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冲击下的移民家庭(子女篇)
2006-07-31 20:52:47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栏作者芙郎)移民初始,为着孩子能够避开国内因为人口众多资源匮乏而引起的恶性竞争,为着能够给孩子一个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并培养起自在愉悦的个性。自此,学习不再是自己孩子的人生主要任务,建立起乐观自信自主的生活性情,才是快乐健康人生的关键。

然而,来到加拿大之后,我们亦不难发现,我们还是热衷于让孩子参加各种的特长班;还是羡慕欣赏那些在学业上标青出众的中国孩子;还是力图塞满孩子宽裕的课后时间,看着他们玩耍无所事事而心觉焦虑;孩子们有时间有机会接触各种在国内很难公开谈论的话题,比如性。我们难于把握其中轻重,于是手足无措……

国内,或许太紧张了?而,这里,又或许太宽松了?毕竟,我们虽然移民了,但还是生活在中国人的圈子里。那些在国内走过的试想放弃的心路,一旦在相似或者相同的环境里,一样旧态复萌?

**人物:Daniel,男,42岁,来加拿大2年

那天,孩子问我说:“整天说什么中国的教育体制不好,才到加拿大来。来了之后,加拿大的教育体制再好,有什么用。你的教育思想还是一样。”问的很是哑口无言。我的初衷并不是这样的。

自从有了孩子之后,在他稍稍长大一点,也就是三四岁的样子,我们就让他参加各种特长班,像是书法美术音乐英语,总之是市面上有的,我们都要参加。看着孩子下了幼儿园之后,还要被我们载着到处奔波,也很是辛苦,我们看在眼里也心疼,但心里美其名曰地说这也是给孩子多培养一个爱好,也能丰富他以后的人生。再者,多一个特长总是没有坏处的。

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倒还是有心思欣赏他那些特长班里学到的成果,画一张小画,我们也细心地装裱起来挂在墙上,整天地欣赏。也知道,等他上了初中高中,就很少有时间弄这些了,学习的任务会很重。

孩子也说,他到这边才知道,人家小学生的生活多么有趣活泼。他小学的生活简直是在地狱。不过,也真的是够他忙的。上学之后,我们更加关注他的课业成绩。别说小学只是学简单的加减乘除,但你看那奥数班里根本不简单,大家都在学,你要不学,还真是差了一截子。要想升好初中,就得学奥数。周末两天,我们都给他安排的满满的,假期更是如此。平日放学之后,妻子做饭,我就和孩子一起学奥数,检查作业,再练一会书法等等。孩子一到睡觉时间,马上睡着,看着也挺可怜。但咬咬牙,心里想,这真是为他好啊。中国的竞争那么激烈,僧多粥少,自己没有两把刷子哪行。

孩子小学毕业之后,如愿以偿,考进我们市里的重点中学。可是,我们看见他一点也不开心,反而大哭了一场。但我们问起来,他却什么也不说。妻子问孩子是不是觉得很累,他微微点头,但又摇头。我们知道孩子是累。妻子眼眶也红了,说孩子这样太辛苦。那时,我们就萌生移民的念头。

移民办下来之后,孩子就从学校办理手续,在家里待了一段时间,听我们说加拿大的学生生活,很是向往。来到加拿大之后,我们也的确欣慰地看到,孩子如鱼得水,活得很是开心。我们也快慰了一段时间。等我们的工作都安顿下来之后,渐渐觉得他那个样子也不是一个事情。

每天3点多就放学了,作业几乎是没有,或者半个小时就做完,然后就是玩。认识的朋友多了,就更是活动多,不是出去一起吃饭就是到商场里去逛去玩游戏。这里的功课对于他来说太容易应付了。他心里没有一点压力。

“不能光看眼前。”我说:“你这初高中几年,要为升大学打好基础的。这里没有高考,所以平时的成绩更重要。”“至于上不上大学,我还在考虑呢。我挺喜欢电脑设计,一些学院的设计系未必比大学的差。”孩子这样说。我的脑子突然一蒙。不上大学?这个问题我们从未想过。在国内,从上小学起就瞄着去上好大学了。在这里,不是一样的吗?

平日里,接触比较近的还都是中国家庭,大家谈论起来,说道某人的孩子在加拿大或者美国的著名高中或者大学读书,学着吃香的专业,都很是羡慕。虽然,有些家庭也同孩子的意愿妥协,基本尊重了孩子的想法,但心头不免又几分遗憾。是啊,孩子大了,也管不了了。这和我们的一些理想是有差距的。

我们是想孩子有一个宽松成长的环境,但还是想孩子能够进入高等著名的学府。国内大学竞争激烈,能上好大学的人数有限,大家必定为那有限的名额而削尖了脑袋往里钻。加拿大人少,论学习论教育,还是中国人最为注重,上一个好大学比较的容易。然而,过来之后,好些孩子认为大学不是唯一的出路。的确,不是的,但却是我们心头的慰藉和愿望。

即便退一万步,不上大学,这时间也不能就这样荒废。我又开始给孩子安排各种学习。学钢琴,学中文,学美术等等。老是让他到处闲逛,也容易学坏。

孩子是不乐意的,但他现在还没有能力反抗家长的意志。我们,真的是为他好。其实,我们也是很矛盾的。自己对自己的心理状态也很是迷惑。看过一本小说,是说吸毒的人,即便是在戒毒所里戒了毒,出来之后,也还是要避免和吸毒有关的人物和场所接触。一旦回到与从前吸毒时候相同相似的场合,就一样会毒瘾发作。因为这不仅是生理上的克服,更是心理上的克服。

我们现在的这种情况是不是就是这样呢?归根到底,还是中国人光宗耀祖光耀门第出人头地的观念作怪?凡是中国人,即便是出国了改身份了,还是“戒”不掉,时时犯“瘾”,心痒难忍。

**人物:Sam,男,16岁,来加拿大3年

家长们最好的托词就是――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你们好,你们长大之后就知道了。

小学毕业之后,来到加拿大。其实,以前,我觉得我爸爸妈妈还是很开通的人,从来都没有逼我学这学那的。对我的学习,也只是要求中上就行。他们总是说,挤破头去走那个独木桥,我们孩子才不去,我们是要到加拿大去的啊。这好,他们不要求我上清华北大,但希望我上多大或者哈佛了吧。

因为在国内学习的东西多,来到这边之后,我根本很是轻松,等着语言更熟悉之后,我更是觉得有好多时间发展自己的喜好,做做模型,打打游戏。可是,他们却希望我能够在学校里更加活跃一些,能够到处出出风头,成为学校里的风云人物,好能够成为他们骄傲的谈资。

我挺讨厌一些经常来家里的叔叔阿姨,一坐到一起,就把我们这些孩子说来说去,说谁谁得了什么全额奖学金了,谁谁被破格录取了,谁谁拿了什么政府总统奖了,哪里冒出来这么多英雄人物。我的外国同学说,他们父母和朋友们都不谈论这些,就是说,嗯,这是我的孩子,挺Happy的一个孩子,如此而已,各忙各的事情去。

其实,我们很讨厌成为父母谈论的中心话题。谈着谈着就会不知不觉的有比较。虽然,有的时候父母不说什么,也没有拿我和那些出类拔萃的孩子比,但我还是敏感地从他们的眼中看到无可奈何的神情。怨谁啊,还不是怨他们自己,没有生出来一个天才儿童。

移民前,就是说要给我一个好的成长环境,但出来了,还是一样的心态。

**人物:Helen,女,38岁,来加拿大3年。女儿16岁

孩子竟然拿回来一个避孕套,还和我侃侃而谈。我不是不开通的,我知道国内对这方面的教育讳莫如深不好,孩子们都好奇。还不如大大方方的告诉他们的好。只是,真的那么明白直接地讲出来,我自己都还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再者,那么早让孩子有具体的观念,是不是也有些问题?

在国内上小学的时候,女儿来初潮,她自己很惊吓,我告诉她说这是正常的,是你长大了的缘故。她开始发育,不愿意昂首走路,总觉得男生看她的眼神奇快,我也告诉她说这是正常的美丽的没有必要羞愧的。同学们之间有男女比较要好的,也隐隐约约地说一些抱抱亲亲的话题,她问我,我总是告诉她这些不好,不要问也不要听,只限制她看儿童节目,从来不让她看一些连续剧什么的。可能我这样做也有不妥的地方,但是实在是害怕女儿在这方面行差踏错。

小学毕业之后,我们一家移民。我也觉得这边的女孩子大多数还是成熟的比较早的,会化妆会抽烟会穿性感的衣服。或者,在哪里的孩子都乖巧的有放纵的。我想中国的孩子还是比较保守一些吧。可女儿在一年适应期过后,渐渐变得开放起来。她也会要求我给她买化妆品,说在一些场合化妆是一种尊重对方的表现,这个我倒是不反对的。

可是,我有次发现,她出门换衣服的时候,会把好好的衣服领口往下拉了再拉,露着大块白白的皮肤,也会把裤子剪开几个口子,要么把裙子往下拉露着腰,要么把裙子往上拉,整条腿都露在外面。

我知道孩子爱美,但也不能这样一日千里吧。她说这没有什么,即便你穿的再严实,别人就看不见了?只是自己心理作用而已。她还言词凿凿地说,只要做好保护措施,即便发生性关系也没有什么,还说她在中国的同学,大家发电子邮件聊天,其实有不少人都有亲密关系的,但根本没有一些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措施,她说这样更是不好。而且,那些事,顺其自然更好,省得压抑出毛病来。

她还告诉我,知道弗洛伊德吧,人家名人都说,人类的一切精神问题都源于性的问题。“妈,如果那一天我和一个男的有了关系,我一定告诉你。不过,你放心,我不会随便的,我也会保护好自己的。但你也不希望我精神出什么问题吧。”

我只有苦笑。如果,她是20岁再和我谈这些问题,我倒是会比较的坦然,但她现在才16岁。我想16岁的女孩子应该是很单纯很羞涩的吧。可是,我是不能整天跟在她身边的,难道我就真坐着等着她哪天告诉我,她已经初尝禁果?

国内的做法我不赞同,这里讲的如此直接白话也让我心惊胆战。以前,我或许可以在这些问题上告诉她后果和严重性,但现在她懂的一点也不比我少。她说:“不能怀孕,我知道的。小小年纪怀孕对自己身体不见得好,也没有能力养好一个孩子。还有不能被传染疾病,所以要有保护措施。其实,我也是想和自己发生关系的人以后会是自己的丈夫。但这样的事情谁能说的准。至于,妈你说的什么处女情节,恐怕只有你们那个时代的老式男人才会这样想吧。”

她有时候甚至还会问我和她爸爸之间的夫妻生活,让我面红耳赤。她倒说这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或许通过讨论能够增加生活的质量。我知道,我不是不知道,可是要我和我的女儿讨论这些问题?她说她的外国同学和家长谈论这些一点都不会尴尬,她说这才是健康的心理。

有次,我还看到她拿着一个模型,练习给上面套避孕套,看到她神情自若的样子,我心里不知什么滋味。一方面我觉得她能够有性保健保护的意识是好事,但又觉得十几岁女孩子的手里应该是拿着美丽的小饰品或者散文集,耳不应光面堂皇地出现这样的东西,有些碍眼。唉,如何是好?或许,我地想法真的是过于浪漫理想了,她所接触的才是真实的不可回避的生活。

我们希望通过移民改变子女成长过程中的种种弊端,更希望在西方的教育体系中获得种种益处。而,事实上,我们发现,骨子中,我们对子女仍有中国式的期许,对他们的言行举止有中国式的理想。这些,都如同我们的饮食习惯思维方式一样,积重难返经年难改。如同我们陷入对中国教育体制的苦恼思索一样,初到异国没有几年的移民,一样对西方的教育模式产生困惑难为。中西方文化彼此交错中的得失,怕只有经历过两者的我们才有种种兴奋而又无奈的体会。

讲述你的移民故事,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