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文传媒发展综述(上)
2015-08-23 19:01:34
来源:星星生活

作者:中国新闻社加拿大分社社长徐长安

《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3月19日在北京发布,这份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编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蓝皮书显示,中国移民的主要目的地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国家。2013年,获得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三国永久居留权的中国人分别约为71798人、34000人、27334人,总数为13.3万人。

以获得加拿大永久居留权34000人的这个数字,中国仍然保持了在过去15年里一直是加拿大永久居民最大来源国的记录。在此之前,2001年到2011年10年间,在加拿大,出生于中国的移民人数增长了63.9%,由2001年的332825人增长至2011年的545535人。尽管加拿大联邦公民及移民部(CIC)的统计显示,到了2015年,中国的最大移民来源国地位已经先后被印度及菲律宾超越,但根据加拿大总理府公布的数据,加拿大仍旧拥有140万的华人,应该是海外华人群体最大的地区之一。

之所以要在分析华文传媒之前了解这种移民人口的变化趋势,最直接的原因在于,以华人为受众的华文传媒,其服务对象是华人,海外华人是海外华文媒体赖以存在的根基;而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华人也会催生新的华文传媒或者作用于已有的华文传媒之上,海外华人也是海外华文媒体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华文传媒与华人之间的关系,互为表里、相生联动。

华文媒体的兴盛与加拿大的华人

2015年是横贯加拿大东西海岸并最终促成现在加拿大国家版图的太平洋铁路建成130周年。为了纪念当年华工为修筑这条铁路付出的巨大牺牲,温哥华在今年5月举行盛大的纪念华工参与修建太平洋铁路130周年大型展览,展出众多珍贵历史文化遗存,包括:太平洋铁路修建过程的逾200幅珍贵历史图片;太平洋铁路百年筑路工程实物,如最后一颗道钉等;历年发行的太平洋铁路纪念钱币、邮票、海报等等;华侨历史文化的遗物,如百年前的登陆纸、人头税单、身份证、签证、婚书、卖身契等;华侨捐资辛亥革命的收据凭证、捐资粤闽侨乡兴办教育和医院的纪念章及实物原件等。

华工参与修建太平洋铁路,将华人登陆加拿大推向了一个节点。在此之前,华人远渡重洋、登陆北美的节奏,与中国近现代史的变迁几乎同步。

一、华人移民奠定了加拿大华文传媒的受众基础

以2017年加拿大开国150年的历史计算,华人在加拿大的历史,甚至比加拿大这个国家的历史还长。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国门洞开,令国人再不能闭关锁国,也客观上催生了新的移民海外潮。1856年,温哥华菲沙河下游发现金沙矿,华人也成为淘金者中的一部分。加拿大最早的唐人街于1858年在大温哥华地区的维多利亚市建立,这被认为是有确切记载的华人最早登陆加拿大的见证。当时正是淘金盛行之际,一批从旧金山循太平洋沿岸北上,在维多利亚登陆的华人,不少人投入到了这股淘金的热潮中。到1860年,加拿大的华人总共有7000多人。

北美的淘金潮一度持续很长世间。19世纪末期,温哥华以北的属于现在育空特区最大河流、育空河支流的克朗代克河(Klondike River)发现金矿,这里再度成为淘金者追逐的目标。2014年笔者前往当时克朗代克淘金潮的重要城市、育空地区道森市时,城市里展出的历史照片中,淘金者不乏华人面孔。

位于加西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原本不属于加拿大联邦。1871年,不列颠哥伦比亚同意加入加拿大联邦政府,但条件之一是在10内修建一条连接加拿大东西部的铁路。于是从1881年至1885年,加拿大兴建用以连接渥太华谷及乔治亚湾两地的既有铁路,建成后的这条铁路即太平洋铁路。也因此,这条铁路最终奠定了现在加拿大的国家版图。

当年为修筑这条铁路,华人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为了修建这条铁路,1880年,铁路公司在中国广东省聘请了5000多名工人,亦在美国加州聘请了7000多名华人。虽然这些华工当时只是负责大约300英里的铁路工程,但这300英里铁路因为要穿越山峦险峻的落基山脉,是整个太平洋铁路中最艰难的一段,白人大都不愿意去冒险。所以,廉价的华工是最好的人选。到1881年底,最初的5000名华工当中,仅有约1500人生还。1885年铁路完成之后,加拿大不再需要华工,加拿大政府开始向进入加拿大的华人收取50加元的人头税,此后更不断调高至500加元,但仍未能彻底地阻止华人进入加拿大。1923年,加拿大政府颁布了被后来广为诟病的《1923年华人移民法案》(又称为排华法)。

尽管那个时候的加拿大政府百般阻挠华人进入加拿大,但华人移民加拿大的步伐始终没有停歇,不过,这个过程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1949年到1970年代中,移民到加拿大的华人大多数来自香港、台湾和东南亚地区。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香港移民一直是加拿大华人移民的主力,连续10年的移民人数每年都超过2万人,1994年更达4万多人,几乎占当年加拿大接受移民总数的二成以上。1988年至1997年,很多人由于对回归后的香港前途充满担忧,因此纷纷移民,这一阶段香港移居加拿大的移民总数达30万,成为加拿大华侨华人社区的主流。到了1998年,香港回归后,港人见大局稳定,移民也大幅度下降。根据徐新汉、黄运荣的统计,1998年的香港移民人数从1997年的2万多人,锐减到8072人;1999年,更减至3664人;2000年,只有2800多人。而台湾移居加拿大的人数在1996至1997年台海危机之际,两年的台湾移民分别达到1.3万多人,处于同比较高水平。

大陆新移民大量进入加拿大,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但到了1998年,大陆新移民高潮才真正出现,大陆也取代香港成为加国移民首要来源地。此后从2001年到现在,加拿大的中国移民人数不断增长。2015年加拿大总理哈珀办公室公布的数字说,目前全加拿大共有140万华人。就华人在加拿大的分布来看,2011年有数据表明,超过49%居住在安大略省,其中84%居住在大多伦多地区;30%的中国移民居住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其中95%居住在大温哥华地区。

二、中文的广为流行为华文传媒发展创造了语言环境

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发布的《国际移民状况2013》认为,移民占加拿大总人口的比例大约为20.7%,合728.41万人。而按照这个比例,以140万的华人计算,华人占全加拿大移民总数的比例接近20%,华人已经成为继英裔、法裔之后加拿大的第三大族裔。从这一点上,华人在加拿大的人口优势非常突出,就人口比例来说,温哥华在这方面尤甚。2013年,加拿大移民部委托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地理学者希伯特所做的一项研究表明, 18年后,即到了2031年后,大温哥华地区每五位居民之中只有两人为白人,华人将取代白人成为大温哥华地区真正的“多数族裔”。

报告说,80年代之前,大温哥华地区大多数人口是白人,随着当地移民人口越来越多,白人为多数族裔的情况将在2031年呈现“戏剧化”的逆转。报告提及,根据移民和出生率估算,在2006年占大温地区总人口41%的少数族裔(非白人人口),至2031年将大幅增加115万人,达当地总人口数的59%。而白人在此期间,仅将增加15万人。此外,加拿大全国唯一与大温哥华地区族裔人口成长比例相似的主要城市,则是位于东岸的大多伦多地区。希伯特说:“没有一个欧洲城市拥有类似的人口结构,就算直到2031年也不会发生。”

而这种人口聚居且数量庞大的现状带来的结果就是,在加拿大官方的英语、法语之外,中文实际上已经成为加拿大的第一大非官方语言。

海外华侨华人因为远离故土,某种程度上,他们对自己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甚至比中国国内更甚。调查显示,87%的华裔移民在家中均以中文交流,并将子女送入中文学校学习中文。据一家研究公司调查,温哥华74%华侨华人有阅读中文报刊的习惯,而收听、收看中文电台、电视的华侨华人比例为61%和64%。这为华文传媒的存在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受众群体。

三、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政策奠定了华文传媒发展的政策空间

中文在加拿大能够广为流行的另外一个因素是加拿大奉行的多元文化政策。

加拿大的诞生源于原住民与两个欧洲国家——法国和英国人的交汇。随着世界各地寻求美好生活的移民不断涌入,加拿大的人口持续增长。在过去40年来,加拿大不同族裔和文化的人口日益多元化。1971年,加拿大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推行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国家。

加拿大多元文化政策的奠定,源于加拿大自由党籍前总理皮埃尔•特鲁多为首的政府当局为缓和尖锐的民族冲突而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政策。1971年,加拿大成立皇家双语和双重文化委员会,这是一个用来平息加拿大说法语的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魁北克省)不满情绪的政府机构。委员会报告呼吁政府认可加拿大社会的双语(英语、法语)和双重文化特性、并且制定政策保护这一特征。1971年10月8日,加拿大颁布了《双语框架内的多元文化政策实施宣言》,这是1988年7月21日正式被王室确认的《加拿大多元文化法案》的先驱,是加拿大成为多元文化国家的象征。这一政策被加拿大《1982年宪法》第27章《加拿大自由和权利法案》所支持。

伴随加拿大政府实行多元文化政策以后,政府也将所有(尤其是对亚裔的)的制度化种族歧视废除。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政策令华人社区觉得他们被加拿大主流社会所接受,而在代表了生活在加拿大的200多个民族、40多种文化的传媒中,华文传媒就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平面媒体时代的加拿大的华文传媒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华文传媒生长的土壤。

加拿大的华文传媒追随着华人的脚步而生。现在有关加拿大最早的华文传媒的论证,比较一致的是认为,1903年8月在温哥华创办的《日新报》是加拿大第一份华文报纸。在《日新报》出现之前,美国寄来的《华洋日报》和澳门寄来的《智新报》都曾经长期流行。

《日新报》之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加拿大的华文传媒从最初的报纸、期刊,发展到广播、电视、互联网和新媒体,以及当下的移动终端。加拿大的华文传媒完整走过了世界传媒发展的全部阶段。

一、早期报纸

报纸是横贯加拿大华文传媒百年历史的活化石。只不过在不同的阶段,报纸有其不同的使命、不一样的特点。

《日新报》之后,1907年,温哥华洪门致公堂(后改名为洪门民致党)创办了《大汉日报》,后更名为《大汉公报》,该报是洪门民致党的党报。《大汉公报》一直坚持到1992年10月3日歇业,历时85年,是加拿大历史最长的华文报纸。

此后,加拿大的华文传媒层出不穷,但很多都昙花一现。台湾、香港以及当地一些贸易团体又先后出资办过《醒华报》、《快报》、《城市周刊》、《中国经济时报》、《晨报》、《至公报》等上百种华文报纸。后来由于各种原因,有的办了两年,有的发行了三四期。

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报纸还有维多利亚同盟会成员1909年创办的《新民国报》,1911年后改为大型日报,并成为加拿大的中国国民党党报,1958年迁至温哥华出版,直至1989年歇业。

多伦多方面。1917年,国民党在多伦多创办《醒华日报》,为国民党在加东的党报,该报1922年改为日报,后改为不定期出版。

洪门也在1927年创办《洪钟报》,在多伦多发行。该报原由洪门致公堂与宪政会联合主办,后因宪政会瓦解而为洪门所独有。1959年,该报因经济不支而停版。

此一阶段,社会上还曾出现的民营报刊有《加拿大晨报》、《三民日报》、《侨声日报》、《中兴日报》。

二、港台背景日报三足鼎立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港台地区移民加拿大的人口大增,港台背景的大型日报也在这一阶段出现,其中以香港背景的《星岛日报》、《明报》,和台湾背景的《世界日报》最为显著,并形成三足鼎立的状态,这种状态将加拿大华文传媒推向一个高峰。

1978年8月1日,《星岛日报》加东版在多伦多创立,这是香港《星岛日报》众多的海外版之一,该报在加拿大安省多伦多及包括渥太华及蒙特利尔等周边地区发行。 1983年,《星岛日报》 (加西版) 于温哥华创刊,创刊初期只有3大张12版,目前已经扩展到平均每天出报25大张逾百版,发行区域主要为大温哥华地区。 加西版2001年成为加拿大第一家采用数码影像直输胶片系统的华文报纸,2002年全部版面改为横排,2006年7月起全面采用计算机晒版技术。 加西版目前总编辑为何良懋。 《星岛日报》的亚省版创办于1988年5月31日,是阿尔伯塔省及萨斯喀彻温省 、曼尼拉巴省 发行的唯一付费的华文日报。 加拿大星岛传媒集团原为香港星岛集团胡仙所有,1998年,胡仙将加拿大星岛的55%股权卖给加拿大主流报业集团——《多伦多星报》集团。目前,《星岛日报》全加发行3份日报,每周随报附送六份周刊,分别为周三《美食》、周四《地产王》、周五《八通街》、周六《星岛周刊》及《南都娱乐》、周曰的《星周刊》。 在此之外,《星岛日报》还创办 《加拿大都市报》、《加拿大都市地产》、《星尚》时尚杂志 以及A1中文电台。

加拿大《明报》隶属于香港《明报》集团,1993年5月28日,《明报》加东版在多伦多创办,同年10月15日,《明报》加西版在温哥华创办。《明报》加东版和加西版日出对开纸约90到100版,每日五叠,版面包括“加国”、“世界各地”、“中国”、“香港”、“台湾地区”、“要闻”以及“社区”、“经济”、“影视”、“娱乐”、“生活副刊”等。加东版和加西版在版面设置上,常常根据所在地区新闻接近性,有所不同。但其中国新闻版、香港、台湾、经济、影视、娱乐等版面,来自香港《明报》成版。吕家明担任加东版行政总裁和加西版社长。2007年5月和7月,明报分别又在加拿大创办《加拿大明声报》(周报),在温哥华及多伦多首发。主要向读者提供中国及加拿大新闻、国际新闻、奇闻趣事、精彩图片、医疗保健知识等。该报以简体中文版面,周五出版,免费取阅,读者群为中国大陆新移民。

台湾联合报系在加拿大创立了《世界日报》。 北美世界日报总部位于纽约,并设美国洛杉矶、旧金山、加拿大温哥华和多伦多社。 《世界日报》加东版1987年8月创办于多伦多,目前日出对开纸70多版,分6组:“重要新闻”、“加拿大新闻”、“财经消费”、“健康天地”、“家庭生活”、“影视娱乐”,周日增出“世界周刊”及“神州乡情”组。 《世界日报》加西版1976年开始在温哥华发行,1991年11月1日在温哥华正式创办,目前日出对开纸80版,版面内容主要有大温哥华、加拿大、中国、台湾、香港、美国、国际,财经、运动新闻,以及娱乐、艺文、副刊等。 周六增刊《养生美容周刊》,周日增刊《世界周刊》。 发行大温哥华地区及阿尔伯特省。 北美《世界日报》2003年放弃竖排报纸的传统,改用横排方式。 此外,《世界日报》分别在加东和加西又创办了两份周报,《多伦多周报》8大张32版,《温哥华周报》逢周五出对开36版左右,两报均为免费报纸。

台湾中国时报系也曾经在1982年9月1日进军加拿大华文传媒市场。彼时,中时报系与联合报系属于台湾两大报系,二者在台湾岛内就处于竞争状态。美洲《中国时报》登陆加拿大后,一度来势汹汹,眼见可能超过《世界日报》,但1984年11月11日,美洲《中国时报》在无预警的情况下突然停刊,背后原因据称与党政事务有关。

三、大陆移民报刊来势汹汹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大陆背景的移民逐渐超过港台,成为华人移民加拿大的主力,由此催生了一些新的华文媒体。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总部设于温哥华的《环球华报》和总部在多伦多的《加拿大商报》。

《环球华报》是在加拿大当地土生土长的华文报纸,由中国大陆新移民创办,目前已在加拿大全国发行。《环球华报》加西版于2000年11月3日在温哥华创刊,逢周三、五发行于大温哥华地区、温哥华岛、卡尔加里、埃特蒙顿等加拿大中、西部各大地市。高峰期出对开纸约60版,主要版面有:“加国新闻”、“国际新闻”、“本地新闻”、“社区新闻”、“大陆新闻”、“港台新闻”、“社会聚焦”、“国际聚焦”、“主流关注”、“经济新闻”、“贸易市场”、“华人华声”、“东西方”、“大陆写真”、“台湾写真”、“港澳写真”、“娱乐天地”、“体育纵横”、“流行时尚”、“中文教育”等版面。加东版于2000年11月3日在多伦多创刊,每周五发行于安大略省各大城市,高峰期出对开约50版,除地方新闻和资讯服务版外,内容大致与加西版相同。2004年1月,《环球华报》与中国《女友》月刊合作推出《女友•NEWYOU》(加拿大版);2005年3月,《环球华报》推出以文化、娱乐、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环球华报•娱乐》周刊,每周六在大温哥华地区发行。

《环球华报》创刊后,举行了一系列活动,包括举办“关心中国小留学生座谈会”、绘画比赛、征文比赛、“新移民教育问题研讨会”、“环球华报日”等等活动,也涌现了一批获奖报道,如“新疆杂技团出逃真相”系列报导荣获第18届杰克韦伯斯特(Jack Webster Awards)新闻奖“最佳中文报道奖”提名,“总理马田访华”系列报道荣获第19届杰克韦伯斯特(Jack Webster Awards)新闻奖“最佳中文报道奖”。并曾经与OMNI电视台联合举办“2011联邦大选辩论擂台”等等。环球时报虽起步较晚,但已经历经两次股权变更。2004年7月,中国中信文化传媒集团与《环球华报》有限公司签订协议书,由中信文化传媒集团投资收购了《环球华报》50%的股份,由中信文化传媒集团董事长李博伦先生兼任加拿大《环球华报》有限公司董事长。2014年5月,加拿大《环球华报》有限公司董事司晓红女士接任《环球华报》社长和董事长。

另一份以中国大陆移民为主要受众的中文报纸是2005年11月1日在多伦多创刊的《现代日报》。《现代日报》是继《星岛日报》《明报》《世界日报》之后,加拿大第四份中文日报,这份报纸一度被认为会打破三足鼎立的格局,成为加第四大的收费日报。2006年8月,《现代日报》步《星岛日报》后尘,也致力于探索与当地主流媒体合作之路。当时,《现代日报》与加拿大上市公司下属的全国性报纸——《多伦多太阳报》达成商业合作伙伴协定,从新闻、广告、印刷及推广宣传等方面进行合作。(未完待续)

收藏

评论已关闭