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访华 中美关系站上新起点
2009-11-19 23:30:58
来源:星星生活

从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种种迹象判断,中美关系已经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正面临历史性转变,正在迈向“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具有建设性”的新坦途。中美关系走到今天,可以说是中国几代最高领导人的精心培育和亲手掌舵的成果。从乒乓外交到中美建交,再到“积极的、合作的、全面的”关系,可见两国关系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正在日益趋于成熟。

中国古语有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致胜的关键正是人和。今日的中美关系更是齐聚这三大要素。最为重要的“人和”,指的就是奥巴马总统当政后中美关系开局良好,平稳过渡。自其上任后,对华政策一直较为“友好”,仅从此次访华期间细节便可略见一二。首先,奥巴马总统在上任第一年就来华访问,已经是开了先河;其次,从行程安排来看,由于要出席胡德堡陆军基地枪击案的追悼仪式,奥巴马总统的亚洲行缩短一天。但这一天,他选择了在访日形成中挤压,但并没有影响到4天3夜的访华安排。并且他宁愿花时间游览北京的长城、故宫,而放弃与日本天皇共进晚餐,这些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为明显的是,奥巴马总统此行无论是在上海还是北京,都没有提及中国敏感问题,在人权、台湾等问题上,也仅是“轻描淡写”,给予中国政府足够的尊重。

此外,当奥巴马总统抵达上海与青年学生展开交流的时候,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用英文和中文普通话向全场发表讲话,这是绝无仅有的;并且,奥巴马总统来华并没有选择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而是上海复旦大学,这体现出,总统准备要全方面的接触中国。他透露,美国将扩大美国来华留学生规模,未来四年将会派10万名美国学生来华学习,亦体现出上述意图。

所谓“天时”,自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国际金融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一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与经济研究所专家预计,未来五年国际金融环境演变有两个最重要的趋势:一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下滑与全球能源和初级产品价格飙升并存,全球经济可能再度面临“滞胀”局面;二是国际收支失衡造就的流动性过剩和资产价格泡沫仍将持续一段时间,有陷入泡沫破灭和流动性紧缺的危险。然而,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化将给中国带来巨大的机会,这可帮助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迅速上升。

所谓“地利”,正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全球各经济实体“身受重伤”,特别是包括日本、欧盟在内的发达经济实体。以日本为例,虽然受出口和私人消费增长拉动,日本经济已走出最艰难时期,但由于海外经济恢复程度尚难确定、受益于刺激政策的个人消费和公共投资的可持续性有待观察、企业设备投资依然低迷、失业率持续上升以及国内政治存在不稳定因素,日本经济复苏困难重重。而作为金砖四国之一的俄罗斯也未有多好,俄罗斯私人消费已结束高增长期,2009年第一季度实际私人消费开支同比下滑3.2%,为04年以来最大降幅。经济依然低迷,实际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显著下降。正是这些实体的“势弱”,更加凸显出中国现在的“强势”。

除上述因素外,美国还有诸多自身需要,所以正努力的推进与中国的外交。首先,美国经济虽然已有企稳迹象,但还难言复苏。美国政府内有巨额赤字,外有海量外债,因此更美国需要中国继续大量购买美国国债来为美国经济背书。其次,美国如今在几乎任何一个领域,都无法忽视中国的存在和作用,必须联合应对金融危机;同时,金融危机的情形下,中国模式成为热点。中国独特的发展模式,给美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在伊朗和朝鲜核问题、巴基斯坦局势和联合国改革等全球和地区性安全议题上,美国亦需要中国的合作和积极参与地区安全;此外,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以及对于全球资源控制权的博弈,对于奥巴马政府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顺利实施,会产生重大影响。

所以,早在2009年伦敦G20峰会上提出了中美关系具体的战略定位:积极的、合作的、全面的关系。这就说明两国的关系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而此次奥巴马总统来华访问,胡锦涛主席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用“坦诚的、建设性的、富有成果的”来形容当天的会谈。奥巴马总统则表示,美方欢迎一个强大、繁荣、成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中国,并再次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可见,中美建交30年来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双方正需要为两国未来的发展谋划蓝图,为新时期的中美关系给予新定位和新的战略内涵。(陆一)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