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神殿――锡安国家公园(上)
2007-08-21 21:03:41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特稿:轻鸣 )国家公园是美国的发明。1872年,世界第一座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在美国诞生。目前,美国共有58座,西部较多,而东部和中部较少。犹他州得天独厚,一州就有5座,仅次於加州和阿拉斯加州,名列第三。锡安国家公园(Zion National Park)是犹他州的第一座国家公园,每年游人多达二百几十万。

锡安的故事

锡安,一个古老的名字,叙说着一种理想,表达着一种追求,触动众多的心灵,勾起深藏的记忆。它很神圣,宗教色彩浓郁;它很沉重,文化积淀深厚;它很丰富,民族情感凝聚。

在年代最久远的一神教犹太教的圣典中,锡安代表耶路撒冷,代表神的子民,锡安山是耶和华居住之地,是耶和华立大卫为王之处。2600年前,家破国亡、异邦为囚的犹太人,坐在巴比伦的河边,一想起锡安就泪如雨下(《圣经.诗篇》)。神庄严许诺,一定把他们带往锡安,一定让他们重返家园。长夜漫漫,流落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心中期盼着神的诺言实现。对他们来说,锡安是心向往之的圣地,是魂牵梦系的故国,是照耀心灵的灯塔,是强固精神的支柱。19世纪兴起的犹太复国运动就叫作Zionism。

基督教源於犹太教,但又不同於犹太教。基督教接受了犹太教的圣典,称之为《旧约》,更创作出记录耶稣生平言行、阐述其思想学说的《新约》。《新约》中的锡安,仍是圣地,《启示录》描绘了锡安山上,象征耶稣的羔羊与14万4千额头写著耶稣和圣父名字的信徒同在的场景。在基督教的文献和赞美诗中,圣母玛丽亚是“锡安的女儿” ,锡安是天国或信仰博爱之地。

17世纪,不堪迫害的清教徒从英国越洋跨洲来到北美,寻找能够实现自己理想的圣地――新锡安。他们把英国的统治者视为埃及法老,自认为是圣经中以色列人的子嗣,而把这一迁徙看作是新出埃及记,

1830年3月,出身于基督教家庭的约瑟夫.史密斯(Joseph Smith)发表了《摩门经》(the Book of Mormon ),宣称美洲是“锡安之地”(Land of Zion),弥赛亚第二次到来之前,新耶路撒冷将在此兴建。1830年4月6日,在纽约州塞尼卡郡(Seneca County) 的费耶特(Fayette),他创立了由6位成员组成的“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俗称摩门教。

19世纪40年代,摩门教徒在布里格姆.扬(Brigham Young)的领导下,进行了史称“摩门跋涉”(Mormon’s Trek )的大迁徙,迁往犹他的大盐湖谷地(Great Salt Lake Valley)。

在此之前,犹他一直是印第安人生活的地区,1776年两位西班牙圣方济各会(Fransiscan)教士率领的探险队到过犹他,欧美的皮货商也曾来此,但直到1847年摩门教徒定居盐湖城一带,犹他才有白人的永久居住区。“在锡安聚集”成为鼓舞人心的口号,美国各地和欧洲的摩门教徒,长途跋涉,纷纷汇集到大盐湖谷地一带。

19世纪50年代开始,摩门教徒陆续来到犹他西南部地区。1863年夏,艾萨克.贝胡宁(Isaac Behunnin)面对峡谷(如今的锡安峡谷),发出如下感慨:它们是上帝的神殿,非人类之手所建。人可以在这些大教堂内崇拜上帝,就像在任何人造的教堂内一样,这里就是锡安。但参观了峡谷的布里格姆-扬,并不认同。此后,人们称这一峡谷为“非锡安峡谷”。1909年,威廉.塔夫脱(William Taft)总统宣布它为“国家纪念地”(National Monument), 名字则取自派尤特印第安人(Paiute Indian)的语言。1918年改称“锡安国家纪念地”,1919年,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总统正式宣布它为“锡安国家公园”。

红色奇迹――科罗布峡谷地区

2007年五月下旬,我和妻子从华盛顿飞到拉斯维加斯,驱车驶向心仪已久的锡安国家公园。黄昏时分,进入公园西北部的科罗布峡谷(Kolob Canyons)地区,出乎我们的意料,四处一片静寂,半天居然没有其他车辆通过,一些景点只有我们两人。

满眼都是红色,静寂却不安宁。

夕阳回眸,闪出火样的目光,让你无法对视;山岩挺拔,周身血迹,就像刚从疆场厮杀归来的战士;深红的路,如丝如绸,飘向远方,勾出一片天地,撩起无穷遐想。大地滚烫,空气燃烧,我热血沸腾。幸好,天是蓝的,令人想起海洋,树是绿的,带来几分清凉。平心静气,宁神悦意,车行缓缓,景色变幻。

面积230平方英里的锡安国家公园,车道寥寥无几,而100多英里的人行小径,弯弯曲曲,达胜通幽。李关(Lee Pass)是拉佛金溪小径(La Verkin Creek Trail)的起点,由此可至287英尺长的科罗布石拱(Kolob Arch)。我跃跃欲试,可14英里的长途跋涉,又令人却步,不由想起古人千年前的感慨:“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从科罗布峡谷观景点(Kolob Canyons Viewpoint)放眼望去,深谷重岩,压缩着千百万年的漫漫岁月,遍布着风刀水剑的累累斫痕;高峰峭壁,饱经严寒酷暑,见证地覆天翻。时光流逝,何物持久?山可崩,地可裂,海可枯,石可烂,唯有变化不朽,唯有运动永恒。

深谷巨岩――锡安峡谷风景区

翌日上午,我们来到锡安国家公园的南入口,观看完巨幅银幕的影片《锡安峡谷―众神的宝藏》(Zion Canyon: Treasure of the Gods)后,开始游览。每年4至10月,因游人太多,锡安峡谷(Zion Canyon)风景区只允许公共区间车通行,其终点是一处高大的山岩,名为西纳瓦瓦神庙(Temple of Sinawava),西纳瓦瓦在派尤特印第安人的语言中,意为郊狼神。

河滨步道(Riverside Walk)长一英里,人工修铺,轮椅可行,沿河贴谷,绿树成荫,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行进中,不时可以看到娇嫩的耧斗菜(columbine)长在粗砺的岩壁上,金花碧叶,露珠如泪,楚楚动人。更有小小的岩松鼠直立于路边,捧着青草,大快朵颐,令人忍俊不禁。步道尽头,是颇负盛名的狭谷(Narrows),人们至此纷纷下水,人流汇入水流。

锡安国家公园以众多的峡谷著称,许多峡谷藏匿深处,难以到达。峡谷或宽或窄,或深或浅。峡谷主要是由维尔京河(Virgin River )切割而成。据估计,维尔京河每年从锡安国家公园带走的沉积物达300万吨。亿万年来,它锲而不舍,执著专一,流去时留下不灭的痕迹,流动中创造惊天的伟绩,峡谷越造越多,越造越深。

面前就是维尔京河的北叉,我一脚踏入,全身冷透,但不是刺骨的寒气,而是提神的凉意。又滑又硬的卵石布满河底,鞋让妻子穿去,光脚踩上,脚板硌得生疼,姑且就把它当作足底按摩吧,这麽一想,感觉顿时好了许多。水深不过膝,浪花微溅,轻轻地流,慢慢地淌,一副温良的容貌。可一旦暴雨连降,它就面目全非,汹涌湍急,势不可挡。上世纪六十年代,它的一次发威,冲走了26位游人,夺去了其中5人的性命。

狭谷名符其实,又窄又深,蜿蜒曲折。那边怪石嶙峋,这边飞瀑直落,近距离地观赏,全身心地感受,前面的风光如何,水路怎样,满怀期许,心存疑虑。涉水于峡谷之底,二十多年前伫立船舷逆水上行过三峡的情景历历再现:夕阳斜照,江风劲吹,水阔流急,船行峰移,少年壮志,诗情画意。同是河流,都是峡谷,景观大不一样,心情迥然不同……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