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否无用?移民教育何去何从
2014-07-18 06:00:23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丁其报道)7月11日,加拿大统计局公布了最新就业数据,6月份加拿大全国失业率为7.1%,本来这个数据很普通,没什么特别,但从公布数据中发现,15岁–24岁这个年龄组的失业率却高达13.4%,几乎是全国失业率的2倍。无独有偶,美国劳工统计局一份研究报告称,未来入门级的职位中有75%根本不需要学士学位的资格。与此同时,卑诗大学(UBC)的一项研究显示,青少年利用晚上、周末或暑假打工,以后找正式工作时会有更强的竞争优势。种种言论再一次触发“大学无用论”这个论调。

教育不能只以金钱回报作为其衡量标准

“大学无用论”本身就是个伪命题,这种言论是将教育的目的简单以物质回报为依归,实质是把教育看作是一门投资,读大学只是为了工作,读大学为了将来赚更多地钱,以钱来衡量教育的好坏的唯一标准是对教育极大的讽刺。

把教育看作投资回报,认为读大学无用的家长只是简单把回报看作短期的金钱回报和物质回报,并没考虑孩子综合素质的提升,大学教育不仅教学生专业知识,还会让小孩变得更有修养、更有层次。另外,学识高,智商相对也较高,在遗传基因学上普遍认为后代基因会相对优良。所有这些,都不是能用金钱去衡量的。

为什么要接受高等教育

暂时找工难并不能否认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加拿大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专业人才,既需要水工、电工、木工,但也需要大学毕业生。大学毕业后找的工作起点就高,以后发展和晋升的机会也高,不是普通简单的工作可以比拟。

大学毕业生有较强的机会,整个加拿大对大学毕业生有强大的需求,联邦就业部3年前完成的一项研究,预计今后三分二的空缺职位将需要高等教育文凭。加拿大大学协会预测,在2011到2020之间,全国将产生210万的工作职位给大学毕业生。

6月末,加拿大咨议局曾发表一份教育技能表现成绩,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全球教育概况调查,有53.6%的15岁以上加拿大人完成高等教育(大专或本科以上),该比例是全世界最高的,获得大专学历的评估是A+的成绩,但获有大学学位的比率则只排在第15位,获得博士学位的更加少之又少,只获得D的评分。虽然学历是呈金字塔式分布,但加拿大的塔尖收窄变化尤其厉害,所以,15岁–24岁年龄组的失业率高,其原因并不能简单归咎于读大学。

西方国家崛起源于高等教育

当中国还忙于科举的年代,西方国家已成立高等学府了,英国的牛津大学最早的授课记录可追溯至1096年,那是我们的北宋年代,发明力学三大定律的牛顿于1661年(这年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入读剑桥大学,那年牛顿才19岁,正是有高等学院的系统教育才令到西方社会的高速发展。

早在1636年,35个毕业于剑桥大学的学生来到美国麻省,复制母校剑桥大学的模式建立了哈佛学院(即现在的哈佛大学),迈出了美国高等教育的第一步。美国政府深刻理解到教育对国家的重要性,于是陆续建立的耶鲁学院(现为耶鲁大学)、新泽西学院(现为普林斯顿大学)、国王学院(现为哥伦比亚大学)等九大学院。

美国总统杜鲁门于1947年曾说,花费在教育上的钱是国家最明智和最合理的投资,要让这种普遍认识在全国得到很好的发展。

教育因人而异

每个小孩都有不同特性,大学高等教育并不是适合每个小孩,社会也需要不同层次,不同工种的职业,将金钱回报作为教育的唯一衡量指标是值得社会深思的。

环球邮报于本周二刊登一篇名为“学医对你合适吗”(Think medical school is for you? You’re probably wrong)的文章, 作者凯瑟琳·辛克莱(Katherine Sinclair)具有牛津大学硕士学历,她以书信的形式对医科学生发出质疑,到底医科是否适合他们,读医的目的是否真的是为了救死扶伤,抑或只是看中医生的高薪厚职。

读医是一条进难退易的路,一道道通关考试设在长达8年的求医道路中,令到医科学生们不得不放弃很多社交及娱乐。行医也是社会中最疲劳的一个行业,很多医生因工作累到精疲力竭、身心交瘁。所以,作者辛克莱奉劝学生在选择读医这个专业时,应该好好自问:为什么我要学医? 我是确实喜欢这个专业吗?

教育道路是漫长且修远的,特别是我们移民一族,但为了孩子的未来,我们将上下而求索。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