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凯恩斯主义在金融危机中大放异彩(上)
2009-10-27 16:40:31
来源:星星生活

“宏观经济学之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创立的凯恩斯主义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又再次大放异彩。凯恩斯主义在1929年的经济严重衰退中发挥了突出作用,强调了由于市场的资源配置调节失灵,政府需要弥补市场的不足,通过“部分校正”来挽救经济颓势。而上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石油危机”的冲击,以及随之而来的“滞胀”问题,彻底暴露出“正统凯恩斯主义”的缺陷。加之,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等在理论上的批判,到70年代,正统凯恩斯主义结束了它在学术界的统治地位。

然而,凯恩斯主义并没有由此死亡。在与货币主义、以理性预期学派和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的争论过程中,凯恩斯主义在烈火中获得新生,形成“新凯恩斯主义”(New Keynesianism),到90年代之后,成为主流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凯恩斯主义对凯恩斯主义的最重要贡献是:第一、使凯恩斯主义宏观理论的微观基础更加牢固,把各种价格和工资粘性的解释建立在个人理性行为的基础上。第二、论证市场的不完全性、信息的不对称性、交易成本的存在如何放大各种外部冲击对经济运行波动的影响。第三、细化总需求管理政策,把货币政策(只关注货币、利率等政策变量)拓展到金融政策;细化财政政策――把作为总需求政策组成部分的再分配政策和作为总供给政策组成部分的税收激励等区别开来。

在这次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10多年中,美国经济的运行是相当稳定的。因此,在这次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美国经济之所以出现这种稳定状态,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良好的经济政策”,具体地说,就是宏观上的格林斯潘主义和微观上的里根主义。

上世纪80年代,里根政权掀起“新自由主义”政策潮流,形成“里根主义”。这种“里根主义”的核心思想其实也就是新古典主义政策思想的核心,即“小政府”和“经济自由化”。“小政府”要求减少政府财政支出,具体地说,是想尽量削减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其理由是: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是无效率的,并没有让低收入人群受益,而且,社会福利会导致个人丧失积极的生活态度。“经济自由化”思想认为,市场是最有效率的制度,应当尽量取消对市场行为的约束。在美国的实践中,这类政策集中表现为所谓的“放松管制”。

自那之后,长期以来,美国过于相信自由市场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调整能力,在推动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主观上造成了金融监管的缺失和松懈。格林斯潘崇尚自由经济、完全信任华尔街、强烈支持发展金融衍生产品。2005年5月,面对质疑衍生品泛滥、要求美联储介入次贷监管的舆论,时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认为,金融市场自我监管比政府监管更为有效,坚决反对政府加强金融监管。

2008年10月23日,格林斯潘在国会就金融危机作证时,不得不承认当初“假设那些自利的银行等机构,有意愿也有能力保护其投资者、银行的资产以及银行的生存”而反对监管金融衍生品的做法存在“部分错误”,承认缺乏监管的自由市场存在缺陷。在这种意义上,新古典主义经济学自然对危机负有理论和思想上的责任。

这次危机开始时,以财政部为代表的美国政府,其政策在方向上一直摇摆不定,力度也相当欠缺,还有很大的随机性,但最终选择了政府干预主义。危机开始时,财政部从最初置身其外,到最后美国政府通过史无前例的财政政策来干预经济。目前,全美及全球经济已大为好转。

(未完待续)

文章仅供参考,不作为您的决策建议,不对您的决策结果负责。

作者:谢亭恺William Xie,汇金金融总裁,加拿大证唤鹑谠菏FCSI,国际认证特许金融规划师 CFP,财富金融管理师FMA,南京大学MBA,电话:(416)806-7768,Email:[email protected],博客http://blog.51.ca/u-8888/。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