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父亲的角色
2013-06-16 09:00:44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星学)男士一生中大都会成为父亲,担这角儿无可预习,经验或从书籍中借鉴,或效法家父做法,不过实效都难预料,原因甚多。它也是一项天职,毋庸任何考试攫获证书文凭等才能上岗,毕生亦无需考核评估,干得好孬全凭爱心与良知,于是乎令这世界充斥着各式各样的父亲,五光十色。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于爸的认识,大都经过一段雷同的心历:幼时觉得他是世上最伟大的,简直无所不知不能;进入青春萌动期发现老头子不咋地,落伍于社会,甚至不会当不称职;过了这悖逆反叛阶段又察觉老爹还行,有点过人之处;待升格为了人父拉扯抚育自己孩子了,越加体验到老爷子还是有一套的,以至自愧弗如。

这个规律所反映的,一是人从开始的混沌无知而盲目崇拜,后略知一二而自大;成熟了不再轻狂自负,渐从现实中得出真识实见。二是为父的在漫长生活中也不断改变,逐渐成熟老到,像是陈酿溢芳。一个30岁时的父亲生猛刚硬,跟60岁时的柔和宽容相去甚远,人生角色的转变就是这么一代代演化着,令这世界充满了日光下无新事的循环,周而复始。

当个好爹不容易,无论是在自身的才德财权上,最难的是在教育子女方面,所谓“养儿容易教儿难”。偏偏东土人文是“子不教,父之过”,叫当大的责任愈着,除了要主外、汗流满面养家糊口,还要主内、教导孩子成材,成为诚实正直对社会有益者。其实西域《圣经》里亦有类似规定,父亲要管教儿女。故让所有的爷们“压力山大”。

别以为这管教与引导就是说说而已,远了去了;要是能说一遍或者几遍就能听进去,那倒简单了,可惜鲜有这样的乖孩,摊上了幸莫大焉。绝大多数的对耳提面命都置若罔闻,即使“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亦少奏效,跟《圣经》这类教人行义的宝典“代代讲”仍多嗤之的一理。

俺不是个成功的爹地,不由自主为之已逾廿年,至今懵懂浑然,以致教育得俩孩儿也就普通人也。初为人父时阅过些怎样做父母的书刊,但实际操作起来发现忒教条,纸上谈兵。人亟难先具备了经验再进入角色,都得在干中自学、摸着石头过河。由于乏成可言,自然整不出啥体味来,父亲节之际唯冥冥隐感:育子的成效及其出息,好像大部取决于遗传元素,主要看继承了双亲的“良”基因还是“莠”基因[也包括长相在内]。后天的教化似仅对有准备的头脑起作用,须天生有颗受教的心才行;对于生来没谱儿的脑袋,纵使有再好的客观条件也白搭,浪费名额。要不咋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古语和“性格决定命运”的洋话呢,无不强调这先天因素,看来不无道理。

甭说史上历朝的皇子们个个得龙种嫡传,又有宫廷严教、超级鸿儒作太傅,而立后的造化却迥异;就是百姓家里的多子女,亦是一母生百般,同样的环境熏陶却各得悬殊其所。再拿俺姊弟五个来说,亲生父母长期言传身教,活在当下同一社会,各人日后出产的很不同;二老花功夫最多的那俩始终学而不优,决定了未来的工作性质;殊少费心的那仨倒是学绩优异,后来都算“成名成家”了。

俺琢磨这些,并非逃避作老子的责任,确实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浑身解数都使出来仍收效甚微,惟有安慰自己:只要尽心尽力了就行,儿孙自有儿孙福,莫把儿孙当马牛。都知道在海外当老的更难,风俗与文化的巨大差异,叫国人信手拈来固有习俗承传不成。瞧瞧YouTube上流传着的那些个关于“亚洲老爹”(Asian Dad)的笑话短片,在令人捧腹苦笑之余心底五味杂陈。

俺不属于“虎爸虎妈”一族,去国廿年早已西化了诸多,除在德行上重视、打小把他们带到教会去陶冶心灵;在课业上要求蛮松垮的,随俗鬼佬放羊式,不逼强去争竞,每天完成了作业就行,玩呗,大流不都这样嘛。就像当年赶上了文革的俺们,俺爸也常道“撒着养”的。

若是硬扯两句:身为父亲,首要的是爱孩子,不管他们可爱不可爱,让子女一辈子不忘父爱与关切。不必纠结在“恨铁不成钢”中,倘若天生不是那么块料,咋锻造也不中,就因材施教顺性而为。儿女的健康活泼,比高分名校“白骨精”紧要。莫两样对待乖与不乖的,手心手背皆是肉,偏心不得,爱他们就应一视同仁爱到底。子孝我,爱何难;子悖我,爱方显。当然,爱之策不对,结果适得其反,像以前“打是亲骂是爱”,在北美则万万使不得,会被关牢狱的;而啥都听凭顺着,又难免落入溺爱宠惯的窠臼,不利其成。如何把握这个度,甚难,需要高度智慧,针对情况具体对待,没有一定章程。

次要的是,应教授子女以“渔”而非“鱼”,培养其创造力应对翻新的时代,打造自己的事业,未来同样负起父母良职、薪火续传,这样上对天主、下对列宗可无愧地交账,不曾亏缺今世己责,也就足矣。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