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走婚一族
2011-06-29 18:36:14
来源:星星生活

林先生,高干离休,住一幢复式楼,儿女成家另立门户。

林太太,大学教师退休,有一女,已出嫁。双方子女都通情达理,对老人再婚表示支持,彼此称呼为“伯伯”“阿姨”。

结婚后,平时林太太陪林先生住复式楼,一到双休日,林太太就离开林先生,回到她原来的家,与女儿、女婿、外孙团聚。享尽天伦之乐,到了星期天晚上或星期一早晨,女儿一家走了,她便锁上门回到林先生身边。刚结婚那一阵子,林太太周末回去,林先生有点不高兴,舍不得她走,但他能理解她的感情,因为她与女儿几十年相依为命,他应该让她给自己留一个只属于她和女儿的感情空间。

林太太前脚一走,林先生的子女后脚就回来。用林先生子女的话,说:“我们要是不去,老爷子会感到孤独寂寞。我们去了不但家里热闹,还可以下厨房做饭,要不然老爷子恐怕只有自己下面条了。”

瞧,这两位老人多幸运。

李先生妻子去世多年,五个儿女都成了家,另立门户。平时,他一个人孤孤单单的,自己做饭自己洗衣服,有了小病小痛连个端茶倒水的人都没有,孩子们只在节假日才轮流回来看看他。后来有人给他介绍了一位老伴儿,相处了一段时间,双方都觉得很满意,便商量着结婚。可是当李先生将自己准备再婚的想法告诉孩子们后,却遭到了孩子们一致反对。他们说,你都这把年纪了,还结什么婚,让亲戚朋友笑话,也让我们抬不起头。

李先生说,我需要有个伴儿,哪怕只是一个白天夜晚能陪我说话儿的伴儿,我一个人实在太孤独了。李先生不顾孩子们的阻拦,去街道办事处拿了结婚证。从此,儿女们对他侧目而视,对他的老伴儿更是恶语相加。为此,他和老伴几次抱头痛哭,后来只好采取躲避的办法。一到周末,老伴就回她原来的家,避免与他的儿女们见面。

瞧,这两位老人多无奈!

老伴去世多年的沈先生,一天在街头遇上中学时的同学乔,她在寒风中飕飕地摆了个小书报摊。经寒暄,得知乔丈夫死后背了债,儿女们不认账。她退休早,退休金有限,只好做点小生意,慢慢还债。沈取出自己的存款帮她还了债。彼此七来八往,产生了感情,并偷吃了禁果。两人决定结婚,沈无居住条件,乔有两居室,商量就有乔家定居。

沈把这个决定告诉他的儿女,儿子板着脸不吭声,儿媳发话了,热嘲冷讽地说:“哼,都半截入土的人了,还想给我们拾掇个累赘,没准谁照顾谁呢?以后一蹬腿,还得花钱再多买口棺材。”

乔向儿子、儿媳通报自己的再婚决定。儿子在儿媳怂恿下通牒发了:“改嫁可以,但要走人。在外头,你干什么我们不管,敢把男的带回家,那就不要怪我白刀进红刀出!”第二天就把家具搬了回来,强占住房。

沈乔领了结婚证后,上午在公园约会,下午找个便宜的家庭旅馆开了房间。后来,沈家儿子看到木已成舟,便有意地网开一面,每周末携妻儿去岳母家,给两老人腾出幽会时间。每当周末,儿子走后,沈就给乔挂电话,然后站在门口迎接。接回乔,就急火急燎地上床,事毕再叙思念之情,太阳西斜时雇辆车目送乔归去。

瞧,这两位老人多寒伧!

评点

他们是夫妻,却不能完全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却又像两个交叉的圆,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交会。这种现象,俗称“周末夫妻”,现在有了时髦的名称,叫“走婚”。但发生在年过花甲的老年人身上,却又折射出更多耐人寻味的社会问题。

“走婚”在各年龄层里都有。青年夫妻有,中年夫妻也有,但最被人议论的是老年再婚,往往事非得已。

人到老年,尤其惧怕孤独,成家再婚,多半也是为了有个陪伴。如何让辛劳一生的老人们享受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家居,不会有老无所依的悲凉无奈,应成为我们的关注与责任。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