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亲历联邦大选的最后时刻
2008-10-17 02:40:10
来源:星星生活

(图说:1、助选工作人员在邹至蕙的竞选办公室紧张忙碌中;2、新民主党祝捷大会现场;3、林顿和邹至蕙夫妻两人十指相扣,同台谢票)

(星星生活记者捷克佳)第40届加拿大联邦大选终于尘埃落定。保守党再度执政,哈珀续掌帅印。10月14日,大选的投票日,记者前往多伦多圣三一-士巴丹拿选区华裔候选人邹至蕙的竞选办公室,以及联邦新民主党的祝捷大会,亲身感受票决联邦政府之前的决战气氛。

**选区多元化选民难把握

经过1987年调整后的圣三一-士巴丹拿选区(Trinity-Spadina)是安省规模上倒数第二的选区,但却是人口密集,且最具多元化特色的选区。著名的多伦多中区唐人街,肯斯顿犹太市场(Kensington Market),学术文化氛围浓厚的安那克斯社区(The Annex),湖滨高层公寓区,以及隔水相望的岛屿均归属于圣三一-士巴丹拿选区。

邹至蕙的竞选办公室设在中区华埠一座破旧不堪的办公楼底层。当晚8时,记者来到这个竞选的中枢机构内部,只见墙壁上贴满选区内选民情况的各类报表,一些数据以不同颜色标注。简单的晚餐盒饭就摆在桌上,但没几个人去享用。

据了解,邹至蕙竞选团队的成员大多外出拜票。留在室内的助选工作人员虽不足10人,但看得出每个人都在紧张忙碌地为竞选做最后冲刺。他们不时接听电话回答问题,或彼此交流工作进展,核对铁杆选民的投票,或为义工派发任务,去指定的小区住户叩门拜票。

邹至蕙(Olivia Chow)是联邦新民主党在圣三一-士巴丹拿选区的候选人。1957年出生于香港的邹至蕙,13岁时移居加拿大。早在1985年就当选为多伦多公校教育委员,1991年当选为多伦多市议员,成为首位担任此公职的亚裔女性。至2005年因参加国会议员竞选而退辞市议员,她在多伦多市任议员长达14年,以敢言而著称。

邹至蕙夫婿为加拿大新民主党领袖杰克-林顿(Jack Layton)。他们两人是加拿大历史上第二对同时进军国会山的夫妻档国会议员。2004年大选获胜的保守党议员格曼特-格鲁瓦(Gurmant Grewal)和尼娜-格鲁瓦(Nina Grewal)则是首对国会议员夫妻。

在这个选区,自由党和新民主党的实力旗鼓相当,双方互有胜负。本届大选对邹至蕙来说是卫冕之战。她曾在1997年6月及2004年6月代表新民主党出战国会选举但均告失败,与自由党对手余欣龙(Tony Ianno)的票差分别是1,802票和805票。2006年1月邹至蕙第三次参选,终以3,681票压倒对手,当选成为国会议员。

在这届大选中,自由党推出的候选人是代夫出征的余欣龙夫人袁丽思(Christine Innes),有人认为袁丽思是夫唱妇随,试图借力余欣龙。但实际上袁丽思本身的能力就非同寻常,除身为一名执业律师外,她在社区服务的历史逾20年,曾先后担任联邦及安省自由党议员的特e助理和顾问。

**最后一刻叩门拜票

据介绍,如同邹至蕙一样,很多候选人在竞选前期就已经作了大量的工作,对于选区选民的情况十分了解,很多住宅或楼宇内的选民名字早已登记在册,也知道投票者对于候选人的抉择。

在大选投票前的最后一刻,记者随同一位华裔助选义工,前往指定的邻近几个小区提醒选民投票。助选义工手持从竞选办公室派发的表格,按地址和姓名叩门拜票。在表格上,凡被认定是专投新民主党的铁票者都以颜色笔专门标出。但部分已应允投票该党的选民由于种种原因尚未投票,义工的任务就是鼓励他们前往投票站。

在一栋楼内还巧遇自由党的助选义工也在叩门拜票。可以看出,各政党都唯恐游离选票的流失,特别是在选情复杂,主战方势均力敌的选区。候选人获得的每张选票都来之不易,都凝聚着义工们的辛劳汗水。

敲陌生人家的门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较新的楼宇内,可以感受到居民对待义工彬彬有礼。但老旧的公寓内,居住者的戒心较强,应门者寥寥。有的人家可以听到房间内的电视声,但就是不愿开门,或者透过猫眼观察来者,仅仅隔门应答。

一些人仅仅从表面上就可以看出对联邦大选的冷漠,明显没有去投票的意愿,对义工的拜票敷衍了事。当然也有那些想行使公民权力的选民,但却因搬迁无法提供含有效地址的证件或单据,而不得不放弃投票。

从最后阶段登门拜票的结果看,约一个小时的活动收效并不大。记者作为旁观者,下一个地点是随助选义工去选区内的一个投票站监票。

**传统方式的手工计票

这个投票站位于皇后西街和大学街(Queen St. W / University Ave)交界处附近一栋高层公寓顶楼用于派对的一个房间。此时正是规定的东部时区投票截止时间晚上9时半。投票站内只有两名大选雇用的工作人员和一名自由党委派的监票员。

两名工作人员都是年龄段介于中老年的妇女。因为统计上出现的一个差错反复寻找,并相互埋怨,其中一人不断手沾吐液清点登记表格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自由党和新民主党的两名监票员不时暗自摇头,对工作人员相当迟缓的处理过程表达心中的不满,但又无可奈何,因为大选计票容不得半点马虎。

大约40分钟后,两名工作人员终于找到遗漏所在。原来是投票时慌乱中将一名投票者双重登记,导致投票人数与提供的资料不符。后来,一名工作人员用刀口划开投票箱,将选票全部倒在桌面上,终于开始了选票的统计工作。

现场看到,投票站的选举计票工作相当原始,并没有先进的电子计票系统,仍然采用传统的人工统计,一人唱票一人计票,从某种程度上说,实在与加拿大这个工业化国家的身份和实力不相符。

多伦多圣三一-士巴丹拿选区共有7名候选人,除争取连任的新民主党候选人邹至蕙(Olivia Chow)外,强劲的对手是自由党的候选人袁丽思(Christine Innes)。此外,保守党和绿党也有不少追随者。另外几个候选人分别是加拿大自由论者党(Libertarian Party)的候选人和两名独立候选人。选票上以姓氏的字母顺序排列,邹至蕙列位第三。

各方的计数统计也颇有特色,更体现出中西方的不同。工作人员用标准的计数表格(Tally sheet)逐格登记;自由党的监票员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小伙子,计数方式是一横四竖组成五划的计数单位,典型的西式计数方式;新民主党监票员是华裔,采用的则是传统的五划“正”字计数。

一票接一票的最终结果是新民主党的邹至蕙得票37,自由党的袁丽思得票52,保守党的Christine McGirr得票35,绿党的Stephen LaFrenie得票18,加拿大自由论者党的Chester Brown得3票,另两个独立候选人Carlos Santos Almeida和Val Illie均是0票。统计期间只有一票作废,那是投票者直接在上面竖线贯穿,看来是发泄不满,有意而为之。

据对选举颇有研究的华裔助选义工分析,这个投票站属于中产阶级居住比较集中的区域,因此保守党候选人会分散不少票源,邹至蕙所代表的新民主党被认为是工薪阶层的代言人,在此受到冷遇并不为怪。这个投票站的结果也可以反映出人们对不同党派政纲的认同。

**热闹非凡的庆功派对

匆匆结束监票,赶往位于湖滨皇后码头(Queen’s Quay)132号的新民主党举行庆功大会所在地,已是投票日的晚10时半,作为几大政党的祝捷场所之一,这里是联邦大选传媒关注的重点,多家电视台分别在后侧架起高台,将镜头聚焦前方的舞台。平面媒体的从业人员则在侧面大厅内的电脑上紧张工作。一些记者则游走穿梭于人声鼎沸的大厅内,试图寻找和挖掘大选的新闻点。

大厅舞台的超宽屏幕上,以新民主党惯用的橙色为背景,上部除党魁林顿的名字之外,其竞选口号“强大的领导者”(Strong Leader)的英文和法文分列两侧。中下部则是一字排开,同时出现的4家电视台的现场直播画面,舞台两侧的电子装饰牌也是新民主党的招牌色彩。

众多支持者在现场观看电视直播,如果数字有利于新民主党候选人,间或欢庆派对的主持人登台宣布一些选区的新民主党候选人当选,下面的支持者便会以阵阵掌声和欢呼声回报,并挥动新民主党的宣传牌为该党加油。据观察,欢庆的人群当中不乏华裔人士,包括在邹至蕙竞选办公室有一面之缘的义工。

在记者赶到新民主党祝捷大会现场之前半小时,党领林顿已宣布在自己的选区获胜。但邹至蕙与对手袁丽思的选票计数却始终相当接近,角落里的小电视屏幕上,双方的数字不时增加,一度差别仅在数百票之内。计票的工作人员也忙碌无比,看得出心情相当紧张。

直到晚11时15分,满心欢喜溢于言表的邹至蕙才在支持者的欢呼声中登台,宣布成功连任,邹至蕙并发表连串的致谢词,感谢新民主党的支持,感谢竞选团队,以及感谢家人。

临近午夜时分,林顿以新民主党领袖得身份登台发表简短演讲,将自己想当加拿大总理作为开场白,博得支持者热烈响应。几分钟后邹至蕙再度登台,夫妻两人十指相扣,同台谢票。高分贝的欢呼声再次响起,随处可见此起彼伏的标语牌和热情洋溢的支持者们,祝捷派对在此刻达到高潮。

联邦大选结果此时也初见倪端,基本上不影响各党派在联邦政府的总体格局。在308个席位中,新民主党从上届的30票大幅提升到37票,已经对位居第二的自由党构成冲击之势。当年一党独大的自由党在保守党的不断蚕食之下,仅得76票,有龟缩到地区性政党的趋势。保守党的如意算盘受突发的金融风暴冲击,虽然未能获得过半的票数组成多数政府,但已被评论人士认为是一个强势的少数政府。

(附记:本届大选邹至蕙高出袁丽思3475票。选区内主要候选人的得票分别是Olivia Chow, NDP, 24,442 votes,Christine Innes, Liberal, 20,967 votes,Christine McGirr, Conservative, 8,220 votes,Stephen La Frenie, Green, 5,383 votes)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