钱存银行就是贬值,他的理论是钱每10年时间贬值1倍。他讲到去年请了一个意大利裔的老移民到他家做装修,这位老者深有体会地跟他讲了一套货币贬值的理论,老人是70年代初移民过来的,那个时候他的工资时薪是1.45元,80年代涨到两块多,70年代时一箱啤酒也就两块多钱,老人那时买的一套不错的房子才六万多块钱,这么多年下来老人总结出来的结论是:钱就在不断贬值,只有房产才能保值。

这位朋友还讲起了他的岳父岳母,几年前就移民到多伦多,因为是从上海出来,老人家手头比较宽裕,完全可以自己买个房子住,两年前本来准备买了,新房子都看好交定金了,结果那段时间,新闻报道说专家预测多伦多房价会跌,于是就没买把房子退了,到现在后悔得要命。这位朋友提起那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就来气,结论是房子有需求时,该买就得买,用不着研究什么专家的预测。

作者:土旺(全职房地产投资人、大鹏地产经纪)
电话:416-455-3412
email:[email protected]
博客:http://tuwang.51blog.ca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