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处不甚寒–冬访阿尔卑斯(1)
2013-01-10 09:20:25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雪儿)说来很诡异,一趟旅程的起因,往往是枕边读到的一本书中不经意的一句描述;或者是看到一幅怦然心动的图片。最近在读阿兰·得波顿的书,这是个年轻有为颇受关注的英伦才子,总算为我痴爱乡间旅行的行为找到了充足的理论依据。

原来自己并非那么与众不同,只是旅行的境界,已经不再是人云亦云,不再是到此一游;而是更多地听从内心的召唤,在穿越时空,穿越文化的远行途中,能够任由思绪飘渺,从容、细致地体验积极生活的幸福感,校正平常日子里往往过于浮躁、匆忙的步履。

捉襟见肘的时候,常常扪心自问,为什么总是对旅行这种费时费心费力费银子的事情乐此不疲?身处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诚然是孤单的。然而,这是一种令人欣悦的孤单,它激发我兴致勃勃、充满好奇地探寻到那一刻为止都跟我完全无关的崭新的世界。

这一切全然不同于平时在自己熟悉的环境和圈子里,却时不时感受到的那种无可救药的孤独。大自然能够轻易地洗涤尘世的困顿,让我们的内心静谧、美丽,充满善意。城市里我们每天追逐的东西,也许根本就与我们的幸福无关,可是,想要找到一个心灵契合的朋友的概率,却远不如人迹稀少的乡下邻里。

既然如此,在冰天雪地的季节里,去一趟瑞士,就变得顺理成章,必然且必要了。

飞往瑞士的前一个月,经过勤奋学习和研究,硬是将自己火线培养成了一个瑞士通。这其中的乐趣,毫不逊色于亲临其境的兴奋,因为心驰神往是出门的动力和源泉。

(一)

迈出的第一步,当然还是先订机票。刚开始,一厢情愿地在网上寻找想去落脚的几个小城市,可是无论是湖畔小镇,还是山区小城,甚至将目标扩展到奥地利,当年茜茜公主出嫁的因斯布鲁克,或者德国的边陲小镇,机票都居高不下。无奈只好转移到大城市,立刻就可以省下好几百瑞士法郎。最后,挑中了苏黎世–瑞士乃至世界的金融中心,也是这个国家的第一大城市。

仔细读过租车细则之后,发现在旅游业发达完善的欧洲,雪胎、雪胎链和雪刮是冬季法定三位一体的设备。瑞士的巴士、火车,以至缆车系统的完善,令人咂舌。从网上发现,大多数到瑞士旅行的人,都搭乘他们的公共交通工具。除了有数条专为游客设计的、车厢几乎全是玻璃的观光列车之外,整个公交系统运行的时刻表也周到细致地按照游客的转乘方便来设计,转乘候车的时间通常都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且相当准时,完全可以媲美名扬世界的瑞士表。

为了减少像我这种喜欢开着车自由蹓跶的游客,瑞士政府想了不少损招:租车贵;保险高;油价也一直居高不下去。而且,许多地方被政府定为“Car Free Village”,根本不让汽车进去。驾车旅行的人,将不得不把车停在村外,不但要付停车费,还得要搭乘一段公共交通工具,而此时的票价,比你从一开始就买一张瑞士公交Swiss Pass通票,要让你肉痛许多了。尽管如此,还是不想拖着行李到处跑,不愿意在寒风瑟瑟的站台上踯躅那几分钟,尤其不想在美景当前的时候,火车司机不听我喊“咔!”

这几天常常望着瑞士旅游局寄来的那张彩色地图发呆,企图从斑斓的地图上看出那里是否已被皑皑的白雪覆盖。图上蛛网般细密互联的铁路公路,也已深植脑海。奇怪的是,地图上不少地方是虚线,打电话问瑞士驻多伦多的机构,居然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能含含糊糊地告诉我,恐怕那些虚线是让你装上防滑的雪链才允许通过……天哪,有这么多又急又陡的山路吗?看看这么多的虚线,我的心也跟着虚了。

(二)

搞定机票和租车之后,开始深入研究这个大名鼎鼎的北欧小国来决定行程和住宿。

首先,有什么要看的?一面通读手边找得到的各种资料,一面在地图上标出所有想去拜访的村落,因为村子太多,还不得不分别注明,是去看湖,看河,看山,看桥,看房子,还是看热闹。将这些兴趣点连成线,旅行的路线图就成了。再根据这些点彼此间的距离,从中寻找每天傍晚时分的那一缕炊烟–这个信息量最大,各种类型和价位的旅店都在吆喝:有的在山上,俯瞰着山谷里的野花野草;有的在湖边,可欣赏帆影婆娑,看对岸的红墙绿瓦依偎在雪山的怀抱。

这次去瑞士,不打算滑雪,但温泉一定要泡。所以,一口气预定了三间温泉。一间是号称整个欧洲规模最大的温泉。拥有所有你能想象得出来的服务,包括各种水温的池子,各种风格类型的按摩等等。我更看上的反而是它那有着豪华罗马式立柱的室外温泉,四周雪山环抱,美不胜收。另外一家温泉除了雪山,眼前还有两湖交汇的美景,有个家伙说他在傍晚的时候,泡在这家澡堂子里,看着夕阳慢慢坠下之后湖面上倒映的晚霞,一天的疲劳尽褪。读到这里,我已经在想象中将那在澡堂子里泡着的人,置换成自己了。第三间温泉地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在我的行程上它将是最后一站。这间温泉以水质最富含矿物质,最有去痛祛病的疗效而著名,它的价格也是最贵的。

以往出去旅行,通常对当地的所谓美食不屑一顾,有什么比得上麻辣火锅?可瑞士最为出名的美食偏偏就叫做“奶酪火锅”,代替辣椒和花椒的,是cheese和wine,估计那乳白色的,像融化的奶油巧克力一般的汤汁,蘸上烤得香喷喷的面包块,味道肯定不赖。法语区还有一种传统的特色食品,叫Raclette,是用烤炉融化当地特产的cheese,再刮到盘子里做酱料,应该也值得一试。至于瑞士德语区的猪肘子加啤酒,以及意大利区的香肠,在多伦多也能找到号称“正宗”的地方,比起我们的东坡肘子和川味香肠,我个人认为完全可以省下那几个铜板。

OK,一个月以来,像个勤劳的农妇,已经将瑞士的村村寨寨掘地三尺,翻耕数遍了,还有什么漏网的?对了,还找到了瑞士的大型连锁超市COOP,将它最靠近苏黎世机场的那间的地址输入了GPS,下飞机提车以后会直奔那儿去采购。

(三)

飞机比原定时间提前半小时着陆了。清晨七点半,苏黎世(Zurich)上空一片漆黑,无照可拍。气温零上4度。再次体会到欧陆的友好:入境如入无人之境,全然不像美国那样如临大敌。很快找到Alamo的柜台,原来就是Eurocar一家的,按照我的信用卡公司的指示,没有要任何的附加保险,只是法定的第三保,好像价格比预定时的估价还便宜,对方告诉我很幸运,是一辆全新的车。听说我选了难走的那条路去Interlaken,他们立刻拿了雪地链出来给我。

到门外的停车场一看,一辆挺大个的银色奔驰。将行李扔到车上,再去楼下的超市进货。当我开车从机场出来的时候,传来GPS那熟悉的声音–我的一个人的圣诞旅程正式启动了。

穿过苏黎世向Luzern的方向去。苏黎世给我的印象是古老的街道,比起一般大城市来说,它的街道很窄。跟其他欧洲城市一样,很多古老建筑,公交电车四通八达,因为不熟悉道路,不熟悉交通标识,不熟悉崭新的奔驰,所以前一个小时开得蛮紧张。

Luzern离苏黎世64公里,号称是瑞士最漂亮的小镇,其实应该算是个城市了,路过它最著名的风景区(左边是美丽的琉森湖,右边是夏季时布满鲜花的廊桥)的时候,雨下得正欢,车水马龙,无法满足爱美之心了。

不知道一个人一生之中能有多少次的幸运,可以看到现实和梦境的重合?瑞士的山山水水,完全就是我梦中想像的模样。一路驱车前行,一路忍不住赞叹,相机,只能表达感受到的万分之一。道路在烟雨蒙蒙的山水长卷中蜿蜒,在这初冬的时节,白雪覆盖不到的山坡上,仍然是大片令人心悦神怡的青青草地。

以前欣赏国画山水,总以为有些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夸张,那迷离的意境,是画家的艺术渲染,不真实的美。但当我看到绵延雄伟的阿尔卑斯山脚下烟波浩渺的布里恩茨湖,才知道是我的眼睛太过肤浅,是我的想像太过贫乏,任何语言都无法尽诉我的感动和感受。

道路上的积雪被清理的很好,纷纷扬扬的小雪中我却无法走得更快,因为不断的停车。危险不在路况,而是司机的分神,看路看景还兼职摆弄相机。下午三点钟抵达预定的旅店。主人送上一杯热腾腾的迎宾葡萄酒,加了不知名的水果,味道真的棒极了。

(四)

今天是圣诞节。早晨5点钟就起来了,下楼去吃早餐,还算丰盛,临走的时候,老板娘主动招呼我顺几个巧克力带在路上,说是可以给我增加能量。涂脂抹粉一番,蹬上带来的高跟靴子,朝老板夫妇推荐的Beatenberg去了。听说此处拍照极佳,山上一座漂亮的村子,居高临下俯瞰两个湖泊和镶嵌在中间的明珠–Interlaken,而远处的背景就是阿尔卑斯。

当然,旅途中最好的风景总是在路上,最美的相见是艳遇,最好的心情是惊喜。根据事先做的功课,我在山顶上给GPS输入了一个目的地Burgdorf,为了怕GPS带错路上了高速,特意在地图上随便找了一个中间点Gunten。可是我自己走错了,拐上了一条小路,等我意识到的时候,已经晚了–崎岖的单车道,没有回头的可能。整整接近20公里的羊肠小道,居然全程都铲过雪的,尽管还有一层在地面,但可以通行。

一路战战兢兢,遇到急弯就频频按喇叭,幸好这条难度很高的路上没有几辆车,都在相对容易的地方相遇,都是对方后退让行,恐怖的是中间还钻了一回山洞,里面黑乎乎的没有灯光照明,此时才发现我的车灯没有亮,更糟糕的是,我不知道怎么开灯!只好用喇叭代替车灯,光线和声音都是能量,可以互相转换,中学老师告诉我的道理,没想到在瑞士的深山老林里用上了。

在这条僻静的山路上,出了几个违法乱纪的小状况。首先是半路想起来没有带驾照。这可是违法滴。唉,带了相机,带了脚架,带了备用电池,带了备用卡,带了午餐,带了帽子手套围巾,带了雪靴,带了太阳镜,连茶水都泡上了,偏偏忘了带驾照!此时无论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不能回去取了,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开,心里一个劲地祈祷警察都放假了,几个节日值班的,也不大可能转悠到这条偏僻的路上来。

这条下山的小路上风光无限。Interlaken西边的Thuner湖就在脚下,静静地碧蓝着,像极了她身边那位忠实的,有着皑皑雪峰的阿尔卑斯先生温柔的妻子。一个伟岸挺拔,一个温婉流转;一个磐石坚韧,一个春波荡漾。大自然是何等的神奇。

就快抵达山下Gunten小镇的时候,我有了小小的艳遇:不知她是在哪里,不知她的名字,就那么突兀地出现,就那么惊世骇俗地美着……其实我在山上的时候就看见她了,但没有意识到近看的时候,她是那么让我倾倒、陶醉,为她兴奋不已。赶紧停车,操起脚架,合影效果非常棒。照片上的她清秀,美丽,朴素,落落大方,是那种经得起岁月考验的美人。拜倒在美人裙下的我,因为慌乱之中奔向她,拍到的是模糊的身影和充满激情的奔跑。我爱你,不知名的小镇!

太阳的影子渐渐拉长了。来到在各种游记上读过无数次的小城Thun。找地方停下车,踩着高跟鞋踉踉跄跄来到湖边。因为是假期,天气又格外好,湖边拖儿带女散步的人很多。我在被太阳晒得暖烘烘的石阶上坐下来,欣赏湖里的几只鸭子,和远处岸边的古堡,顺便放空一下大脑和两只累得贼死的脚。

(五)

绝对不能赶夜路,这是出门前定好的规矩。天色渐渐暗了,现在GPS说得最多的,不再是行程预报,而是“您超过了限速!”哪壶不开提哪壶。看见别人的车统统都开了车灯,心里暗暗着急,希望在越来越浓的夜色里,还能够被对面的来车看见。问题是,只要一说曹操,曹操准到–前面是隧道!没有地方可以停车,没有时间可以停车……

狂按喇叭,对方有一长串车,也狂按。实在太恐怖了,双方都吓坏了,幸好隧道不长。看见隧道出口出对方车道那边有停车的地方,而且迎面停了一辆工程车。跳下车奔向那救命稻草:“Do you speak English?”对方摇头。我也不管,继续说:“我想要打开我的车灯,可是我不会。”尽管只说了一遍,他居然听懂了,下车随我过来,两秒钟就找到了旋钮。知识就是力量!可是为什么,我会有这么多连常识都无知的死角呢。

回旅店的路上,路过一家叫比耶塔斯的酒店(Hotel Beatus),是老板娘推荐给我的,说他们有露天的温泉池子,值得一去。找到地方以后,进去参观了环境,温泉就在山脚下,有十来个家伙正泡在阿尔卑斯夫妇眼皮子底下热气腾腾的水里享受呢。小姐热情地问我要不要试试,当然想。可是,没有带我的比基尼,只能回去取了。好在只有十一公里,不远。

告别温泉出来,才悟到我没有带的,岂止比基尼,银子也留在旅店了。身无分文又没有驾照的我,居然忙活了一天,刚才还在SPA跟人家讲价钱来着,名副其实的“白忙活”。

(六)

我一直在琢磨,是否干脆就放弃几大名胜不去呢?不懂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跑到雪峰顶上去转一圈,意味着征服雪山了吗,又不是自己亲自爬上去的,此征服非彼征服也。还是一味的从众心理?

说实话,单单看雪峰,我觉得他冷酷,缺乏生命的气息,只想敬而远之。千年冰峰之下,一望无际的高原植被,蜿蜒缠绵的湖水,生机勃勃的田野农庄,造型别致且色彩缤纷的房舍,才令雪山有了灵气。对阿尔卑斯的众山豪杰,我的态度是不卑不亢,既不想亲近他,也不想把他踩在脚下,保持敬畏,保持距离,保持神秘。

根据我的“三保”原则,今天第一站去了相对不太热门的Grindelwald,却意外地非常喜欢那里的气氛。还没进村,就被眼前美丽迷人的景色给镇住了:挺拔的雪峰近在咫尺,初升的太阳令白雪皑皑的山坡熠熠生辉,坡上树木和房舍交错,炊烟袅袅,半空中鲜红色的滑雪缆车正在上上落落,我仿佛能嗅到那些厨房里的咖啡,能听到缆车上孩子们的欢叫。

村里更热闹,几乎人人都全副武装。虽说咱也是全副武装,可两副行头完全不同:人家是雪靴,我是高跟靴;人家拄的拐杖是两根,一共两只脚,我的拐杖是一根,三只脚。Grindelwald人满为患,都是来滑雪的,老老少少一大家子的居多,找停车位都难,当然更难得的是,看热闹也能看得如此兴高采烈。

还是未能免俗,按计划去了大名鼎鼎的瀑布镇Lauternrunnen,名字拗口,进去之后看见那瀑布更觉得别扭。这小小的瀑布要气势没气势,要落差没落差,要宽度没宽度。在瀑布镇往GPS里输入Murren,被告知“您输入的地方无法抵达。”果然是禁车镇,难道镇上的人都长了一对翅膀吗。拿着地图使劲找,终于发现这一地区还有一个村子可以开车去,它叫Isenfluh。(待续)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