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性湿疹切忌利”湿”
2004-07-19 22:39:52
来源:星星生活

陈 颐 张大平

“这两年我看过交关医生,中医西医都有,讲的都不一样,有的讲是牛皮癣,有的讲是湿疹,还有的讲是过敏;外用药内服药,不晓得用脱多少,都没用场。”李先生在电话里用浓重的”上海普通话”焦急地叙说着”上个月又看了一个中医皮科医生,他讲是湿疹,给我开了汤药和外用药膏,讲两个礼拜包好。啥人晓得用了以后反而加重,痒得来要死。我打电话去问,他讲这是把病’发’出来了,不要大惊小怪。熬了两个礼拜再复诊,又开了新的药,可是发了一个月了,越发越重,不晓得怎么办。”

翌日李先生如约前来,宽衣检视,只见周身散布大量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红色、暗红色或褐色皮损,小者斑斑点点,大者融合成片。皮损表面粗糙,触之较硬,大部份皮损的皮肤增厚,皮纹加深,视如皮革或苔藓,表面覆有血痂、鳞h,伴有大量抓痕血道。皮损大多分布于双肘、前臂、小腿前面和大腿前内侧;背部次之,胸腹很少。

“你这个病最初是什么样?后来是怎么治的?”

“发病是在两年多前,起初是一些小红点,细看红点皮下有小水泡,很痒;抓破后就烂,流水,表面干了之后皮痂下面还是湿的,还会慢慢扩大。吃点中药或涂点西药膏会好,但是不断复发,越来越频繁。几个月后出水的现象越来越少,后来主要是干痒,而且越来越难治,药物效果越来越差,这半年多来就一直不断了。两年多前刚发病时,医生说是湿疹,后来就其说不一了,牛皮癣、神经性皮炎、搔痒症、过敏等等,说什么的都有。我也不懂,医生怎么说就怎么治,可是就是治不好。”

“你的病在季节和时间上有什么规律吗?”

“有!冬天比夏天重,晚上比白天痒,特别是临睡觉前,痒得不得了,常常抓得流血。”

至此,我已能确定李先生所患何病。

最后一位医生诊断得不错,李先生确实患的是湿疹,而且是慢性湿疹。但是,这是一种特殊类型。

顾名思义,湿疹必然以”湿”为特征,潮红、水泡、渗出、糜烂、流水等,是必然具备的症状,特别是在急性湿疹最为显著,亚急性湿疹则略轻。而在慢性湿疹中,却有一种”干”的类型,不仅不渗出流水,反而干燥、角化、皲裂、脱h,往往易与牛皮癣、神经性皮炎等干燥、肥厚性的皮肤病混淆。

湿疹的内因是湿气内蕴,外因是外界风、湿、热等病因的侵袭。内外病因相合,发于肌肤,则成为湿疹。然而疾病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千变万化,湿疹当然也不例外,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就会形成不同类型的湿疹。如风热型、湿热型、湿重型、热重型、寒湿型等等。然而任何类型的湿疹罹患日久,缠绵不愈,转为慢性湿疹,必然要伤阴耗血。若素体阴血不足或耗伤阴血太过,则使肌肤失于濡养,病灶不仅无渗出流水,反而干燥、角化、脱h,奇养难忍。李先生所患的湿疹即是此种类型。

对于普通的湿疹,常用清热利湿法治疗,但对于此种干燥型的湿疹,最关键的问题,是不能用一般的清热利湿法治疗。本身就是阴血不足,再加以清利,则使阴虚血亏更加严重,病情也就必然加重。中医在诊断过程中讲究”审证求因”,就是说通过对征候和症状的审视分析,来寻求和确定致病的真正原因。皮肤干燥脱h和渗出流水显然是绝然不同的症状,其病因必然是不同的。在治疗上坚持”治病务求其本”的原则,普通湿疹的病之本原是”湿热”当然应该用清热利湿的方法;而干燥型的湿疹,其本原是”阴虚血燥,肌肤失养”,只有使用滋阴养血润燥的方法才能奏效。

李先生的病情属于”阴虚血燥,血热动风”予以养血润燥,凉血熄风之法:

当归 生地 元参 丹参 丹皮 赤芍 黄芩 防风 勾藤 蒺藜 白藓皮 五剂 水煎 日服二次

二诊 皮损减少,多处皮损已愈合,潮红减轻,皮肤革化变薄,搔痒减轻。续服上方五剂。

三诊 病情明显好转,未见新病灶,旧皮损大部愈合,仅留色素沉着,搔痒已不明显。

当归 元参 生地 麦冬 丹参 丹皮 赤芍 蒺藜 决明子 知母 七剂

四诊 上肢和躯干之皮损基本消退,下肢仍有散在病灶,微痒。

当归 元参 生地 麦冬 丹参 丹皮 蒺藜 决明子 知母 牛膝 七剂

十日后来电话告知:所有皮损全部消失,仅留有少数色素沉着斑点,且逐日变淡、减少。湿疹治愈,无需再服药。电话追访半年,未再复发。

(联系就医者,请查阅本报《北京中医》广告)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