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声中的人生-殷承宗多伦多钢琴演奏会有感
2013-11-08 06:00:51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特稿/作者:张海齐)将西方古典音乐融入东方民间乐曲,并创作成钢琴曲进行演奏是殷承宗多伦多钢琴独奏音乐会在全场观众盛情下的第三次返场节目。谁是殷承宗?相信很多人会满脸迷茫。钢琴家殷承宗是属于70年代的历史名人,是用钢琴语言将东方带到西方的中国杰出音乐家。命若琴弦,在史铁生的笔下,艺人的生命就像琴弦,绷紧了才能拉出动人心弦的曲子。命系琴键,殷承宗曾说他的生命就在这黑白琴键上,会一直弹到弹不动为止。

据维基百科记载:殷承宗,钢琴作曲家,演奏家,今年七十二岁。1959年以“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无懈可击的技巧”获维也纳第七届世界青年和平友谊节钢琴比赛金奖。1962年获莫斯科第二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大赛亚军。1965年毕业中央音乐学院,任中央乐团首席钢琴演奏家。1968年完成钢琴伴唱《红灯记》的创作并公演,成为“文艺与工农兵相结合,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榜样。1969年改编创作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主旋律,演奏的钢琴协奏曲《黄河》红遍大江南北。1976年文命结束后,被当作“四人帮在中央乐团的代表”受到四年的政治审查。1983年移居美国,同年秋天在卡耐基音乐厅首度举行个人钢琴独奏会。

回首伫望,70年代的钢琴家殷承宗是我们那个时代文艺界的瞩目标牌,是家喻户晓的知名人物,有谁不知道八大样板戏居首位的《红灯记》,有谁不知道李玉和,李奶奶,李铁梅,有谁不知道为他们京剧演唱进行钢琴伴奏的殷承宗呢?还记得乡下知青点文艺宣传队汇演,李铁梅的独唱“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做人要做这样的人”总是最受欢迎的,属于演出的压台节目。没有钢琴伴奏,就拉手风琴伴唱,小铁梅的歌声滋润着我们当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心灵。而今晚,离大师仅有几步之遥,坐在加拿大广播公司音乐厅再一次聆听那熟悉而久违的旋律,一股股热流涌上心头,思绪万千的情感随着跳跃的音符流向那上山下乡五年多的岩石山村。

辉煌的历程,今年是殷承宗大师在卡耐基音乐厅首演30周年,多伦多的专场钢琴独奏音乐会是他北美巡演第五站。光阴点点,行云流水的表现力,莫扎特《B小调柔板》在老人的弹奏中悠扬而平静。所有的激情,所有的回忆都在随想音色的潜流下无声释放。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历史,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名人。钱浩梁,殷承宗,庄则栋都是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在他们生命的旅途中都燃烧过那久远年代中的图腾。特定年代的名人也书写了特定年代的历史,“诚忠”,“浩亮”(文革期间江青给改的姓名)的岁月也折射出变幻政坛中他们大起大落的人生。“咱们的命就在这几根琴弦上”,《D大调回旋曲》是否也蕴含着他们苍老人生履历中螺旋式的深邃沉思。

没有张扬,没有今夜的暴风雪,只有遥远的山溪淙淙流淌。舒伯特四首即兴曲,作品90 中缓缓浮现出远山那片荒凉的黑土地,那片燃烧激情的白桦林,那挥洒理想与热血的知青点,那生命中令人难忘而值得深刻反省的蹉跎岁月。而我们,作为那个时代的群体已深深烙上那个时代的特定记忆,我们曾是那个年代舞台上的演员,曾用我们的青春耕耘一段已被渐渐湮没的岁月。脚步的回声渐去渐远,绵长的身影背负成长的印记,走入落日里与灵魂相遇,在梦想跌落的边缘,留下血色指纹等待时间的考古者。

月复西斜,江面前浪连后浪,在《春江花月夜》惝恍迷离的琴声中,我想起“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唐代诗人张若虚。想起“月上东山,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月光映照下的万里长江呈现出江南的秀丽风光,想起童年时夕阳下父亲手持小提琴拉《东方红》的乐章,想起北国丛山峻岭中知青点寒风裹着雪花的诗歌演唱会,想起在北京工作单位为庆祝国庆节集体登台演唱的《黄河船夫曲》,想起“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远在大洋彼岸游子,不能乘月归回自己家乡的相思之苦。

《F小调钢琴奏鸣曲》是最富盛名的德国古典作曲家勃拉姆斯步入20岁的创作。勃拉姆斯的奏鸣曲不仅蕴含贝多芬式的激情,还交融舒曼式的浪漫。文学城网友丽雅在她的博客里曾写到勃拉姆斯和克拉拉惊世骇俗的爱情故事开始之前,勃拉姆斯就与一位教授女儿阿嘉德订了婚。在爱情与自由之中,勃拉姆斯选择了后者,中断了与阿嘉德的婚约,后来,他把曾经的欢愉和无奈的离别写成了细腻、浪漫的奏鸣曲。激情奔放,指尖跳动的音符携带我们走进勃拉姆斯情感丰富的内心世界,起伏的旋律隐现作曲家的真情实感,共鸣的感悟也将我们引进了绝不向人生命运屈服,“声音纯净,色彩丰富,内涵深厚”演奏老人风雨沧桑的生活。光明从黑暗中慢慢闪现,依稀不断的叩问却仿佛从云外飘来,从那里来,到那里去。三十几年前的历史已轻轻翻过,环绕世界的琴声用另一种方式刻画老人走在大洋彼岸的淡定人生。

山外还是山,水外还是水,从大洋彼岸到大洋彼岸,思绪茫茫。我们是听“革命样板戏”长大的一代人,都被铭刻过那个时代的生活印章,都是那段历史舞台上曾经的演员,都能炉火纯青,活学活用地串说“革命样板戏”的歌词。如今我们已变成舞台下的观众,青春在我们的回忆中,岁月在我们回首中。在袅袅散去的琴声中倾听音乐大师与史铁生诉说的遥远往事,寻找那蜕变重生的美丽风景。

谨以此文献给生活在边远山村,文革期间曾给《红旗》杂志编辑部写过几封建议信的小人物,1976年也被隔离政治审查的父亲。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