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生命的方式
2012-02-23 00:17:49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姚P)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显得格外宝贵。对于宝贵的生命,人们都很珍惜。但往往因为每个人对生命的理解和企求不同,所以珍惜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有人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且不说生命和爱情在今人的眼里哪个价值更高,就算把自由和生命相比,还有多少人能为了争取自由而捐躯,我甚感怀疑。对于那些为了民族大义而舍身取义的抗日英雄,我始终抱着崇敬的心理;对于那些被血腥杀戮的民主斗士,我不仅缅怀,还为之呐喊。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后物欲横流的社会思潮不断泛滥,我开始臣服“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人生信条–正像有篇文章中所述“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首先要敬畏的是自己的生命。”是啊,没有了生命,你还能有爱情,有自由?

有位中国同胞曾经告诉我一件事情:他有个非常富有的加拿大友人,毕生最大的爱好就是旅游。那位富商打算在做完手头的一笔生意后就退休,然后便去周游世界各国。某天,他接到富商的电话,诚意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作客。

他第一次走进那幢从未去过的毫宅时被眼前的景象吓懵了–这哪是私人的居所?简直就是帝王的寝宫!而使他更加吓坏了的是:那位富翁竟然坐在轮椅上迎客,根本没法站起身来!

这就是他用第一人称向我叙述的事情:喝着侍从递上的一杯热香扑鼻的咖啡,我听到他低沉的声音在向我诉说:“晚了,太晚了……”

“对不起,是不是我来得晚了?”

“不是你晚了,是我。”

听着他茫然若失的语调,看着他行动艰难的身躯,我似乎猜到了些什么,但又很不愿意去证实自己的猜想。而他,却极其无奈地证实了猜想。

“我本来打算做完手头的那笔生意之后就歇下来,实现多年的梦想。可是接踵而来的一笔笔生意对我的诱惑实在太大,使我怎么也放弃不了。于是,我拖着,等着,一直等到发现自己的腰椎不听使唤,疼痛异常,医生告诉我:这辈子只能在轮椅上度过的时候,我才知道所有的希望全都破灭了。现在,我连这所房子也走不出去,还怎么能去旅游呢?”

我该怎么去安慰他?寻思好久,才想出几句笨拙的话:“好在你有这么舒适的居所,不出去也能过得很惬意。”

“居所?你还不如说是坟墓。古代的灵寝比这里更豪华,你会认为躺在里面的尸体都很‘惬意’吗?”

这件事情使我想起了一部很老的英国电影《红菱艳The Red Shoes》。这世上,像那位富商一样穿上了“红舞鞋”无法脱下的人该有不少,当他们意识到生命的价值远超过舞鞋的魅力时往往已经“太晚了”,再也无法追回了。说他们不珍惜生命吧,倒也未必。因为他们只不过认为生命可以创造财富,所以把它作为赌注大方地投入到博弈中去而忽略了生命的其它需求。这就是他们的珍惜方式。

和那位富商相比,有些人的遭遇更惨,更值得同情。

有一对年近八旬的高知老夫妇十年前从北京移民到这里,和女儿家住在一起。女儿和女婿的工作和收入都很不错,两个十岁左右的外孙承欢膝下,其乐融融。怎料想,三年前女儿患癌症去世,不久前,女婿也因为突发性心肌梗塞而猝死。甩下了两个老人和十几岁的孩子,留下了一副其路漫漫的生活重担,谁挑?

尽管加国的福利足可维持他家的生存,但是谁能为两个耄耋老人分担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之责任呢?老人有权力去珍惜和敬畏自己的生命吗?现实已迫使他俩想要自私一点都不行,他们的生命还能属于自己吗?

还有些人,就像我九十五岁的母亲,视子女的生命比自己重要千倍百倍,宁愿虐待自己,也要尽一切可能为子女留下更多的生活保障。上海的大热天气温高达40度左右,她连空调也不肯开;菜价上涨之后,她几乎改吃素食了;雇个保姆费用越来越高,她竟执意不雇,一人独居……

每次我们回国探视时,平时不买的菜肴她都买了,自己不用的物品都给我们用了,还这样那样的让我们尽量多带点回去。她虐待自己的理由是“一旦钱都花完了人倒不死,怎么办?”我们对她说:“真花完了,难道子女会看你饿死吗?”她说:“我没什么家当传给你们,但也不想用你们的钱。”既然不用我们的钱,为什么还要在我们身上花钱呢?她那种想法和做法并不值得同情,最多只是可怜,甚至给子女制造愧疚–生我养我者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享受生命?为了我们的明天浪费她的今天,值吗?

每个人都怕死,但每个人又必须死。在还没死之前,每个人都有自己珍惜生命的方式:抗日英雄为祖国英勇献身,科技人员为事业悉心探索,艺术大师为创造毕生追求,以及革命者的理想前仆后继全是在精神层面上对生命的珍惜。普通人或者会有更多物质层面上的期许,不管是否能够实现,至少也是对生命的诉求,有赖于对生命的敬畏。

什么是苦,什么是乐,都取决于人们对生命的解释和选择。珍惜自己的解释和选择,你就能享受到生命的乐趣,反之,只留下抱怨和悲哀。请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按你自身的意愿去珍惜生命。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