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在教堂过大年
2015-02-16 14:19:22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星学)侨居在海外的华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特别是到了农历年等这种大日子时,更是戚戚甚然,心向祖居国的旧习俗。由于没有官方假期可以充足地飞回去探亲阖家大团圆,就只得呆在异域将就着过年。除了那些早年移居洋埠业已子孙满堂的以外,多是缺朋少友,举目无亲的,没得那股子热乎的年庆人气儿,尤其单身一族此时最为孤零,无处可去扎堆找乐。然而,在多伦多市中唐人街附近的几间华人基督教会,却有着查经班多年来在每个春节前的周末晚上,举办热闹的团聚过大年活动,给众多的游子提供了一个解乡愁、圆年愿的好去处。这不啻“洋为中用”,宗教与世俗有时候并行不悖的一个凡例吧。

这些个查经办常年周末晚上有团契活动,但在年前的那个夜晚,就举办特别节目,团拜过中国新年。通常在这一天之前的好几个星期里,传道人和团长就通过电子邮件、微信及电话、口头邀请等各种方式,布达告知那些平常时有来聚会的新老朋友们,届时别忘了了光临欢聚。当然有的老客别看平素不多现身,这一天总是会出席的,不忘之前打电话询问今年的这一天是啥时。

过的年聚会内容主要是聚餐,一改通常是教会提供免费晚餐的惯例,由每家自愿带上至少一道拿手的好菜,最好是具有各自故乡风味的,大伙儿Potlock。那不会做的就去中国城买点儿相近的食品、地方水果等,权当请人代烹准备了;当然穷留学生们空着手来参加,也照例受到热烈的欢迎,绝无人介意。教堂每每总有几个主力家庭会多做上几个大份量的菜肴携来,以确保年夜饭供能应求。

与会者众,餐桌上也摆得满满的盘碟,各种手艺精心预备的美食五彩缤纷的,色味俱佳,诱人垂涎。开饭前仍是谢饭祷告,感恩上帝在异域给海外华人一个团聚喜庆中国新年的美地,有这样的福分享受传统习俗。然后就开吃,大家鱼贯拣选着自己喜欢的美味,大快朵颐。边吃边聊,喧哗不已,热闹非凡。

有过那么几年,过法是集体来教堂现包水饺吃。在这之前先个个自报奋勇进行分工,有人带各种饺馅儿的,有人负责和面擀皮儿的,有人专门下手包的、或者掌勺煮饺子的……依据自己的手艺来承担各道工序的活计。到了那一日,“伙头军”们都提早来到教堂的地下室,虽说大家刻意穿着很“唐装”喜庆、为了过新年,但炊事时就先穿上外套、扎起围裙,暂时变成了主妇煮夫。就在大桌子上擦净了摆开摊子,风风火火地忙起来。

大家的手艺技术参差不齐,最终包出来的饺子也有丑有俊,大小形状各异,各种馅儿的也都混杂在一起,无法分辨。同样也是边干边海侃热聊,欢声笑语不绝于耳,使得圣殿暂时失去了平日的肃穆气氛、属灵主题,变得“通俗”起来。特别是开了锅后的腾腾蒸气,四处弥漫着的饺子馨香气,越发增添了室内那股久违了的中国年味,沁人心脾,未吃先陶醉了。

由于是特别聚会饺子宴,这一天莅临的人数颇多,特有故乡年三十大家庭围炉吃筵的气氛和心情,驱散了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惆怅。眼下这天南地北多种馅元素的水饺,却是恁地丰富,各具风味,吃一个有一个意外的味道,有人惊呼尖叫不已;手擀皮儿又筋道耐嚼,真是不同凡响,大饱口福。

更为带劲的是,饭饱之后还有一道精神“甜品”点心:民俗文艺娱乐表演。收拾完毕后,就撤除了桌子打开场子,众人围坐成一大圈里外三层的,演员在圈当央一展歌喉或才艺。汇演的内容轻松随意,圣俗参半,有民歌、戏曲、小调或舞蹈、乐器演奏等,虽多是清唱,但不失水准,豫剧、黄梅戏、京剧、越剧等各个地方特色曲目皆有,平时正襟危坐的会友此时多出来露一手,有的节目还是原创的,结合移民的现实生活,很受欢迎,还原了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清教徒本色。这种群众性的娱乐节目,引发的由衷的欢乐笑声使人每每一丝疑惑:这是否为一台微型的春晚呢?

“移二代”孩童们的出演最得到鼓励,华人教会给也给他们搭一个传承民族艺术的小平台。这些孩子平时课后都没少去了各种舞蹈、乐器班等学习,现另有个展示的登台机缘,一举两得。每个家庭事先也都应主办者的要求准备了一件小礼物,用花纸包装起来集中在大篮子中,每个节目演完后就由主持人随机抓取一个来奖励每位小伶人,亦是一大乐子。亦曾施过击鼓传花让更多人献艺,直弄得每个人心头撞鹿,嗨的氛围令我忆起大学时文娱活动所采取的同样形式。时过境迁,插队海外,炎黄民俗的精髓却未生变,也在华人教堂的过大年中继续体现。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