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西班牙的风车
2015-05-24 06:00:57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星学)一提到风车,人们大多条件反射般地会联想起荷兰,这似乎成了该国的符号标签了。的确不假,我曾多次游玩过荷兰的大城小镇,见惯了那里形形色色的风车,印记颇为深刻。纵使游历德国的波斯坦、美国的荷兰村等,也皆是同类型的风车作为地标。然而当我下南欧览胜时,在西班牙境内却见识了截然不同形态的风车,另开了眼界。

西式的风车不是砖与木构成的,而是石砌粗壮圆墩型,涂漆成白色,状似大粮囤。外墙上没环绕着木板晾台与楼梯,只有壁上不多的小窗洞眼,看上去更像是碉堡炮楼子。斗笠形的帽顶,大木浆叶固定在屋檐上,所以显得简洁明了,只顾实用,无甚北欧风车兼具的艺术观赏性。我们行车在广袤的西国大地,常瞧见矗在丘陵上的这些白塔的倩影,此意境与低洼荷兰的风车皆兀立于平川之上的观感,有所不同。

而西国最具有代表性的风车,当属位于孔苏埃格拉[Consuegra]的风车群,它集中分布着11座之多,连绵于山峰之上;因着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如椽大笔让它蜚名天下,以致成为斯蒂利亚-拉曼查地区的标志性景点之一。来到这里旅游,不拜访一下这风车林立的山城就不算成游。

驶近这里后,老远便从车窗里瞧科了散落在一道山脊上的连串风车,由于崮上光秃秃的没有树的遮挡,背后蓝天的衬托显得它特别清楚壮观,它们依次参差排列,仿佛一行鸵鸟在大漠沙丘上翻越。我们的巴士穿过岭下小城古镇弯弯曲曲的窄道,越上蜿蜒的盘山路,终于抵达了这些风车的跟前。

下车举目,我发现这些家伙的个头儿都蛮大,两三层楼高,但木头的风轮扇栅多已缺叶朽坏,令这当初用来加工粮食的磨坊设施,如今只剩观赏纪念和史迹文物的价值了。在其中的一座风车的门前,竖立着唐吉珂德那怪异身材的铁片塑像招牌,引人入内参观,里面算是个迷你展室,其实没啥可看的,些许农具与磨盘之类,不过见识一下风车肚子的内脏而已。

风车群的下游不太远处岗上,毗邻矗立着一座颓废的城堡,现正在维修复原,将来开放后料会增色不少,招徕更多的观光客,“十二点一线”的风车与古堡人文风景线,叫天街上的整体场面更添中世纪的质朴感,引人神思入归古氛围,更贴切地体验塞万提斯笔下的旧光景,带给这个没落不景气的小镇多一些财源。

我睹物幽思,记得小时候曾读过《唐吉柯德》,后者在西班牙被视为国之黄金时代最有影响力的著作,是该国文学的杰出典范,同时也是整个现代西方文学的奠基作品之一。依稀印象小说的主人公唐吉柯德,幻想着自己是一介骑士,却在现实社会中做出了种种格格不入之举,滑稽百出,令人啼笑皆非。其中就有他在受风了之后折出客栈,将风车当成了敌人,操戈与之大战、最终招致自己遍体鳞伤。

这些个离奇情节原出处,即是眼前的这组风车,它们确实胖瘦不一、高矮略异,难怪被唐氏惺忪误为对手而与之决斗。四百年前的传奇故事现早入了古籍、深入人心,但其原型实物依然历历在目,叫莅临凭吊者唏嘘感慨万分。

我们在这山梁上四处走走,纵目环顾远眺,四面无处不是极佳的风景白描,宛若巨幅360度屏幕上放映着的一部优美的山水风光片。我搜肠刮肚,最后只能用“大地如画”四个字来形容之,太美不胜收了,这意境远远超过身旁的风车遗迹自身。我慨喟斯地先人真会选址建造风车,在时常上来藉助天力使磨碾谷之际,还能一览众岭小、尽赏入画山川,教人心旷神怡,物质精神收获一举两得。

追昔抚今,风车的原始理念并没在现代文明里消失,反而还在发扬光大着:只不过是翻新了形式,变成了涡轮风力发电机而代之。风能被转化为电、输送给人一应百用,而非局限于最初的单一机械动能。就在我们来此的千里挺进中,就遇到过许多白色高大立柱加三叶螺旋桨的这摩登家伙,它们正是古老风车的新概念“后代”,令古今科技交相辉映,一如既往地利用着天赐风源。

一座经典的风力机塔身高55米,转叶长度28米,系大力神级的庞然巨物,但由于安装在峡口峦尖,山大的参照系凸显不出它的雄伟,倒像是玩偶一般。并无人把玩它,只有烈风的吹拂是其玩伴,将它激活,风速至少得每小时十几公里时方能吹转它,最大可承受每秒70米的疾风。一座风机满载时可发电供百余户人家使用,相当于一个不小的村庄用电量。

当今的这些新风车们,清洁易理而无污染,无须守望看管,运筹于远距离外的帷幄中集中操纵即可。唯发出的噪音较大,故要建设在无人烟的荒山野岭上。仅是在西班牙的拉莫拉地区,就筑有450座之多,大规模群居部落着,给当地创造了巨额经济效益,不啻为现代科技手段的“借东风”。一座座的风力机,既亭亭玉立又英姿飒爽,在风中长袖善舞,楚楚动人,为平淡大地增添了婀娜风情绚丽的色彩。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