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喝腊八粥谈开去
2016-01-27 05:59:28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栏作者:爱米)农历十二月初八,晚饭时分,我喝着红豆红枣白米稀饭,随手翻看微信,有关腊八吃粥的信息刷爆微信圈,在释迦牟尼悟道成佛的日子,多伦多好象飘了几朵雪花,窗外寒风凛冽,屋内温暖安静,恰巧我们家人晚上喝稀饭居然喝了碗腊八粥。

出国已近二十年,扳着指头算一下,自己也吓一跳,有这么长时间没有喝腊八粥么?对比中西方饮食差异,最显著的区别是:中国人讲究“口味”,西方人注重“营养”。中国的饮食文化融入一种感性思维,以体现群体团结、友好、热情为宗旨。西方人的饮食文化偏于理性,讲究每天需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哪怕口味单一,也一定要吃够分量。中国人想通过饮食,达到“天人合一”的高度,“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若不小心就会损失或者破坏了菜肴的营养成分。西方人则是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去烹饪菜肴,吃出个强健的身体才是最要紧的事。

不过,拼起吃喝来,也只有中国人可以把对饮食的追求发挥到极致,谁不知道健康的身体需要靠“吃”养育出来?于是乎,聪明的中国人开始追求饮食的更高境界,打造“药补不如食补”的文化基础,腊八粥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例证,在合适的时机,吃相应“进补”的食物,如果再与佛主联系上,那就上升到饮食文化的最高层次–精神领域。

中国人对饮食文化的追求是要达到难以言传的意境,不仅需要“色、香、味、形、器”来把这种境界具体化,还需要氛围和人气来烘托,中国人喜欢热闹喧哗的大团圆聚餐,这多少会让讲究不同礼仪和规矩的西方人受不了。这个时候,吃喝已经退居其次,交流感情寻求认同才是饮食文化的核心。中国人不仅会吃,还能做,无论是天上飞的,地下爬的,还是水里游的,中国人都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中国饮食在用料方面的广泛与随意性,也是当之无愧地名列世界第一。

一碗腊八粥,喝得我全身暖洋洋,但是,加拿大的冬天,还是太长了些。看看加元跌得惨不忍睹,一磅韭黄的价格又涨得比我的时薪还高,今年春节的年夜大菜–韭黄炒鸡蛋肯定要泡汤。发小在微信上对我隔空喊话:回来吧,有机会我们请你吃韭黄炒鸡蛋!怎么搞得像大陆对台胞统战时期喊出的口号?我告诉发小们:养了几根葱,过冬……小葱拌豆腐,年夜饭就上这道菜。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