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怨动人的“法朵”
2018-12-19 14:00:13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黄启樟)来到葡萄牙最南端的Algarve地区,除了欣赏这里美丽的海滩、悬崖、奇岩怪石及灿烂的阳光,还可接触这里的生活实况及传统文化。

这次我们落脚在Porto de Mos的一个名叫Belmar的度假村,距离Lagos旧城区不到十分钟车程。在旅游淡季开车去很方便,在沿着海港的那条大街随便可找到泊车的地方,再徒步往旧城区走去。天气好的日子,这里便是我们活动的中心。走累了,找个咖啡店歇一会,一边享受咖啡,一边观看来往之路人;肚子饿了,举目可见都是餐厅,种类很多,任由选择。我最喜欢吃海鲜,难得葡萄牙人也精于此道。

几天之后我们便能分辨出东南西北,虽然如此仍不时走错方向。这里的十字路口不设指挥交通的“红绿灯”,以“安全岛”代替,驾驶者必须按照先后的次序穿过,但我经常在这些交汇点犹豫不决,幸好车辆不多!

某天我们在旧城区徘徊,看见很多夺目的广告,介绍“Fado Night”之类的音乐晚会。我用手机将广告摄录下来,向酒店接待处的职员展示,并托他为我订票。两天后,按图索骥,找到了演出的场地,原来是一家酒吧,内设舞台。据说音乐会只在周五晚举行,每次由不同歌手及乐队登场,除吸引游客之外,本地人也喜欢来捧场。我们在星期五晚准时来到,场内已座无虚席。酒吧有佐酒的美点供应,但我们已吃过晚餐,就随便叫了半瓶白葡萄酒,以酒代茶最能配合当前之氛围。

在众人期待之下,一个年轻女歌手首先登场,来个简单的自我介绍,便开腔高歌一曲,哀怨动人。曲终,获得热烈的掌声。她继续以忧郁的调子唱出第二首歌,在场的人都受到她歌声的感染,默然不语。我虽听不懂歌词,也能心领神会。曲终,又一轮雷动的掌声。这个演出者很懂得控制观众的情绪,并且得心应手。她突然以快板唱出一首轻松愉快,与前两首截然不同的歌曲来,在场的人被她牵上云霄,飘飘欲仙!

原来以上的演出只是热身赛而已,一个年龄较大的女歌手才是当天的主角,由她压阵,主持大局。三人组成的弦乐队以明快的乐声欢迎她登场。歌者也来个简单的自我介绍,之后,立即以低沉而雄厚的歌声,如泣如诉,将她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引发共鸣。在场的观众被哀怨的歌声牵引,从云霄回到人间,与歌者一齐分担她的忧愁。

主角非常老练,唱功一流,如流水行云。她一举手一投足,都能动人心弦。歌者似乎历尽沧桑,脸上留下不少岁月的痕迹。我确信,只有这样的人生经历才可掌握及表达“法朵”的精䯝。

我对“法朵”文化一知半解,所以在半场休息时,向一个乐手询问有关这项艺术的来源。他以流利的英语向我解释:“Fado”在葡萄牙文是表示“命运”或“宿命”的意思。这种歌曲开始于十九世纪初期,流行于民间,是里斯本贫穷阶层的产物。最先只有男子汉以歌声来表达及发泄人生的遭遇,在码头工人或渔民聚集的地方如妓院,三流酒吧才可听到。歌词粗糙简单直接,伴奏的乐器以葡萄牙十二弦吉他为主。

十二弦吉他这种乐器是由鲁特琴(lute)衍变而来的,在里斯本流行。后来有些年轻人将它传到Coimbra的大学校园去,将琴的形状略为改变,演奏时也将弦线调低半个音阶,以配合低沉的男声。新曲谱上较文雅的词句,逐渐被广泛地接受。除男声以外,也加入了女声,但悲伤之调子仍旧保留着,只不过内容更为丰富多采。

“法朵”艺术由民间开始,已发展成为葡萄牙的一项独特文化,与西班牙的“佛朗明哥(Flamenco)”艺术不遑多让,闻名遐迩。很多著名葡萄牙歌唱家曾将“法朵”文化推广到世界各处。乐师不厌其详的向我解释,使我犹如上了一堂音乐历史课,获益良多。

表演节目从晚上九时开始,一直到凌晨一点才结束。离开之前我又订了下星期五的入场券,准备享受另一场精彩的演出。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