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美国可口可乐博物馆
2013-05-22 09:23:07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星学)来到美国的亚特兰大,逛游著名的可口可乐博物馆是我们的重头戏,可以一览誉满环球的顶级软饮料王国的宝库馆藏,自是兴奋不已。

这个占地约20英亩的馆位于百年奥林匹克公园边,距离当初它神秘配方的诞生地很近,历经了一个世纪的发展,它庞大帝国膨胀得“日不落”:有超过200个国家在经销之,独占了全球饮料市场半壁江山,每秒钟就有逾万人在饮它,日营业额高达15亿,岂是一个“日进斗金”了得,无疑当之为世界第一商业品牌。

带着一种近乎于迷茫的好奇心,我们走进了这间跨国大公司的专业博物馆。感觉立马陷入了一派红海洋中,内部的整个装潢皆以可口可乐的经典包装基色打底,到处红彤彤的,给人热血沸腾喜洋洋相,尤对味偏爱赤赭的华人,红红火火的,心情为之一振。

大厅里摆设的琳琅满目各种实物展品,引人入胜,目不暇接,最招惹国人聚焦的是那些方块字与东方脸,在洋码子中显得特别扎眼。原来设立在厅当央最具象征性的超大号可乐瓶子中,赫见京剧脸谱、草编斗笠的神州色彩,叫华客们倍感亲切。在这里听讲员的解说,我们详细了解了可口可乐的起源,及其英文、汉语名字的由来。

最初Coca-Cola发迹于亚特兰大城中的一家药房。1886年药剂师彭伯顿在自家的后院架起大锅试验,终兑出了这一新型饮料。“coca”是古柯树叶里的生物碱;“cola”是非洲可乐树的果、籽富含咖啡因;提取这些混成饮料的主要成份。

可乐问世之初,在药店里卖五分钱一杯,后来经过广而告之推销,渐打开了局面。有一次忙乱之中配料错将苏打水(碳酸水)混于液体内,不料口感味道反倒更佳,大受顾客欢迎,于是将错就错从此固定下了这配方,销量日益增加。1891年正式创立了可口可乐公司,三年后瓶装品诞生、大批量投入市场,配印上那红白相间独特醒目的商标,一百多来始终未变、深入人心,如同饮料独具品味沁渗脾胃一样。

可口可乐在民国初期就传入了中国,最初直译的汉语名为“蝌蝌啃蜡”,很令人望文生畏而不爽,故无人问津,生意惨淡。于是设在英伦的可乐海外市场部,想办法登报有奖求贤赐予好的译名,最终被中国旅英鸿儒蒋彝先生以“可口可乐”夺标,获得了350英镑的奖金,从而令这个比英语原文更有内涵的华语称谓迅速浸透了中国的千家万户,远东市场拓展成功。饶有趣的是,当代文学书画大师蒋先生,被人广知而津津乐道的不是他的等身学术著作,而是这四字题名的闲来之笔。

在馆内漫步转悠着,我们可以看到创始人的雕塑、公司生产史,古董级仪器设备,第一本广告挂历,各时期的瓶子和包装,深感商机绝对离不开广告宣传,这里的一切都证明了此点。专设的展区张贴着可乐不同历史阶段的招贴画,特别是主打文体名人牌来求效应,如百年经典大片《漂》里的男女一号演员克劳馥和盖博、大明星嘉宝、玛琳黛德丽等,甚至挑战者号飞船上的宇航员亦都手执可乐瓶罐在太空做秀。同时也不忘搜罗了全球各国不同文字所做的海报招幌,集大成式的展出,以昭其全天下影响无比,头脑主意实在是高,所以能够如此鸿业大展。

他们更是通过与各地的传统工艺以及奥运会等结合起来的手法,让自己的产品家喻户晓本土化。这儿搜集陈列了千余件来自世界各地的与可乐相关的民俗艺术品,五花八门,不一而足;还有历届奥运徽章、火炬、纪念品等,个个打着可口可乐的烙印,叫人不能闪避,就因为它是四年一度的这一国际体坛盛会的长期主要赞助商。此外,馆里面还有一条迷你生产线,实际演示给观众们看,从水的质量检验到灌装成瓶等,一目了然流水作业过程,教人对制造序列有个大体初步的印象。

辗转到末尾,在尝味大厅里游踪荡起了高潮。原来在此可以免费品尝各种可乐饮料,有若干个自助机敞开供应管饱,让你一次喝个够。只惜人的肚皮有限,盛不下这多的“琼浆玉液”。人们之前已晓得的那些个可乐的副作用,这时早就抛到脑后去了,个个忙不迭地接杯痛饮,欢笑声不绝于耳。这些个主要品种的样本,有的不错,有的一般,说是有七八十种之多,根本尝不过来。而目前可口可乐总共拥有400多种牌子、近千种不同口味的产品。

畅酌中我不由地想起了自己第一次喝可乐的趣事。那是1980年与姐弟一起赴京玩中南海,在瀛台那儿所携的水壶都干出来了,就让弟弟去买汽水。那时汽水一毛五分钱一瓶,不料远远瞅着他擎着一瓶大饮料狂奔回来,原来人家居然买得一元钱一樽的可口可乐,让着说要尝尝鲜、青岛尚没有呢。高出六七倍的价格把我俩老大心疼的,但木已成舟也就忍痛喝了,确实迥异于国货的味道,遽成了我生平头遭喝洋汽水的史实。眼下回忆这往事,恍若隔世,感慨万千。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