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在纽约中领馆过春节
2013-02-13 09:16:32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星学)在海外过中国年,自然缺少海内的那种热乎闹哄大氛围,蛮难体现故里固有的韵味风情。有家室的游子,一般自包个水饺、多整几个菜啥的,算为这祖传划个年度句号。饺子这“国粹”食品,系年饭的主征,其实如今平素也常吃了,唐人街从未断货饺皮与白菜韭菜,包来方便。单身汉们也不难解馋,买包冻水饺来煮,或到饺子馆解馋。早颠覆了我小时仅能大年初一才吃饺的世俗。

今年的春节,是我在域外经历的第廿个,数点之,大多是在上述的这种平淡中渡过的,真正“有奇”的只有几次,其中之一是留美期间,曾去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参加春节招待会,算是过年大事记中不多异样方式的一宗。

那时我在新泽西医科大学做博士后,所在地纽瓦克市离着纽约城仅有一河之隔,从办公室窗户远眺,清晰可见曼哈顿岛上鳞次栉比、美轮美奂的摩天楼群。乘坐家旁的通勤火车Path (类似多伦多的Go Train),只需一块钱、20分钟便能抵达世贸中心脚下。所以我们周末常坐车去纽约玩,遍尝这只“大苹果”味道。

在收到了佳节请帖后,满心欢喜,盼着体验一番美东华人咋样团聚过年。之前逛纽约城,曾途径过中领馆,门宇体面,高厦挺气派的,矗在哈德逊河边,不远处是“无畏号”退役航母博物馆,对岸是新泽西大地。这回有幸能入这中国驻外最大的领馆瞧瞧,很是难得。

除夕那天,我一家早早轻车熟路挺进曼哈顿。车自哈德逊河底下的林肯隧道出来一拐弯,不远就是42街。这是一条赫赫有名的大马路,系中城的显要大道。它的最东端是联合国总部,最西头则是中领馆,其间串联罗列着一些地标性建筑,像克莱斯勒大厦、中央车站、市公共图书馆、时代广场等。尤在与百老汇交界处一带,除了密布的剧场戏院之外,也曾是驰名的红灯区,后来市长朱利安尼决意下力整饬,该区风气逐渐良转,如今只剩下成人影像书店等开张着,繁荣娼盛的旧景不复存在。联想咱领馆在这境遇“出于污泥而不染”,亦属于革命者久经了“考验”吧。

到了那面熟的领馆大宅门,楼顶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鲜艳夺目,令海外国人瞧了很是亲切。我们先与守卫、安检人员等过招,他们皆是黑人哥们儿,偏爱操练几句汉语,蹩脚的叫人忍俊不住。验明后便请客人入内。置身领馆中,但见墙壁和走廊上装饰着巨大的山水国画、天坛、长城、迎客松等图景的阔幅刺绣挂毯、景泰蓝大瓷瓶等传统工艺美术品、大棵的翠竹、君子兰等国内特色盆栽植物,一股熟悉的故土气息扑面而来,仿佛回到了家乡。母语不绝于耳,刹那间忘记了这在异域番邦。

步入宽敞的宴会大厅,一下子就汇进了嘉宾的海洋。第一感觉便是国人真多,应邀来的有五百多人,我之前曾在新州“中国日”活动中见过这多同胞云集,此乃又一遭。大家几乎都是神州学子代表,男士们西装领带革履,女士们或晚礼服或锦缎旗袍,踏在红地毯上,颇有电影节开幕式上争芳斗艳之味。第二感觉就是世界真小,竟无意间邂逅偶遇了多年未谋面的同窗学友,惊讶感叹不已。

晚宴开始,廉正保代总领事(现任外交部档案馆长)做开场白,官样辞令中夹着家常话,出洋几年我已淡忘了《新闻联播》式语词,眼下听来不乏耳熟“亲切”、久违了。之后,主客便大快朵颐,长台桌上的菜肴十分丰盛,形式为老美自助餐、内容却是中国风,极飨来宾。人们虽垂涎些许但不失风度,依次选拣而无“哄抢”,最炙手的是饺子,玲珑精致,色味俱佳,属于当晚的画龙点睛之品。

对比我前几年留德时,出席过两回中国大使馆的新春宴,吃的花样当时觉得一级棒,现跟这儿比起来就差了一截子;况且大纽约地区中式自助餐店比肩而立、价位亦平,而欧陆则鲜有,显而易见北美华裔的人多势众。

另外我发现,平日斯文矜持的高知们,眼下都放嗓高声侃着,换在西人餐厅的话,早被指为“喧哗”欠文明了,奈何此处系华界,毋须矫揉作静嚼默咽进食状,回归自然本性一回,并无碍大雅,都浸淫于兴高采烈的原形自在中。

饭饱酒足后,又开设有舞会;或去影视厅观国产片;美国第二大长话公司MCI很会做生意,来临时扯上专线,让每人三分钟免费致电中国,等于广告引人,果然大排长龙,我们借此分别给两边的老人拜了年。再返舞池时,见平时正襟危坐、一脸严肃的外交官都放下身架,与嘉宾打成一片狂欢起舞,不失童真般的活泼可爱。一直到夜深灯火阑珊,我们才意犹未尽地离去。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