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爱的中国货
2011-11-01 22:36:36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爱平)这次回国,去时带了三件行李,来时则变成了五件,机场行李托运时候还真有些担心超重。无独有偶,偏偏排我前面的那家人,正在被告知超重,那个小男孩手忙脚乱地从箱子中掏出一本本新书:三国西游记封神演义……想想我自己这回也买了好些书,不禁对那个小男孩会心一笑。

不止我,周围的中国人似乎也没有大惊小怪或者不耐烦的――哪里还好意思说别人,几乎每一家返回的中国家庭,其行李的数量和重量都达到了规定的上限。不消说,装在那一件件鼓鼓囊囊的行李箱中的,一定是中国产的各种产品。

我自己的行李箱中,就装满了五花八门的东西:衣服鞋子瓷器茶叶调料干货书籍碟片……并且这次还不辞辛苦地带了两套沉甸甸的床单被套,只因为好喜欢上面的花卉纹样和烂漫色彩。想起自己以前听朋友说从中国带了沉甸甸一幅窗帘回来,还笑话她的情形,现在不知道谁要笑话谁了。

在各地的国际机场,都不免去免税店逛逛。走进加拿大免税店,里面除了烟酒枫糖就是化妆品,和皮尔逊机场无异;而中国的店里,干果点心蜜饯瓷器刺绣翡翠银器景泰蓝泥人张唐卡画……一派五颜六色、丰盛绚烂,就是看着也养眼。虽说不买,走在中国的免税店里,有一种为中国产品自豪的感觉。

入关的时候,我听到入境官员在神情严肃地盘问我前面的中国人:“都买什么了?”听着她一件件搜肠刮肚地报出所买的东西,那个检察官流露出似乎不解的表情。也许他在想:这些中国人拼死拼活地带着这些个东西做什么,难道加国买不到他们想要的吗?

我理解那个官员的想法。任何一个未见识过中国的外国人,怎么会懂得真正的中国货的美好。就比如说这次回去,虽说物价涨得厉害,但我发现涨得多半是副食品日用百货和名牌服装,至于手工艺品,我的最爱,只要懂得讨价还价,并且找对了地方,仍旧可以买到价廉物美的东西。

比如一个市价360元的“金陵十二钗”的屏风,在雅秀讨价还价后100元就买到了;绣着古代抓髻娃娃嬉戏场面的景德镇茶罐花瓶,细腻洁白轻薄,上乘的品质,边赏边聊,和老板一通家常拉下来,最后卖者给个低价,买者也无须还价,两厢欢喜而散。人情味儿、贵贱不说,这样的东西,在商品都大一化了的加拿大的超级商场里,如何找得到?另一件东西,一套镀着蓝白瓷的笔和书签,就算在有些个性的Winners里也没有的,在“雅秀”50元就淘到了……在中国购物,有一种淘宝的惊喜和乐趣。

回到加拿大的前几周,发现自己完全失去了对逛街的兴趣:各地各家的店,只要打着Gap或者Sprit的,总都卖者相同的款式;鞋子永远都是只有那么几个店、几种品牌、几个款式;IKEA的家具、产品,不用看目录就知道个大概。这种感觉就如同Wendy’s的汉堡,我不用吃也知道它和麦当劳的汉堡几乎一个味儿。现代连锁店的概念,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千篇一律和单调的弊端。

感谢还没有被完全西化的中国,这才保留了北京的秀水街、琉璃厂、南锣鼓巷、潘家园旧货市场、798艺术工厂……此前去逛南锣鼓巷,按照家人的建议在傍晚出动。一家家在灯火中出彩的铺子,卖旗袍绣鞋丝巾布娃娃纸扇灯笼印章泥人火柴盒贴……就仿佛这条弯曲悠长的窄巷的每户人家,在车稀人闲的傍晚,都不约而同打开了自家的门窗,将祖辈祖流传的手艺、制成了商品,拿出来与人交换交流――至少这条街的创意是如此吧?

这种逛街,有一种发现的惊喜和文化上的享受和收获。再说说潘家园的旧货市场,神怪器皿、民族挂饰、年画小说、限量版本……端的是活泼热闹,一只据说是乾隆年间的小瓷碟,只要268元,大家彼此心知肚明会意地一笑――不去辨真伪,只当作成一个花鸟市场来逛逛,也不失为一个回顾旧人旧物旧时光的好去处。

798艺术工厂这次没顾上去,但从外甥女拍回来的照片看,比以前更好了。更多的大型雕塑更多的工作室更多的艺术家从更多的地方慕名而来……在中国作一个艺术家应该是比较幸运的吧。两年前我去798的短短一面,有一种惊艳的感觉,为她的广阔的场地、新鲜的构思和不俗的品位;今年在北京,虽无暇重返,但令我惊艳的东西似乎更多。

除了这些充满中国特色的艺术之所,北京的购物场所之多之大,恐怕与有购物天堂之称的香港有过而无不及:王府井、西单、百盛、燕莎、赛特、奥特、莱斯……数不胜数。但这些地方,太容易让人想起加拿大的shopping mall,为购物而来,购完则完,太商品化。

我爱去的地方,往往是充满了形形色色的店铺、集中了全国各地土特产品的、操着南腔北调的买主的“百货城”。我光顾过数次的是离姐姐家不远的、一个叫做“百荣世贸商城”的,两幢楼,各六层,凡所应有尽所拥有,半天的时间,往往也只够逛个一两层。

这样的地方,当然良莠混杂,服装鞋子店可以略过不看,单单上日用工艺百货一层去流连。就是在这种地方,你可以买到镀着细磁的钢刀钢叉、木质的梳子屏风烟斗牛车、细腻轻薄的花瓶品茶罐碗碟、扎染布做的老鼠大象双鱼、苗族姑娘穿的长裙背心和银首饰、瑞蚨祥的绣花鞋和绸缎被面……

就是在这种地方,我忍不住买下了两套床单被套,在完全没有计划的前提下。这两套有着精美印花的棉布被单,只要400元一套,毫不夸张地说,就是放在加拿大百货公司Bay店里,也是应该放到橱窗里的展品。

有了这些个经历,谁还会再有兴趣光顾加拿大的这些个mass production的产品?这就好比曾经了沧海,已经难为水了啊。

旅途归来,老妈给的一只大箱子的把手已经歪斜了。诚然,这不是我热衷于中国产品的初衷;但是我十年前从中国穿来的一双皮鞋,仍旧可以年年穿,样子和质量都无损;十年前从中国穿来的黑呢子大衣,至今没有过时。这样的例子不也正说明:对中国的商品要一分为二地看吗?

“中国制造”曾几何时变成了廉价品的代名词,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用中国产品,但并不是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感念相对低廉的中国商品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相反,对中国商品持贬义的大有人在。比如说回国前我去一家店买衣服,看到一位白人妇女刚从试衣间出来,边走边嘟嘟囔囔地抱怨:“这个牌子的衣服以前不是这样的……”,然后翻检商标:“made in China”,然后做了个“难怪如此”的表情。

我看得十分地不舒服,恨不得大声跟她说:“嘿,要不是中国制造,估计这个牌子早就倒闭关门了;就是不关门,估计你也买不起你们自己制造的东西……”

当然这些话为了我的中国教养的关系,当时并没有说出口。但是以后我见到这样的事情发生、或者在新闻报纸上读到关于中国商品的负面报导时,总有这样大喝一声的念头。

诚然,中国是有些利欲熏心、不负责任的商人,但我相信大部分的中国人是诚实的,尤其是那些仅拿着糊口工资的工人、和仅仅维持运出的工厂,他们不过是按照人家的设计来加工罢了,一旦出错,他们就首当其冲地被责备,而那些雇用了他们的外国老板,却好像完全没有任何责任。

我在加拿大看到的情况正好相反啊,记得香肠公司的产品除了问题,出来道歉的一定是老板;而中国制造的产品除了问题,被责备的却是工人和它们的加工厂,这岂不是很不公平。

不光是那个海关检查官,就连我在中国的家人朋友,也无不笑话我这个“加拿大农民”对中国货的狂热。我想他们以为我只是图价格,但这些中国货带给我的不只是价格,而是一种感觉,一种有关故土、文化的丰富和作为中国人的感受。

我恋恋地爱着中国货,并且深以此为荣。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