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结交外国朋友好机会
2008-08-07 12:10:15
来源:星星生活

火热如预期一样,有超过一百万人申请成为奥运志愿者,24岁的外语专业学生李文选(音)就是其一。

英国《卫报》报道,“北京1993年申奥失败时,我、我的家庭和整个中国都很失望。”她用流利的英语说。“然后,当我在2001年7月13日听到北京申奥成功的时候,我就决定来北京读书。”

李来自西部城市西安。父亲是退休工程师,母亲是下岗工人。李感觉到自己的生活和父母反差很大。“我妈妈嫉妒我。我18岁就来到北京学习。她18岁时却停课下乡。那是她艰苦生活的开始。她后悔过,但她说艰苦生活教会她很多。她很希望当时她也能上大学。”

李这个月也要下乡,作一名志愿教师。她还做了关于“志愿主义”的比较研究。“澳大利亚的西方式志愿概念,意味着你要为奥运会做出自我牺牲,有所放弃。这个概念刚刚进入中国。”谈到为什么要做志愿者,她说:“我的教育告诉要去帮助别人。奥运会志愿者是个结交外国朋友的绝好机会,还能了解组织委员会如何运作。”

她曾做过奥委会委员的前台接待工作,并不像她所想。“起初我很失望,但是父亲说为奥运会工作都是光荣的。我的小组有10个女生,我们搬了1600个箱子,腰都快断了。”她说如果有机会,她很想接待奥运会前主席萨马兰奇。“我很喜欢他,他是个和蔼的长者。我的一个朋友接待过罗格(现任奥委会主席),我很崇拜他。”她笑着说:“所以前台接待的工作让我失望,人们总是想做大事情。”

为了争得名额,她要通过笔试和面试。“现在,任何方面的竞争都很激烈。上学需要竞争,找工作需要竞争,甚至交男朋友也要竞争。这个问题很严重,因为我们班上23个人中只有三个男生。”

作为一名志愿者,她说她要帮助改变中国的形象。“我了解,西方人在妖魔化中国。我要让他们看到真相。我们变强大了,也更友好了。”

李说她属于与众不同的一代人。“我们比父辈更个人主义。独生子女政策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是自私的,那种说法让我气愤。我们不过是更独立。我们有着自己的想法,并没有生活在过去艰苦年代的阴影中。毕竟1983年我出生时,中国的生活条件已经很好了。”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