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加拿大公车司机的新闻故事
2012-12-19 10:04:25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卓子)11月15日,多伦多媒体争先恐后报道一条非常吸引眼球的新闻:一个驾驶多伦多著名红色火箭街车的司机Dino Oroc,女乘客向他投诉,说车上有人性骚扰她,骚扰她的那个男人已经下车,司机赶快打电话给公车局控制中心,要求报警,并停下街车。司机本人是业余马拉松好手,下车追赶女乘客认定的嫌犯。

向来秉持报忧不报喜的新闻媒体对貌似见义勇为的好人好事是会报道的,正义、向善、勇敢,社会需要这样的舆论导向。但不同的媒体站在不同的理念立场,拿这位司机当枪使,既向多伦多公车局(TTC)管理层开火,也向多伦多公车工会的负责人开火,甚至借机向男性霸权开火,也向女权主义开火。

这条新闻如此吸引读者观众眼球的原因是,TTC管理层,拿出司机工作守则,对照这位司机的所作所为,置全车其他乘客的安危于不顾,擅自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越权行使本来是警察的工作职责,下车追赶性骚扰嫌犯,已经违反公车司机守则的第几条第几款,必须停职反省。

在多伦多公车局,每个司机遇到来自管理层的处分,跟资方老板打起交道来,可不是单门独户的个体户,而是联合起来的工会,公车局管理层做出任何处理决定之前,不得不顾及工会的势力和影响力,让它三分。

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工会会员缴纳的会费,专门养了一帮子专职的工会领导,这回出头露面的时机到了,各大媒体上,尽是公车局工会主席Bob Kinnear的声音和头像,一副替民代命的架势,质问公车局管理层:将这么一位见义勇为者停职停薪,貌似会丢掉司机的工作职位,荒唐不荒唐?

煽风点火惯了的媒体,除了大幅引用网民在网络上的大呼小叫,除了实时叩应(Calling In)的听众回应,更是大街小巷随机采访街头行人:元芳,这事你怎么看?

加拿大既然是个多元的社会,民众对此事的反应,也同样会体现这样的多元性,除非是大是大非的非黑即白议题,比如穆斯林父亲亲手谋杀自己“太西化”的女儿,除非是触动加拿大价值观的底线,比如公开赞美纳粹或者独裁,很少有一边倒的社会舆论风向。

下车追嫌犯的新闻,工会的支持者貌似略胜一筹,多伦多又不是叙利亚或者加沙地带的战区,一车乘客,司机的擅自离职那一小会儿,没造成实际发生的安全后患,媒体报道这样争议性的新闻,扮演的角色,也多少有些煽情,同情弱者,痛恨罪犯,也是人的天性,毕竟人都是情感的动物,被煽情之后的民众,自然倾向于司机,而不是大权在握的管理层。

公车局管理层的支持者也不示弱,甚至可以说,更具加拿大特色。移民加拿大之后,遭遇的文化冲突之一,“万事万物,安全第一”。不少新闻报道中,遇到抢劫罪犯的规矩,统统都是不要逞强好能见义勇为,别抵抗反抗对抗,而是束手就擒,罪犯要什么给什么,保命第一,银行遇到抢劫,给钱就是,商场遇到抢劫,给货就是,跟生命相比,那些钱,那些货,算啥?

值得一提的加拿大特色,还有专业精神。加拿大这个社会,各行各业,都有规有矩,去工厂打过工的移民都知,大小工种,一双被认证的安全鞋,是必备的装备。形形色色的执照,端茶送水都要执照,接触食物的行当,要有食物工作者的执照,对越界跨界的非专业做法,有一份全社会的反感。抓嫌犯,是警察的职业,司机的专业就是开车,街车上有性骚扰发生,报完警,街车司机的职责就尽到头了。

自从唐人街抓了小偷的超市老板新闻出来之后,加拿大国会修改了现行法律,容许不穿制服的平民,必要时行使逮捕嫌犯的职责,算是加拿大社会风向转变的风向标吧。

无独有偶,今年九月,加拿大还出了另外一位私自擅自离开自己的工作职位,下车做英雄举动的公车司机,加拿大著名雪都风都城市温尼伯(Winnipeg)公车局的巴士司机Kris Doubledee。

英语表达,Be in somebody’s shoes,是将心比心,替人着想的意思,就是穿上别人的鞋,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英语还有一个表达,shoeless Joe,没鞋穿的男人乔,原本是个功成名就的赤脚大仙棒球明星外号,后来引申为讲一个人穷,买不起鞋穿不起鞋的穷男人,和湖南民歌《乡里妹子进城来》有点异曲同工。

这位温尼伯的公车司机擅自离开自己的驾驶座下车,不是为了见义勇为追赶嫌犯,而是真正体现了这两个英文表达的丰富含义,他“穿上别人的鞋”,设身处地体会到,一个“无鞋流浪汉”的苦,在寒冷天气下,要是没鞋穿,该是一件多么不幸痛苦的事啊,将心比心,感同身受,他居然真的大庭广众之下,众目睽睽,脱下自己的鞋,亲手给一个赤脚的街头无家可归者穿上。

如果有“感动加拿大”年度人物评选,这两位公车司机,都有可能入围。发人深省的是,给流浪汉穿鞋的司机,满含热泪的乘客们感动之余,甚至没有一个人想到,他正在上班,正是工作时间,他下车,他擅自离开了他的工作岗位。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