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记忆与联想
2018-02-12 14:48:41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黄启樟)居住在加拿大如果不查看印有中国节令的日历是会不知道春节将至,因为日子实在过得很平淡,而且也没有什么期待。

记得年纪小的时候,最喜欢过的日子便是新年,因为有新鞋和新衣穿,头发剪得光彩照人。除此之外,长大了一岁会带来莫名的兴奋,使我感到与成年人的距离拉近了很多,自信心也增加了不少。过年时父母也放宽了对我们的管束,对于一些悄为越轨的行为会网开一面。

六岁时我家从越南一个偏远的小镇迁到堤岸去,在华人聚居的地区过春节非常热闹,很多商店都张灯结彩,燃放爆竹,迎接新年的来临。街头巷尾不时出现人群,围观“醒狮”的表演。这些表演队伍训练有素,身手敏捷,跟随锣鼓急速的节柏摆动,跳跃,并加插武术表演助兴。

醒狮“采青”是演出的高潮,因为系于生菜(采取“生财”的好意头 )上的赏金有两三层楼那么高,“醒狮”必须登高将它采下。如今很多地方都严禁燃放爆竹,新年已失去往日热闹的气氛;“醒狮”的锣鼓声虽仍未成为绝响,但也寥寥无几。

过年的吸引处数之不尽:大人派“红包”,小孩接“红包”便是其中之一。我最喜欢跟着父母沿家逐户去拜年,因为有“利事”可收。有时我还会代替哥哥和姐姐接收红包,回家后如被追讨的话,当然会全数呈上。但有时他们不闻不问,我便会中饱私囊,据为己有。如今回想起来,感觉于心有愧。金钱的诱惑实在很大,必须小心防范。

过年时有很多应节的东西可吃,我最喜欢“烧金猪”,直到今天也没有改变。我从来都不喜欢吃年果,尤其那些味道太甜的。瓜子我也不懂如何脱壳,所以干脆不吃。其实每个人的口味都不同,而且很早便形成。有说“三岁”可定“八十”,言之有理。

传统节日随着时代的转变逐渐式微。某年适逢春节期间我到了香港,除了应节的灯饰之外,新年的气氛非常淡薄,汽车和行人都比平日少。住在北京的朋友对我说:春节期间来北京游览,到处人去楼空,保证出租车可随呼随到,上餐馆吃饭也不必轮候。同样地加拿大一位英文老师对“万圣节”作出如此比较:往日期待殷切,今天淡然度过!

有鉴于此,商人将很多传统的节日重新包装,制造欢乐气氛,鼓励消费。圣诞节成为全球化的项目,中国人的春节也在海外华人聚居的地方庆祝,政客还藉此向华人拜年,争取他们的支持。商人为了增加生意,巧立名目,创出很多令人注目的新节日,如父亲节、母亲节、情人节……不胜枚举。不过这些节日商业味道很浓,失去了它们深层的意义。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