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咳嗽的中医治疗
2013-12-30 16:50:03
来源:星星生活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候之一。肺脏功能失调是咳嗽发生的关键所在。咳嗽有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外感咳嗽,可有外邪侵袭,肺卫受感,肺气不得宣发所致;内伤咳嗽,多有脏腑功能失调,累及肺脏,肺气失其肃降所致。肺脏功能失调是发生咳嗽的关键所在。因此,不论外邪或其他脏腑有病,均可累及肺脏而导致咳嗽。

本篇所论述的咳嗽,是以咳嗽为主要病证,至于其他病证兼见咳嗽者,不在本文讨论治范围之内。现代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结核等所出现的咳嗽,亦可参考本篇有关证型施治。

本病临床表现有风寒袭肺,风热犯肺,风燥伤肺,肺阴亏耗,痰湿蕴肺,肝火犯肺和肺气虚弱等证型。由于外感咳嗽多是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其病邪商浅而易治,常伴有肺卫表证,所以病家常求治于药物治疗。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较长,病疾较深,可伴见它脏症候,治程较长,常因用药无效,而病家求治于针灸。所以针灸临床多见内伤咳嗽。

辩证施治:咳嗽的辩证,首当分辨外感和内伤。外感咳嗽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初期常伴有寒热,头痛等表证、实证。内伤咳嗽起病较慢,病程较长,有较长的咳嗽病史,常伴有其他脏腑失调的证候。内伤咳嗽,因反复发作,积年累月,可使肺,脾,肾俱虚,影响气血的运行和津液的敷布而变生它病。

咳嗽的施治是;初起应“因势利导“,治以疏散外邪,宣通肺气为主。邪去则正安,冀其达到肺气宣通,则咳嗽可止的目的。一般不宜施用补益之法,以免碍邪,否则易致”关门留寇“,使咳嗽缠绵难愈,痰粘难出。咳嗽日久,邪热渐消而肺气渐伤,又当酌加补益腧穴,或以补益为主,酌加宣肺或化痰腧穴以治之。内伤咳嗽,以调理脏腑为主,选取有健脾,养肺,补肾和清泻肝火功能的腧穴以治其因或扶其正;因肝火,湿痰犯肺导致的咳嗽,多为虚中挟实,应详加辨识,治宜标本兼顾。

1。肺阴亏耗型;主证:起病较慢,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或咯血,口燥咽干,心烦失眠,夜寐盗汗,颧红潮热,手足心热。少气乏力,形体消瘦。舌红少苔少津,脉象细数。治则:养阴清肺,润肺止咳。取穴:针泻尺泽,内庭补复溜,有清燥救肺汤之效。或泻尺泽,内庭,天突,清热宣肺,祛痰利气以止咳。2。痰湿阻肺型;主证:咳嗽痰多,痰白而粘,咳声重浊,胸脘满闷,胃纳不佳,神疲力乏,大便时溏。舌苔白腻或滑腻,脉象濡滑。治则:祛湿化痰,宣肺止咳。取穴:针泻阴陵泉,丰隆,类似二陈汤之效。若寒湿明显者,加泻灸肺俞穴,以增强温肺化痰之效果。3。肝火犯肺型;主证:气逆阵咳,咳引肋痛,痰质稠浓,面红喉干,舌边红,苔薄黄少津,脉象弦数。治则:清肝宣肺降火。取穴:针泻行间,尺泽。4。肺气虚弱型:主证:咳声低弱,喘促短气,言语无力,自汗畏风,舌质淡红,脉象软弱,或易感冒,感冒后不易出现高热。

治则:补肺益气以止咳。取穴:针补太渊,合谷,补肺益气。外感咳嗽用中药治疗有较好的效果,通常一剂知,二剂愈,临床以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小青龙汤加石膏等为主。内伤咳嗽,虽然难取速效,但是通过针灸治疗,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并在咳嗽缓解期间,坚守“缓则治其本“的原则,补益固本,以达到根治的目的。典型病例:陈太,六十多岁,肥胖型,患咳嗽已有二十多年,咽痒就咳,呈陈发性咳嗽,无痰,偶尔有一点白色痰,含甘草片可缓解,经过多次治疗,效果不明显。舌淡胖苔薄白,脉沉弦。经辨证认为是由于肺内有寒所引起咳嗽,治疗以温肺散寒为原则,先在肺俞穴刮痧、刺血、拔火罐,局部皮肤发紫并拔出一些淤血,同时给服二剂小青龙汤,当天晚上咳嗽明显减轻,已去一半,服完二剂中药后,已无明显咳嗽,次诊再给三剂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收功,多年咳嗽,二次治愈。

汉唐中医馆吴医师电话;647-290-8766,地址:4631 Steeles Ave East Unit 203。Scar M1V 4S5民康医务中心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