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不是迁徙的理由?
2005-03-21 17:33:10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特约记者:非洲菊)如果你问他,为什么要移民加拿大,他很可能会对你说“为了小孩,国内读书太辛苦,竞争太残酷。想上名牌大学,真的比登天还难。我只是平头百姓。”

最近中国大陆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中国式离婚》里的女主人公就说“孩子的第一步十分重要,上不了好小学,就上不了好初中,上不了好初中,就上不了好大学。上不了好大学,孩子这一辈子就完了。”她的话并不是杞人忧天的梦呓,而是中国家长这个身份本身与生俱来的压力感与紧迫性。这既是中国就业形势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传统家族血亲关系的特点。中国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远比西方要紧密,要生死相关。这样的关系,会因为西方宽松的民主环境和教育体制而改变吗?

为了孩子的教育成长而来,这个出发的原因是不是本身就是一个问题?作为移民,中国的家长们,究竟想给孩子一个怎样的未来?

所有这些,不只是成人之间的交谈。

**人生属于自己

人物:Amy 17岁,来加拿大3年
洪先生 45岁,来加拿大3年

洪先生这几天正处于忙乱期,因为女儿17岁了,在国内就是高二了。虽然年纪还小,却好像是人生如此重要的阶段,一生的基调仿佛会在此时的决定中形成,不由得人不重视而紧张。

“这事不是我想起来的,倒是国内的大哥。他孩子比Amy大1岁,今年高三,正是紧张的备考阶段,想考北京政法,学法律,当律师是个挺好的职业,打电话过来问我们打算让Amy读哪所大学。我说可能不读大学吧,Amy想读一个COLLEGE,然后早些工作,她觉得再继续读书不适合,工作实践重要一些,工作着看需要学些什么再继续读。我给大哥说,他挺为我们着急,说COLLEGE就相当于国内的大专吧,孩子都有惰性,以后想再学习,难着呢。”

洪先生说话的时候,模仿着大哥电话里的语气和表情,很生动―― 一个脸上写满担忧的中年男子,恨不得从电话里把弟弟揪回来,好好讲讲其中的利害。

“我知道他是为我着想。他说,我们一天天老,孩子好我们好,孩子不好我们不好,学历不够高,毕业第一步起点不够高,不管是中国还是加拿大,都一样有就业的压力,不是人人都有工作,也不是人人都有稳定高薪的好工作。他说我来加拿大,前半辈子存的家底换成加币缩水了,供房供车也很辛苦,孩子早工作固然可以早有收入,他也想孩子早工作早贴补家用,但人得看长远,就算我在加拿大福利好,以后不用孩子养,也要考虑一下孩子的长远发展。孩子发展不好,日子过不好,你还是清闲不了。”

那天,洪先生的大哥语重心长地说了2小时。

“可能是中国独生子女政策吧,父母对孩子的心太重了。不是说养儿防老嘛,而且要养好几个儿才能防老。就像我,要不是有我大哥在国内,可以照看父母,我那能跑这么远。现在一个孩子,这能力渐渐减退的后半生就靠孩子了。说实话,患得患失的心理还是挺重的。或许,人到底是自私的吧。”

“一个父亲最大的快乐就是成为父亲”,而不是这个己出的生命可以给你带来什么。这是一位养父最终告诉养女的,因为他已经决定把养女带回到亲生父母身边。当旁人不理解他养了女儿那么多年,付出那么多,为什么这么不求回报地归还时,他说“她已经给了我最大的快乐,那就是让我成为了一位父亲,我已经得到满足,不需要她再为我做任何事。”

“难得这样纯粹的父爱。来加拿大之后,我有一个感觉,就是这里本地人父母子女的关系比较轻松自然,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立的,这么说吧,就是每个人都为自己负责。就比如说,挺多移民为什么出国,说为了孩子。那这孩子将来发展好对你好,就不说了。万一孩子将来发展不好对你也不太好,你是不是就很不平衡了,放弃国内已经拼搏好的现成安逸生活不要,跑过来打体力工,等等的不尽人意。”

他说他经过这几年,也想通了一些问题。在女儿15、16岁叛逆期的时候,他和太太很是懊恼了一段时间,觉得自己千辛万苦地过来,住了近两年的地下室,买了房子本来不想租,但贷款还是很有压力,这就没有了自己完整的空间,越想越委屈,都快半百的人了,清福享不上,还不是为了这臭孩子。那段日子,女儿一切令他们不满意的地方,都让他们他觉得不应该出国,一切还不是为了这孩子,可孩子……真是有一肚子苦水,国内的亲戚问起来,还要夸孩子现在多好多好,出来没出错。

……

全文请浏览《星星生活报》第182期第B17版

……本期报纸全部内容请阅

图片版

小常识:如何浏览《星星生活》报图片版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