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协专栏:如何看待隐私权
2014-03-12 06:00:57
来源:星星生活

多伦多华人作家协会

(星星生活专栏作者:黄启樟)最近做了一件愚蠢的事,把某学会一位理事的电话写在会员通讯录中,因事前未征得他的同意,被他斥责。既然是自己犯下的错,只有连声道歉,这样才化解了他的怒气。我仍放不下这心头大石,便又问他有没有被来历不明的电话骚扰,但得不到他的回应,只能把事件当作至此平息。

其实那篇会员通讯只寄给翻译学会内的数十人,他们都是志趣相投的会员,属于内部通讯。大家平时很少见面,通个电话可促进友谊交流,利多于弊。我始终弄不清楚那位仁兄到底是怕什么,除了自觉了不起不随便和人交往之外,再找不出任何其他理由。

隐私须要维护是法律赋予的公民权,人人皆知,但其中要分轻重。姓名、籍贯、年龄、已婚、未婚、学历、经验,等等个人资料,纵使公之于世,也无须过分担心由此而引起的麻烦。遇到背景显赫又喜欢炫耀的人,除自吹自擂之外,还望旁人加把劲,推波助澜,直至天下皆知。反之,杀人越货走私漏税之徒,会设法防止这些勾当曝光,以免后患;走红艺人隐婚是另一种保护形象的手段;好色政客乔装卫道之士,目的在于隐藏劣迹,确保权位。

一般平民百姓的个人资料和过去的纪录是不会引起大众的关注的,无须过份担心隐私曝光,纵使秘密外泄了,也不必为此而耿耿于怀。

现代通讯系统多得不可胜数:有线电话、手机、互联网、雷达等等,都被广泛使用。这些系统的保密功能日新月异,但打破保密功能的方法也是层出不穷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防不胜防。除非深居简出,不上网,不打电话,与外面世界完全隔绝,否则个人的存在和行动是无所遁形的。只有心中所思所想,才能保密。

自从“911”事件之后,美国成为惊弓之鸟,加强监视国民和非国民之行动,探取他们的个人资料,以防万一。美国安全情报部门广泛地进行这类工作,无远弗届,无孔不入,纵使违法也在所不惜。在强权之下,世人对这些暴行也只能忍气吞声。不过平生不作亏心事,哪怕夜半敲门声!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