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节教堂的浸礼
2013-10-22 06:00:47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星学)洗礼也叫浸礼,感恩节和复活节期间是教会最常见举行浸礼的时机,符合教会选择重大宗教节气进行圣礼的习俗。当然也依据要求受浸的人数多少而定,必要时于夏季添加一次。所以想受洗的人,需等待浸礼的排期,并不是随时就能得到正规洗礼的。

洗礼的基本内容,是皈依教门的人全身浸于水中,须臾再出来,故亦称为受浸;主持执行这一礼仪的,通常是教会的牧者或长老等资深教徒,叫作施浸。洗礼的宗教意义,是信奉了救世主的人,通过胴体进入水内,表示着把身上的罪孽都洁净了,魂魄的“老我”从此褪尽,圣灵入主、起始了新生,成为了神的子民。

一般认为,接受洗礼是正式的入教礼数,而非正式的入教仪式叫做“决志”,就是在各样的私下场合通过祷告来表明自己接受基督作救主。大致上决志在先,受洗在后。殊少决志紧接着就受洗的,更罕见决志但没受洗,也能进天国的。毕竟根据《圣经》的传统要求,唯有在众人面前接受洗礼承认基督的,才算是信徒。

然而,洗礼仪式并非基督教特有,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以色列地,就有犹太先知名叫约翰,为那些愿意认罪悔改的人在约旦河里施行浸礼。据《新约》记载,当时刚而立之年、尚未创教成名的耶稣,就曾接受过约翰的这种水洗礼。后来耶稣自立师门,布道传福音广收信徒,亦沿用了同一礼仪,只不过赋予了它不同的内涵:经他及其门生的浸礼后,圣灵会像鸽子般从天而降进入人心,从此活着的不再是原来的那个“我”,而基督在其里面存活。

大多数教堂的洗礼池多是在正殿前方的神坛上,它上面平时覆盖着地板,摆放着讲桌,牧师站在那儿讲道。施礼时则打开露出底下的空穴,里面灌满温水成了池湾。这种机关是建筑教堂时专门设计构造的,备为这项常规礼仪所用。而像那些著名的大教堂,譬如意大利比萨斜塔旁的主教堂、佛罗伦萨百花大教堂等的旁边,都特别修有独立的洗礼堂。

浸礼均是在众人的瞩目下进行的。牧师和受浸者内穿泳衣,外披着白袍,依次缓缓走下到池水中,氛围凝重而神圣。先是由牧者举手向天祈祷,奉圣父、圣子、圣灵的名,给某某人施洗;这时受洗者深吸气再屏住,由牧师托住其颈项轻按头部,全身慢慢沉没于水里,然后速托扶起来,张嘴呼吸,抹去脸上的水花,开口感恩致谢,完成了“死里复活”的表征性过程。湿人们步出水池,赶紧去更衣。诗班则唱起圣歌,颂赞上主为教会又注入了新鲜血液。

待新人们再次回到大堂,又挨个上台讲话,叫作见证,述说自己如何归入教门的心路历程。台下的听众,多是本堂的善男信女,还有受浸者的家人与朋友,后者并不一定是教徒,但像是来参加婚礼似的。因为在宗教概念上,受洗皈主是人生的“终身大事”,等于是重新诞生,所以一定会邀请亲朋好友来出席同贺,气氛隆重热烈。

洗礼除了上述这种典型方式外,尚有点水礼等形式,在天主教派中最盛行。即神甫将祝圣过的清水倒在、或者点洒在受者的额头上,就算完成了这一礼节过程,此法较为简单易行,也可以为婴幼儿实行,并且能够在紧迫的状态,为临时决意信主的人施洗。不过点水礼并不为新教派系所认同,他们坚持必须整个身体沉浸水中,方具有洁净全身的涵义;而且认为信仰需要在小童成年之后自行决定,而不是由父母强加。另有极少更较真的派别,非但强调要通体入水,还主张应在流动水中行仪,原因是耶稣是在河中受浸的,故应如法效尤。结果就仅能夏天到附近的川上来完成这事了。

可见光是洗礼一项,就存在不同的做法,显然是各个宗派对《圣经》的不同理解而造成的。人真难定论谁是孰非,因此归教的人就只能入哪门随哪俗了。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