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漫谈――从“燕梳”二字说下去(三)
2005-04-11 17:43:37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特稿 作者:老广)翻译是一门独特的学科。中外的翻译专家,学者多得如恒河沙数。最近一位学者读罢拙文后告诉我,翻译是一门综合学科,又是所有学科的载体,试问有哪一门学科不需要语言这个载体来描述和表达的?

**译名探讨

世界上任何新发现、新发明、新品种、新物类,第一件事就是命名,其它各民族的语言马上跟上,译出新的名字,介绍给各学科和社会各界。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地球上,发明和发现如繁星闪烁,数之不尽,使庞大无比的资讯媒体超载、膨胀和爆炸,这种资讯爆炸性的危机自然亦给翻译界引发了“爆棚”,达到译不及译的被动境地。

他又指出翻译是一种跨民族的文化,即不仅是一门语言科学技术,而涉及文化领域的深层。所以翻译这门学问涉猎各个其它学科,亦深入于所译文字的民族文化与历史各方面。故不要小看它,它博大精深得很。

不要以为在外国生活若干年,读过几年外语专业,会翻字典,就以为是翻译专家,还差得远呢!翻译有它相对的标准,公认为“信,达,雅”,亦即忠实,通顺及优美。

因此将“尼亚加拉”大瀑布译成“泥牙嘎啦”,可能是杜撰之作,除非译者对加拿大的旅游国宝,世界上顶级的大瀑布圣地不怀善意,故用贬词踩之,否则不会用“泥”,用“牙”,还有语音词“嘎啦”来译之。

“泥牙嘎啦”译名有不雅之嫌,“尼亚加拉”亦不够雅,但不如前者的“俗”与“贬”,如果哪位将大瀑布译出一个更优美,雅丽的名字来,它将会吸引更多的中国游客,但又会否违反“约定俗成”呢?

记得多伦多CN塔下的“SKY DOME”公开征求译名,最后“天虹”脱颍而出,不愧杰作。可惜最近易主易名,名声不再矣!

**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即拿来我用,音译或叫硬译,逐音找相近的本族语配上,这是最原始,简单,方便易用的方法。

普通的人,地名常用音译,当易引起误解时,加注说明就是。也有意译或音加意的:SPRING-FIELD春田市,SALT LAKE CITY 盐湖城;有趣的是半音加半意:CAMBRIDGE 剑桥,OXFORD 牛津,UTOPIA 乌托邦(空想主义),LOGIC逻辑;也有化繁为简的音加意译:EISENHOWER 艾帅(艾森豪威尔),SAN FRANCISCO三藩市 (三藩西斯哥),SHAKESPEARE 莎翁(莎士比亚),BOLOSHENOV伏老(伏罗希洛夫),WASHINGTON D. C.华府(华盛顿),GREENSPAN格老(格林斯潘-美联储局主席)。

人,地名以外就复杂得多,一般先是音译,随着事物的本质揭露,了解渐多,就会加以补充,说明,将原来音译修正,经过实践证明合理,就会约定俗成地固定下来了。

看待译名有一个历史发展观点,不能用现在否定过去,否定历史上的存在,“存在就是合理”。这个转变的过程也可能是短暂的,也可能是漫长的,其间可能双轨并存,新旧同用,各取其好。

记得60年代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全文请浏览《星星生活报》第185期第B08版

……本期报纸全部内容请阅图片版

小常识:如何浏览《星星生活》报图片版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