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之美
2013-07-06 09:00:16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雪儿)喜欢风光摄影的人都知道,傍晚夕阳落山之际,是捕捉光影辉煌灿烂的绝佳时机。其实,完全不谙摄影的人也知道,欣赏大自然每天都慷慨馈赠的日出日落,是人生极大的享受。

有个夏季的傍晚,我在Sandbanks省立公园的湖畔,看到一对中年夫妇,他们坐在两把紧挨着的沙滩椅里,渐行渐远的夕阳带走了白天的炎热空气,阵阵凉意中他们的腿上分享着一条薄薄的绒毯,就这样静静地坐在那里,静静的望着正在一点一点跌落水中的夕阳。

世上万物都有着自己的生命轨道,有的重复更迭,去了又来,比如太阳的起落、月亮的盈缺、四季的更替。然而,人的一生却只有一次的机会、一次的辉煌、一次的体验。

常常听人说,世事无绝对。此话千真万确,但有个唯一的例外,那就是无论任何肤色、文化,无论贫富、地位,甚至年龄,每个人最后的归宿都完全一样,尽管离开的形式千差万别。

近日读到一则消息,据知情人考证,张爱玲晚年并不凄凉。因为她死后,还有二十多万美金的财产,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我有时会很困惑:到底什么叫做“晚景凄凉”?

我们中国人常说,养儿防老。这在封建家族意识浓厚,个人教育缺失,没有基本社会保障的过去,的确如此。儿女就是老人唯一的依靠和全部的精神寄托。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教育程度提高,个人意识觉醒,儿女早早就会离巢而去。绝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尽管对父母深怀感情,客观上也无法侍奉陪伴,集聚的亲情,往往就残酷地凝聚在最后告别的日子里。

就算是儿孙绕膝,几代同堂,这样的晚年就一定幸福、一定叫做不凄凉吗?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目标,父辈的体验对下一代未必有多少指导意义,老人不可能、也不应该将自己的生活,建立在与后辈的共存空间之中。

我的一个朋友,早晨起床发现父亲已经在夜里过世了,如果是独居老人,很可能死后很久也无人知晓,人们通常认定后者晚年不幸,境况堪称凄凉。其实,死去的人有什么感觉呢?灵魂早已离开肉身。幸福不幸福,全在于他们生前的体验。你不是鱼,又怎么知道鱼的快乐!所谓的凄凉,都是看客们自己的心态。

那些因病或者意外,提前离开的人,悲痛和唏嘘,都留给了未亡人。人生无论长短,终有一别,我们唯一可以做的,是活着的时候,没有虚度。听说中国现在处于癌症爆发时期,平均每六分钟,就有一个人被确诊为癌症,如果再想想地球上没完没了的战争、自然灾难、无处不在的车祸……没有一样是作为个体的人,可以预测和控制的。能够挺到耄耋之年,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夕阳之美!

关于金钱,有人说,最高理想是死的时候欠银行一大笔钱。这是我在大学时期读到的一段话,忘记是谁说的了,但可以肯定不是中国人说的。我还听见对中国人的某些人生态度持不同意见的人说,你们中国人,live cheap, die rich!

当然,也有已经开始觉悟了的人,纠缠于走的时候金钱还没有用完(将来完成时)、钱用完了人还没走(过去完成时)、人和钱同时完了(现在完成时)这三种时态之中,不能自拔。

古人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近黄昏又不是进棺材,再说老娘也不是没有年轻过。且沏一壶茶,慢慢品味老眼昏花的懵懂,那些早已远去的江湖恩怨、爱恨情仇,在老年痴呆的世界里,说不定又会大放异彩。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