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锡安国家公园小记
2013-07-10 09:00:42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星学)在游览美国黄石公园的途中,我们路过犹他州顺便去扫了一下锡安国家公园(Zion National Park),虽然只是万山一隅,总算是管中窥豹,略见它的伟貌一斑。

从拉斯维加斯开到锡安国园,仅有约三小时的车程。在该州的几个著名国家公园中,它不算大的,可是素来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而这里的所谓“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那些圣经名人所化身的奇特山岩吧,它的风景集中区域主要位于24公里长的锡安峡谷一带。

我们离开了北上的高速路,转进普通山间公路不久,就可不时地见到淡红色的山峦和峰巅了。这即是荒漠砂砾为主的“蜂窝之州”的另一个地理特征。也不难发现这里的马路面换铺成了朱砂颜色,跟周遭的山岳彩调浑然融为一体,也许是就地取的沙石作材料直接省事,抑或是刻意保持人工与天然环境相一致吧。反正此乃俺以前行走欧美广袤大地时所从未见过的。

这时窗外掠过的山体形态多样各异,有的像城堡,壁垒森严;有的像墩状谷仓,圆润挺拔;有的像大蘑菇猴头菌,下窄上粗;更多的像各类人物雕塑,姿势做派不一而足。它们的基本色调都不外乎赤赭色,十分惹目。山上树木稀疏,多是旱生植物,均分布在山麓岩根周围,不似优胜美地国家公园那么浓郁茂林覆盖整个山脉。

巴士最后停在隘谷狭处的泊车场,大家下来游山拍照。扑鼻而来的山风挟卷着阵阵岩野的清鲜,直沁人心脾,使人臆想混沌洪荒那未遭污染的原生地气。迎面高矗的两列红石崖,夹着谷道如同扇面屏风排列,又若敞开的山间巨门,释出了峡中的氤氲湿霭,轻拂滋润着隘外的干涸地土,也叫我们这些远道来的游客一洗惺忪睡眼、蓬头垢面,顿时感觉清醒、神清气爽。

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疾步朝着涧壑山岩爬去,尽可能地近距离领略其代表性的灵气与风采。脚下的红土壤和矮矮的灌木丛,颇令人质疑为何这里被称作“锡安”。据我所知,锡安原系中东耶路撒冷城里一座小山包的名字,3000年前以色列国的君主大卫立该城为国都,他的儿子所罗门继位后在上面建造圣殿,敬拜上帝。而犹太人和穆斯林共同的祖先亚伯拉罕,4000年前就在这山向神献祭其子以撒,架着柴禾和绑缚以撒的那块祭石,传说2500年后先知穆罕默德骑马在此升天。现今这块圣岩被盖进入清真寺金顶大殿中,而旁边的西墙则是犹太圣殿的仅存残遗物,形成了伊斯兰与犹太教的信徒分别在这两处肃穆朝拜之势。

可见锡安这希伯来人的圣地,等同于耶路撒冷代名词,似当今“中南海”寓意中国政府一样。但与北美毫无瓜葛,又在历时这么久远后,让此地被冠称“锡安”,则完全是由于摩门教徒的原因,他们的先驱在150年前迁徙移居至此,瞧着这些神圣的山形,就用自己信仰的经文中的地与人名,它们起了不同的名字,借之将上帝之子民及其福音显达在自然界的石板上和信徒后裔的心版上,流传千古。说是有“白色大宝座”、“教堂”、“大主教”、“三圣父”山等峰岭崮陵,均是依照其形象揣摩而予名的,足以见浓厚的宗教色彩。

我们登攀在这仰之弥高的山脉时,恰好朝霞和旭日斜斜地覆盖上峡谷的悬崖,把原本绛红的巍峨岩体染得愈加美艳,色彩斑斓,又有顶上蓝天白云衬托着,煞是好看。群峰竞秀,峭岩陡壁如斧劈刀削,似阔幅画板展示着一帧硕大的山水风景丹青。边爬边看的我们,心情也随之起伏荡漾,人也好像在这优美的画卷中翩然飞舞。此时的幽长的空谷里静悄悄,惟余溪流潺潺和山泉汩汩,混杂着唧唧虫鸣、啾啾鸟啼和微风拂梢的轻音,心清的我们甚至都不想大声说话,生怕破碎了这亿万年来寂静寞峡的原始宁谧,陶醉沉浸在这难得的人间净土的风情意境中。

坐在半山腰的红岩上放眼,尽管这里的岩层堆积相亦是色泽鲜艳,峦头的仪表千姿百态,但是比起毗邻的布莱斯峡谷的绚丽多彩来,还是显得有些苍凉,不及前者的恁地红火喜气、简直就像火焰山一般。然而这并未影响到锡安国园的知名度,自打成立国家公园近百年来,吸引了无数的观光客前来朝觐,观览这部自然界的山石圣经,与人文教徒的盛名合一的翻版,从而列为美国西部旅游的三大热门天然景观之一,跟黄石、大峡谷国家公园齐名,以“被上帝祝福之地”而世人皆知,甚至远远盖过了以色列母本的那山的名气与风头。

实际上远在摩门教徒开发此地之前,印第安人早就在这里农作生息了,他们有着自己对山的取名诠释,只是不敌后来殖民者的广为人知,从而让罅谷速速播扬得家喻户晓、誉满天下。这当然也拜赐于圣经的泛世影响,从而使其名上口易记,此乃其它著名国家公园所不曾具有的。人在北美看多了国家公园,好些景致似曾相识,惟抓住其独有特色,方能在怀旧时忆得起各自的它。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