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式”英语的尴尬与乐趣
2008-04-21 21:28:49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特稿/作者:爱平)初来加拿大的人,恐怕没有一个不经过政府办的LINC班的培训的。不过新来的人要是以为通过了LINC的学习、拿到一纸毕业证,就拿到了通向加拿大的就业和生活之“派司”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凡考过“托福”“雅思”的人都知道,英语学习可谓是“非一日之寒”,区区几个月的LINC同那些个考试相比,简直就一“扫盲班”。不过LINC也不是没有好处,其好处之一是免费,二是给急于寻找“组织”的人一个去处,三嘛,就是给那些个听惯了“美国之音”和“BBC”的脑筋来一个加式英语的“急转弯”。

初来乍到的我和一些人的想法一模一样,以为我既通过考“托福”“GRE”精通了美式英语,又经过“雅思”的锤炼熟悉了英式英语,那么这“加式英语”(如果有的话)还不是“小菜一碟”――也就是“适应适应”口音的过程而已。

我的想法可能没有错,但谁知这个“适应”的过程,在我在加拿大待了五年之后,不但没有到达尽头,而且我发现在这里待得越久,要学的东西就越多。

比如说我在教师学院被强化了八个月后,进入实战,头一个任务是六年级。到了学校,好家伙,不但满墙满篇的“大字报”弄得我晕头转向,就是老师的话,也让我莫名其妙:她说,“明天下午我们有VIP,现在请将你们的“肚疼”拿出来……”

我见学生个个拿出了一个纸封面的本子,就知道那一定就是那个叫做“肚疼”的东西了。可是为什么不叫Folder (夹子)、Binder(活页夹)、 或者干脆就叫Notebook(练习本)这些人人皆知的词,偏偏叫什么“肚疼”?教师学院又偏偏不教这个!我在实习,那个老师有权打我的分,只好不懂装懂,带着“肚疼”的疑问回家了。

一回到学校,我四处打听“肚疼”的写法,问了几个本地人,也都是吞吞吐吐不知所云。后来终于遇到一个有学问的,才跟我解释:这个“肚疼”呢,是一个折叠式作业本的品牌名字,所以一般人不知道,应该是这样写的:DUO TANG。

感谢这个有学问的同学,不然我到现在听到别的老师说“肚疼”,恐怕还会“肚痛”呢。

后来有机会教高中。刚进门,一个胖得几乎要将课桌挤翻的女生问我:你是个SUB吗?我脑子里当时反映出的,不是“地铁(Subway)”就是“Subway”快餐店,还以为她在跟我开玩笑。心说你才是个“大SUB三明治”呢,可是作老师的不兴跟学生拌嘴,就装作没听见,直奔讲台。

后来等学生安顿下来,开始自习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她问的也许是Substitute(代理)这个词,因为我们我们这些刚刚入门的老师,是被叫做“Supply Teacher (后备老师)”,也可称为“代理”老师的。我一边对自己刚才冤枉了这个女生有一点内疚,一边直怨教师学院不教人“基本常识”。

再说说加拿大的食物,其自然是和她的居民一样,来自五湖四海。因此其名称更是五花八门,非著书立说可以说得清楚的。但不容否认的是,加拿大也有一样本土的产物:炸面圈(Doughnut)。据统计数据,加拿大不但炸面圈店的数量世界第一,而且面圈的人均消费也高居世界之首。这从Tim Horton店骄傲地开进美国市场就可以看出来。

去这个充满“加拿大特色”的店里吃东西,如果不用“身体语言”(即比划),我恐怕十有八九的非本地人都得饿着肚子回家。我比较喜爱的面圈,一种听上去像是“蜜糖可入了”,一种听上去像“大吃”,我在Tim Horton店“大吃”了好几年它的炸面圈,也不知道这个“蜜糖可入了”和“大吃”究竟是个什么词。

终于有一次在其公司的宣传单上,才有幸目睹了其尊容:原来“大吃”写作Dutchie“蜜糖可入了”是Honey Cruller。因为知识来之不易,我更是连Apple Fritter, Maple Dip, 和Walnut Crunch这些词也一并抄了。要知道这些个词,可不是在普通的辞典上随随便便可以找得到的嗳。

我这才真正体会到我们祖先的那句老话: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对于我们这些移民来可说是再贴切不过。

话说我作加拿大人作到若干年头的时候,也开始有了社交活动。有一天老公对我说,今天就不用给我准备晚饭了,我有一个仅限于男士的“Stab(刺杀)和‘斗’”的Party要参加。我大惊:什么Party? 老公知道我的习惯:任何不熟悉的词语,非亲眼看见是不能学的。于是他写下来,原来是:“STAG-AND-DOE” ,然后也没时间理我,扔下笔扬长而去也。

老公一走,我就迫不及待地翻字典,没有结果。然后上网,只有每个单词的意义:Stag 雄鹿,Doe雌鹿,“雄鹿和雌鹿” 的派对?搞得我更是一头雾水。后来终于给我在Wikipedia 这样的词典中找到一条:Stag and Doe, 或者叫Buck and Doe,是安省南部乡村比较流行的一种新郎和新娘(有时只是新郎),在婚礼前举行的一种以集资为目的的派对,顾名思义,来宾的荷包可是要“有备而来”的。相应的新娘举行的派对叫作Stagette。 而如果你是去安省西北部(比如Thunder Bay)参加一个同样的派对的话,你听到的可能又不同:他们干脆把Shower(结婚贺礼)和Stag这两个词合起来,简称SHAG。

这些个词,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一回,恐怕连从英国美国来的客人也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也可能以为别人在谈论什么“粗毛”和“板烟”(SHAG的原意)、而会错了意。等他们明白过来的时候,才会意识到:原来加拿大人,也有自己不同于英美的特别的语言呢。

最有趣的是有一回在一个Shopping Mall里听到一位在Food Court做清洁的母亲在训她的儿子:“……你干吗不能干点别的呢,偏偏干这个,你这个Shit Disturber……” 因为我们中国也有类似的说法,叫作“搅屎棍子”(即四处惹麻烦的人),我立即听懂了,不禁忍俊不禁。骂了几句,这位母亲扔下手中的活,一边走一边叨叨:Nature’s Calling…..然后直奔厕所的方向,我立即明白了: 可不是“自然的呼声”吗?

像这样的,字典里找不到的加拿大英语,我们除了“处处留心皆是学”外,别无他法。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