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在枫叶国的第一个圣诞节
2015-01-17 06:03:09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孙白梅)第一次在枫叶国过的圣诞节,已是多年前的事了,却依然记忆犹新。

好客的沙省农场主罗斯曾多次访问中国,他热情邀请我们几个初来乍到的中国进修生到他的新居过圣诞节。节前,他特地老远开了车来接我们。

汽车一停,从一幢漂亮的木质结构大房子突然窜出两条卷毛牧羊狗,又大又壮实,汪汪乱叫,吓得我们不敢下车。罗斯说它们不咬人,是在欢迎咱们呢。一进屋,又跳出两只小巧玲珑的绻毛狗,围着我们欢叫雀跃,还用湿漉漉的小舌头舔我们的手。

女主人海伦自豪地带我们参观了他们的新房子,把儿子女儿介绍给我们。他们还领养了一个小女孩,名叫朗蒂,才九岁,长得活泼可爱。罗斯夫妇对她似乎比亲生子女还疼爱。

朗蒂生性聪颖,模仿力强,她要我们教她讲中国话,不久就学会了几句日常用语,还能用汉语从1数到100。

丰盛的午餐后,罗斯带我们去喂马。因为室外已达摄氏零下30度左右,我们穿着厚衣裤,用特大围巾包着头和脸,只露出一对眼睛。去的时候顺风,大家兴致很高,小朗蒂还在十几英寸厚的雪地上打滚,两条卷毛牧羊狗也乐得欢蹦乱跳。喂好马后回家路上,气温降低了,又遇逆风,冷得够呛,露出的头发都结了冰霜,最糟糕的是眼睛里那么一点点水竟然也结了冰,两只眼睛几乎粘在一起,前面一片模糊,我们呼出的热气使围巾也结成冰,凉嗖嗖的。

罗斯教我们背过身倒走,果然好多了,眼睛也睁得开了。在那儿可放心大胆倒走,因为周围一片平原,人烟稀少。回到家,只见罗斯的黑胡子结满了冰霜,象白胡子圣诞老人,大家哈哈大笑起来。

在农场主罗斯家附近的商场对面有一家当地罕见的中餐馆,罗斯把我们介绍给老板黄先生和太太,他俩热情邀请我们在圣诞节前夕去吃饭,原来每年圣诞节前夕他们都要邀请镇上的老顾客们吃饭,以报答他们平时对餐馆的光顾。

我们应邀去了,他们烧了不少拿手菜,有炒明虾、排骨、火鸡、炒什锦等。饭后,黄先生想跟我们交谈,然而我们听不懂他的广东话,他听不懂我们的普通话,而他的“洋泾浜”英语也不易懂,但他能写一手漂亮的汉字,我们就采用“笔谈”,写了一张又一张纸,周围的外国朋友都感到奇怪,怎么中国人听不懂中国人的话?!黄先生问了我们国内的情况,他反复强调说:“中国人,一家亲!”因时间太晚,他邀请我们在圣诞节下午再到餐馆继续“笔谈”。

圣诞节中午,罗斯开车送我们三访黄先生。那天是餐馆难得的休假日,黄先生一口气跟我们“笔谈”了三个多小时。原来他是从台山到香港再移民到加拿大来的,起先在温哥华上学,常受到当地孩子的欺负、歧视,约二十年前搬到沙省凯布利这个小镇,开了中餐馆,跟妻子、母亲、弟弟住在一起,还领养了一女三男共四个孩子,分别是中英、中美、中法、中德人的混血儿,他们的妈妈都是未婚少女。黄先生诙谐地写道:“我是 ‘联合国父亲’啦!”

尽管他合家团聚,他说他还是难免有孤独感。他在纸上写了句古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海外游子思念故土的眷恋之心,难怪他跟我们一见如故,再三邀请我们去叙谈。他的话也勾起了我们对祖国和亲人的思念。

圣诞节下午四时许,农场主罗斯家来了不少亲戚,有他的老祖母、父母、妹妹、妹夫及两个孩子。一家团聚,互赠礼物。出乎意料的是我们三个来自中国的客人也有份,罗斯夫妇送我们每人一副羊毛手套,是海伦亲手编织的。罗斯父母又送我们每人一条头巾,再加上清晨收到据说是圣诞老人放在长统毛袜里的各式小礼物,我们几个都象小孩子似地,又兴奋、又激动,因为他们把我们也当作家庭一员了。

圣诞大餐下午五时开始了,罗斯和海伦把各种佳肴放在厨房的长石桌上,有烤火鸡、火腿、烤红薯、酸黄瓜及各式小点心,以自助餐形式,边吃边交谈,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九十多岁的老祖母扶着一个助走铁架,自己拿食物吃,身体看上去还不错。她平时住在养老院里,亲属雇了个女孩照顾她。

饭后,罗斯带我们去乘平底雪撬,这对我们来说可是新鲜事,这种雪撬跟电影里看到的狗拉雪撬不一样,它是机动的,好几个人可坐在上面,挺带劲儿,正当大家一路欢笑滑得开心时,突然“哇” 的一声,在转弯的时候,我失去平衡,被摔出雪撬,大家吓了一跳,幸好我穿着厚大衣,跌在十几英寸厚的雪地上,有惊无险,一点也不疼!

晚上,大家围坐在会客室里,由罗斯的妹妹(音乐教师)和妹夫(中学校长)带领大家做游戏、变戏法、猜谜语等,大人小孩都玩得兴高采烈,笑声此起彼伏,不知不觉时钟已敲响了十一下。送走了客人,我们帮海伦收拾食具、打扫残局,临睡已过午夜一点了。

圣诞节后,我们告别了罗斯一家,但他们对中国来客的深厚情谊却始终留在每个人的美好记忆中。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