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俺所历经的查经班
2013-03-04 09:15:41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星学)在欧美国度,教会的传统势力无形当中还蛮大的。虽然说宪章明文政教分离、信仰自由,加拿大更是强调多元文化,但立国之初即先入主的基督教影响,及其衍生出来的价值观自是随处可见,早已化为了文化习俗的核心精髓。移民来到北美洲,即便对宗教兴趣缺缺,但若想在此处站住脚、尽快融入当地社会,走进教堂领略一番这些内核,不无益处。

大多漂洋过海的华人在故土时并未接触这类洋堂,抵埠乍到出于种种缘由,试着跨进中西圣所瞧瞧,亲口尝尝“梨子”的味道,并不少见。又不是洪水猛兽或者邪教,感觉着合宜就留下来,欠爽便走之不复登门,无人逼迫硬拉着“入伙”。一些顺势就呆下了的,便入乡随俗,慢慢养成了新的生活规律,造就了域外国人圈子的一个特殊类型。

俺目前辄去光顾的那间神殿,是市中心华人的、多伦多最早的国语教会之一。不大的堂宇甚不起眼,跟普通独立住宅的占地相去无几,途经时不留意的话常会当作民居错过之。每个礼拜天来聚义的,鼎盛时不过百十个人,星期六查经班的常客约廿卅(多时曾达70位),不太固定。由于后者的氛围较为宽松自在,相形前者的严肃来,显得活泼些,适合于新来者,构成了大部分华人查经班的典型特色。

其实我早在游学英、美时,就开始常常造访当地的查经班。起初是为了找个同胞聊聊,得点信息,哪怕是讲粤话的教堂,总会有说普通话的,至少能捋直了舌头说点母语一吐为快。我一脚踏进去的初感,好似朦胧穿越回到了红海洋的“学习班”,“最高指示”又在耳边回响:办学习班是个好办法,很多问题可以在学习班里得到解决。当然喽,此班是自找来“愿打愿挨”的,与彼班系被迫接受“再教育”不同,也非整人解决政治对手的。

我发现查经班的模式都差不多:先唱圣诗颂赞上帝,有点雷同语录歌讴颂伟大领袖;诗歌本类似《战地新歌》系列,分门别类的曲目随意挑唱。歌罢分组研修圣经,摄入精神食粮,像是认真攻读“红宝书”;被视为神所默示的经典分作卷、章、节等,依次编著号码便于查寻。然后讨论,或提疑问或发感言,由领头儿的负责做些解释答疑,大致持以经解经的原则,似在“灵魂深处闹革命”。接着理论联系实际,例举当今社会及个人生活应用杂谈,唤作见证与分享,宛若“狠斗私字一闪念”、“讲用会”谈心得体会。末了,诚恳祷告,表示对上主的信心并祈求保佑,像跟“红太阳”表忠心结束“晚汇报”。

经历了文革的我,对于这种形式再熟悉不过,也久违了。琢磨着究其历史的话,原是红文人抄袭了“黑”教会的这套外在,西为中用搞本土的造神运动,尽管口诛笔伐宗教系“精神鸦片”等。只是那时节闭关锁国中的大众被愚弄的不晓得这母本来源,如今偶像早已下了神坛,狂热的个人崇拜踪影全无,唯余基督教真身正本一如既往长存着,现叫我在海外撞上了,冷不丁钩出了一丝对极左八股厌恶的反刍:好不容易脱离了东土的这类束缚,不期在西域于教会里又遭遇了。耐着性子久了,明悉此乃固有的“原装”,反感也就消失、逐渐习惯,毕竟标与本、瓶与酒并非一码事。

近些年来中国大陆对外开放,出国者亦众,移民境外的远远超过港台的大流,查经班的客官遂多起了神州学子,从念国际学校的小留学生,到帮儿女带孩子的老人家,来自于四面八方。我周遭的几乎清一色的大陆人,南腔北调,乡音悦耳,不时可以邂逅老表两眼泪汪汪,结识新朋初见恨晚,惺惺相惜,不亦乐乎。无论是在开班前的集体用免费晚膳,还是结束后的水果小点心,大家边吃边聊,挺热乎红火的。以至于有不少人说此乃忙碌了一周后最愉快放松的一段时光。

我也察觉查经班并非只顾僵硬地灌输天庭理念,尚也不乏世间的俗趣实味。因本间教堂忒小,设施条件辖于场地之限,仅能打乒乓、下象棋等附带娱乐项目,让来者放松身心;郊外的一些大教堂,多辟有篮球场,可以玩篮球、排球、羽毛球等,使得班外活动丰富多彩,吸引着更多的人。不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投影、音像、刊物、儿童活动室等方面,俺在的这间并不匮缺。

每逢新旧历年和华夏传统节日,查经班通常就会搞聚餐、包饺子、汇演之类的特别事宜,大家伙儿把各自拿手的家乡好菜带来,一同分享,大快朵颐。又将才艺家底儿掏出来了献上:唱歌、朗诵、相声、国剧、地方戏、小魔术、器乐等表演,大人小孩都参与,还有发奖品等,欢声笑语,其乐融融,不啻为一台小小的春晚。这颇颠覆了我曾以为的清教徒不食人间烟火的苦行僧形象,“纠偏”基督人还是蛮正常“通俗”的,来到这里好似回家,有着教内术语“平安喜乐”的感觉。

在这个小团体,人免不了来来去去,流动性挺大,但还是可以结识不少的移民菁英。初始我尝寻思来的大概皆是命运多舛、日子不济、身心有创伤的,为寻求精神安慰和生活帮助。后发现此念差矣,这帮人中藏龙卧虎,才俊济济,光是土洋博士硕士的就成堆,大都家庭美满、生活优裕,并非穷愁潦倒来找依靠庇护的。诚然,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再好还是有难言之隐,信念的支撑与挚友的相助是十分重要的,这就是为什么恁多人愿意来聚。

而且这些许年间,我亲眼瞅着圈内有好几位公司副总裁、银行经理、政府公务员等哥儿们,放弃了“高官厚禄”,辞职自费念神学院去了,毕业后改做了专业牧师,行话称为“全职奉献”了。着实叫一些为找份寻常工作都困难而犯愁的旁观者瞠目结舌,不理解他们为何功成名就后竟“舍富求贫”,重走“黄卷青灯”清苦路。或许这就是信仰到了一定的火候便窥破红尘、心灵的追求所欲达到的最高境界吧。

久聚情坚,似一家人的感觉自不用说,精神和物质上的相助也很多。像平素的关怀电话,生病住院照顾送饭,帮助搬家、找工作、接送飞机、料理单身组员意外故亡后事等,没有图回报的。这几年来我瞧科过很多,感触特深。移民海外的多无亲无故,危难之际亟需同胞援手,学习班这时就成了互助组。说实在的,艰涩枯燥的教条起初并没点化开窍了我,正是这班人的坦荡真诚感动人,“活学活用”出了其信念的真谛,应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话。至少在当今这险恶的社会、不少“老侨吃新侨”的华埠,置身这厢不必高度戒备防范受骗,放松很多。

我遂在想,以前所不屑的“宗教”这档事儿,有总比没有强,否则容易“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无论是以身试法还是精神出轨。史上那些残酷的宗教战争,其实并非教义所鼓励造成的,乃是人为之祸患:孬信徒“拉大旗作虎皮”,为了集团的私利而彼此争战,从而让宗较背了黑锅,坏了清名。宗教素来劝人为善,所谓万教同源,同源至善,仅是对于源的诠释不同而已。真信者应是超凡脱俗与世无争,决不斗狠激辩;虽积极布道,结果却听天由人,毋差强他意。那种以政经或武力钳制胁迫信仰之举,更有违原教旨。

有趣的是,基督教认定凡信奉了上帝的,均是神老早就定意的拣选,而非人随机的抉择;若不借着耶稣,断不能进天国。凡皈依者应对一己的理念深笃不疑,方能奏悟道修身之效,并不在乎浮表的仪礼,因为天主鋻察明辨人心。凡事心诚则灵,何况“神是个灵,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他”。又相由心生,美善的信念还必须相应地活现在实际行为中才是。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