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如何利用“名人效应”
2012-06-05 20:23:17
来源:星星生活

曾经有一个著名的“名人效应”小实验:

居里夫人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她在世的时候就很有名气。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有两位大学生突发奇想,他们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寄出了一封不写收信地址,只写“居里夫人收”的信,看能不能寄到居里夫人手里。结果真的寄到了。这个实验引起我们的思想,如果这封信是寄给无名之人,还能够寄到吗?

提起“名人效应”,差不多人人都能信手拈来很多家喻户晓的人名:李嘉诚、克林顿、刘翔、当今哈佛小子林书豪等等,没有人不知道他们,因为他们是名人。

我们都能很明显的感觉到,当今社会,名人是一个群体,他们在人性、人格和才能方面与常人有着很大的不同。在现实生活中,一切与名人有关的事都容易引起世人的关注、喜爱甚至崇拜,尤其是很多青年人很容易成为某某某的粉丝。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名人效应”。

名人由于巨大的名声,对大众往往有着更大的影响力,他们的穿着打扮,谈吐举止,甚至个人爱好,都可能成为人们追逐的目标。名人对大众有特殊的影响,其中孩子就是一个比较容易受名人影响的群体。青少年由于他们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决定更容易被名人的形式化,表面化的形象所吸引,以至于出现了追星现象。对追星现象的出现,家长应该怎样应对呢?

首先,父母应接受并引导孩子理性的看待明星,不盲目追捧。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名人只所以成为名人,一定是在某些领域确有过人之处,因此能引起人的好感、关注和模仿.

但是,名人也不是完人,他们身上也可能会有一些不好的习惯、思想和行为,并不值得仿效。而且名人在他们不擅长的方面,可能跟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因而,对名人的崇拜,应该适度和理性,不能走极端,盲目追捧。

其次,使用名人名言来帮助自己教育孩子。由于名人效应,名人的话往往比一般人的话更有影响力。比如:“名人名言”就是名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的内心体验,往往有很深刻的思想内涵,可以成为孩子一生的帮助。

第三、 父母要因势利导。挖掘名人背后的闪光点,为孩子寻找榜样的力量,让名人效应为孩子的成长服务。

在孩子的心中,名人有很多种,可以是科学家;可以是文学泰斗;可以是商界骄子;政坛领袖等等。父母要用心搜索孩子所仰慕的名人的背景、成长过程、能够打动孩子并具有代表性的经历。善于引导孩子树立崇高而远大的理想,让这些成功人士的成功经历走近孩子的心中。

例如,在科学史上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诺贝尔,很多对自然科学感兴趣的孩子,对诺贝尔和诺贝尔奖都有深深的渴慕,深深的崇拜和向往。这时候作为父母亲就要让孩子了解更多关于诺贝尔的故事。诺贝尔不但治学严谨,他的人品更是值得后人称道的。他谦虚谨慎,对人亲切而忠诚,他拒绝别人吹捧他,不让报纸刊登他的照片和画像。

诺贝尔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亿万富翁,但是他与许多富豪截然不同。他一向轻视金钱和财产,当他母亲去世时,他将母亲留给他的遗产全部捐献给了慈善机构,只是留下了母亲的照片以作为永久的纪念。

在母亲博爱精神和实际行动的影响下,诺贝尔临终时决定设立“诺贝尔奖金”,留下遗嘱:这奖金不论国籍、人种和语言,只发给确实对人类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的人。

诺贝尔奖不仅仅表明了这位科学家的伟大人格,而且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它不断的激励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献身于科学事业,攻克了一道道科学难关,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和世界科学文化的交流。

这样的名人教育与孩子的名人崇拜结合起来,即自然又真实,实在是培养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的绝好功课。

本文专栏由雨露情商训练中心雨露老师主持,有任何问题探讨欢迎免费询问: [email protected]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