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美国单亲家庭
2010-04-26 19:41:33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爱米) 十多年前,我在美国第一次听到“divorce”这个词,是从一个十来岁的男孩嘴里说出来。那时我们到美国才一个多月,住在海边小镇的一栋公寓里。在美国,生活稳定的家庭一般都住在自己买的房子里,住公寓的一般是收入较低的贫困户或流动人口。

儿子来美国上小学二年级,上学放学都需大人接送。一天,我从学校接孩子回家,路遇一位十来岁的男孩,他友好地对我们说:“Hi.”算是问好。我也回一声,于是我们边走边聊。

我问他:“你的父母都工作吗?”他说:“爸爸和妈妈已离婚(divorce),爸爸到加州去工作,我和妈妈住在这里的公寓里已经三年了。”

“你想不想爸爸?”“暑假爸爸会接我到加州住一阵子。”他说话的语气平淡,似乎这一切都很正常。

我们所住的公寓算是规模较小的,只有五栋二层楼的建筑,约有六十家住户,其中有不少老两口。我们家在二楼,楼下的住户一年内换两家。第一家是一位母亲带着一对三岁的双胞胎女儿,比我们晚几天住进这所公寓,没见过双胞胎女孩的父亲,只见她们的母亲换过两、三位男朋友。

这位女士的脾气很大,与男友闹翻时,我们立时就不得安宁,与男友恩爱时,我们夜里就无法入眠,因为小木楼的隔音效果太差,他俩的声音和力气又是十二分地充沛,无论吵架还是做爱都如暴风骤雨般没完没了地持续个把小时而不知疲倦。

平时白天我们孩子走路的声音稍大一点,她就吵吵嚷嚷地提意见,我们只好委曲求全,息事宁人,在家孩子都不敢穿鞋走路。

有一次,一位朋友来我们家玩,坐了一刻钟后我们准备一起外出,下楼梯时,一楼的女士已虎视眈眈地等在那里,一见我们出来就说:“走路那么重,吵死了!”

我的朋友是位移居美国几十年的知识女士,见她欺人太甚,脱口而出:“Kids is kids!(小孩就是小孩)”没想到她也是欺软怕硬,一句话不回就缩回家去。

半年后她带着俩女儿搬走了,搬家的那天,只来个女朋友帮忙,家具全不要,只带随身用品,我看着她们挤进她那老爷车开走就再没回来。

半个月后,楼下搬来另一家,一位母亲带着两个女孩,姐姐上五年级,妹妹上四年级。两个孩子常会恶作剧地按我家的门铃,我们也懒得提意见,只等她们无趣自停。有一次,我出门遇见她们的妈妈,互致问候,她疲惫地对我说:“我很累。”

这其间,我还认识后面一栋楼里的一位母亲,她有一对年龄和我的儿子一样大的龙凤双胞胎,女孩活泼可爱,男孩漂亮沉静,这一双儿女真是人见人爱的模样,孩子的父母却离了婚。

我在自家的窗口远远地见过他们的父亲两次,都是星期六的早上,孩子们的父亲驾车来接男孩度周末,小男孩懒洋洋地拎着妈妈为他准备好的提包,似乎不太情愿地钻进车内,父亲极兴奋的样子,连按几声喇叭。小女孩从家中奔跑过来,扑向爸爸的怀抱,父女俩亲热一番,小女孩又向家里跑去,高声喊着:“妈妈,妈妈,爸爸来了!”

女孩的爸爸站在车门旁,向女儿跑的方向注视着,似乎在等待什么,然而女孩再没出现,父亲垂下头,钻进轿车,与车内的儿子说些什么,男孩面无表情,他说了好一会,男孩终于点点头。于是,父亲满脸是笑地开动汽车,一溜烟地跑远了。

后来,我又得知常在户外草坪上玩的一位五岁小女孩的父母也离异,她与母亲住在这里的公寓已经三年。我儿子的一位同学,他的父母刚离婚,母亲带着他和他的两个妹妹搬到我们隔壁的公寓,两个大一点的孩子放学后,把书包往家门口一丢,就跑着去找妈妈,他们的妈妈在小镇的一家理发店打工。

美国的离婚率较高,单亲家庭已成为不容忽视的一个群体,且多数都是母亲带着子女生活,母亲既要照顾孩子,又要工作以维持生计,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但这些似乎并没引起整个社会足够的关心和重视,人们的道德观念和家庭观念已有模糊的倾向。

我的一位朋友对我说过这样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她儿子的几位好朋友恰巧都是来自单亲家庭,有一天,她那生于美国长于美国的七岁儿子问妈妈:“你与爸爸什么时候离婚呀?”

你看看,离婚在孩子的观念中已成为正常的事,不离婚反倒令孩子感到奇怪,这是多么可悲的错误观念。我们姑且不谈离婚给孩子纯洁的心灵造成的各种伤害,离婚率过高的社会现象足已形成一种错误观念,那种危害更是影响深远,贻害无穷。

父母们,为了孩子,为了社会,请担当起肩上的责任。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