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苦难言
2010-10-19 16:27:19
来源:星星生活

【小故事】

徐汇的爸爸在广州当内科医生,妈妈则是中医师。2005年,徐汇15岁,爸妈决定带徐汇到美国求学。但徐汇很排斥,因为他对陌生的环境会很紧张,而且英文也不好,他不喜欢做没有把握的事。但徐汇的爸爸说英文不难,去了美国就自然会了,还指望徐汇将来能继承衣钵,当上医生。

但妈妈和徐汇在德州住了一年半后,却因徐汇状况太多,而决定搬到多伦多,与舅舅毗邻而居,希望资源多些,徐汇的情况能获得改善。但事与愿违!二年下来,徐汇的情况却更加严重。甚至于许多学习科目都因分数太低,而被迫改修applied的课〈这种学习内容,是预备将来念学院,而非大学〉。爸爸在家乡得知消息后,很生气!尤其知道妈妈竟然听从学校建议,带徐汇去看精神科医师后,更是暴跳如雷,在电话的彼端,把妈妈骂得狗血淋头,觉得丢脸极了!

三个月后,爸爸便替已自大学教授退休在家的爷爷和奶奶办签证到加拿大,希望能协助改善徐汇的问题。没想到这给徐汇的妈妈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学物理的婆婆,觉得妈妈花太多时间搞自己的社交活动,成天往外跑。对于长孙徐汇,不但不懂得与老师拉关系,多点儿了解,甚至于教育无法,也不帮孩子找个家庭教师或送孩子去上个加强课甚么的,才导致今天这么严重的问题!因此婆婆和公公决定每天帮徐汇加强4小时数学和科学的课程,假日则整天送去英语补习班上课!徐汇很气忿,也很反抗!硬是不愿去上英文课!甚至多次对公婆怒目相向!

妈妈与公婆沟通无效,转而打电话给先生,不料招来先生更严厉的指责。妈妈后来也火了,叫先生有本事自个儿到加拿大来教,倒楣的是,这话又被婆婆听到,硬生生的削了妈妈一顿,说她“身在福中不知福”,糟蹋她儿子在国内做死做活,她却在这儿吃香喝辣,不懂得感激!妈妈痛哭了好几回,常常辗转难眠!最近,开始吃起了安眠药。她常想回广州算了,起码不必向先生拿生活费,看脸色过日,但又放心不下心爱的儿子……矛盾呀!

【心理诊断】

(1)第一轴:失眠、焦虑疾患
(2)第二轴:倚赖性人格疾患
(3)第三轴:无生理疾患
(5)第四轴:家族冲突、欠缺家庭支持系统、经济无法独立自主
(4)第五轴:35分(正常70~100分)

【治疗重点】

个案的问题是来自于严重性的结构性家庭冲突,这是在婚姻咨询当中最难处理的案例。个案处在根深蒂固的父权主义和传统中国人的观念的思想架构中,造成她严重的被误解和精神上的扭曲,在沟通上也无法有平等和合理的处理方式。心理治疗师花一年的时间,先稳定个案的情绪并且增强个案人际心理的正向资源。再请第三者专家(孩子的老师或学校的副校长)订出客观的教育方法和原则,与父母和长辈沟通。经过一段时间后,个案的先生与公婆终于愿意学习和肯定个案对孩子的关心及教育方法。

过度强调阶级父权的角色和经济背景,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误导青少年的孩子学习大男人主义和不平等的沟通模式。心理治疗师也将个案的公婆带入诊疗所并教导他们学习以平等的方式对待个案、建立良性沟通和彼此尊重的家庭互动模式。经过一年的家族治疗后,个案的失眠和焦虑症状获得解除。父权和权威式的家庭结构模式,慢慢转型成为平等性和彼此合作性的团队式家庭结构,此结构对下一代的人格发展有长远的影响力。

注:王金石博士和朱翠瑾主任主攻心理学和家庭教育,长期在加拿大、台湾和大陆以实地(加拿大)和远距咨询的方式接受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个案。若有咨询的需要,欢迎赐电:1-519-573-3919或者1-647-965-6518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